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淑琴 《中国报业》2012,(4):123-124
中国电视民生新闻从一出现就引起社会各阶层高度的密切关注。历经了长时间的发展之后,该类栏目的报道逐渐出现了以"软新闻"为主,过多的关注负面新闻以及职权越位等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该类栏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李旸 《中国报业》2023,(12):138-139
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新媒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人们的信息获取也越来越多样化。我国目前已进入融媒体时代,人们对新闻的时效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要求越来越高,对新兴媒体的青睐也越来越多。鉴于此,本文首先论述新媒体背景下给传统媒体带来的冲击与契机,其次分析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新媒体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韩杨 《中国报业》2015,(2):54-55
近些年,随着新闻节目的改革,央视及地方电视台推出了大批民生新闻节目,这些民生节目可谓百花齐放。然而,越来越多的地方台办的民生节目由开播之初的红极一时,到现在的收视率下滑,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越来越窄。因此,探讨民生新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从民生节目的发展、民生节目存在的问题以及民生新闻节目发展策略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马兢  裴丽丽  霍福红 《商》2012,(16):126-126
民生类新闻通过其传播内容平民化、传播视角平民化、播报语言通俗性等特点吸引受众,并且赢得受众的关注,但随着民生新闻类节目的增多,民生新闻的发展也逐渐暴露出它的缺憾和发展误区。本文拟从内容、价值观念及主持人等几个角度分析当前民生新闻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几个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民生新闻遭遇了严重困境,发展艰难。电视媒体如何将民生新闻做好,如何切实做到新闻舆论引导社会舆论?本文采取案例分析法,在比较视角下探讨电视民生新闻成败的原因,在比较中明确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方向以及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6.
张璐 《中国报业》2024,(5):198-199
掌握良好的采访技巧是记者制作高质量民生新闻的前提。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分别从采访前、采访中、采访后三方面入手研究采访技巧,力求真实还原民生新闻,引导民众形成正确价值观。采访前,记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保证采访顺利进行;采访中,要灵活应变,熟练掌握提问技巧,做好提问记录;采访后,要对获取到的新闻素材进行整理分类,提炼重点与精华。  相似文献   

7.
张婧 《中国报业》2023,(4):46-47
本文从新媒体对地方电视新闻采访的影响出发,探究电视民生新闻采访的重要性,并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提出新媒体时代地方民生新闻采访的对策,旨在推进电视民生新闻在新媒体时代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观众对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信息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和观众对自身生活关注意识增强,新闻工作者民本意识进一步提升,党和政府稳定推进对新闻单位三贴近的要求,民生新闻异军突起。这带来我国电视新闻的发展,推动我国社会发展中新闻事业的进步,也带来我国电视新闻领域的深刻变革。  相似文献   

9.
王巍  周长亮 《中国报业》2014,(24):67-67
在全媒体时代下,电视产业无法避免地受到了巨大冲击,而电视民生新闻作为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新闻节目,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如何对民生新闻节目进行升级改革,成为相关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全媒体及其传播优势,为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供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科技、信息飞速发展的当下,电视台相关人员需要重新定位民生新闻,结合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科学地进行相关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全面提升新闻的公正性、及时性、准确性、价值性。同时要遵循新闻采访的客观原则和导向要求,考虑本地区社会、经济、政治等对民生产生的影响,借助新媒体渠道客观地进行报道,提升电视媒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贾艳梅 《商》2013,(13):207-207
新闻采编美国CBS电视台的《晚间新闻》栏目主持人丹·拉瑟曾经说过,电视新闻除了让观众了解新闻事件,还应该让观众能够"触到、闻到、感觉到"。电视媒介能将事件及其发生的现场客观真实地再现于观众面前,使观众在接受过程中见其形,闻其声,产生亲临其境的感觉。这也是电视新闻的魅力所在。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电视新闻的采制并没有把现场感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而缺乏现场感的新闻报道程式化符号愈发浓重。因此,如何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给观众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民生类新闻节目立足于民、取之于民、服务于民。当前,人们对民生类新闻节目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民生类新闻节目是用老百姓的话来说老百姓的事的新闻。在这里,百姓的喜怒哀乐得到最大程度的呈现,百姓的主张得到最大限度的反馈。民生类新闻节目之所以受到欢迎,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是其根本。  相似文献   

13.
《品牌》2015,(2):42-43
《南京零距离》的开播在观众和业界中掀起了一股热潮,使得电视民生新闻也随之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电视民生新闻在内容的选择上主要以平民化为主,且其本土化的新颖视角以及个性化的播报形式,在观众认可度和收视率等方面都屡创佳绩。然而,在其发展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文章深入的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付伟 《中国报业》2020,(6):36-37
媒介融合的发展环境,推动整个行业的重大变革,新闻的实时交互性给电视民生新闻带来冲击,这就需要电视民生新闻不断作出调整和创新,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媒体形势。对此,笔者从媒介融合对电视民生新闻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不足以及创新等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王凯 《中国报业》2022,(21):96-97
民生新闻在新媒体时代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本文从民生新闻的传播策略进行论述,比如选题方面“大小”民生齐头并进,形式方面利用新媒体技术实现“弯道超车”以及民生新闻的内容以民为本,非语言符号的使用等内容呈现特征,进一步探究新媒体时代民生新闻的传播及特征。  相似文献   

16.
语言作为民生新闻传播的关键要素,其自身特色是点亮品牌的重要环节,本文从观察角度、语言风格和语言内涵等方面对民生新闻进行分析,由此管中窥豹,探视民生新闻的兴起和走向。  相似文献   

17.
裴婷婷 《中国报业》2023,(9):232-233
在信息交互发达的全媒体时代,民生新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大众对新媒体平台的青睐,使传统民生新闻流失了大量受众群体。新闻形式单一,报道内容缺乏新意等,都成为影响民生新闻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结合全媒体时代民生新闻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解决思路和差异化策略,旨在分析民生新闻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凸显自身特色,提升积极作用和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传媒市场化改革的兴起,以受众为中心的理念日益凸显,民生新闻具有接近性和服务性,因而获得了受众认可。民生新闻采用故事化表现形式更具亲民性和符合其特性。本文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中故事化表现的具体方式,并且探讨了在故事化表现形式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马超 《中国报业》2022,(13):72-73
短视频依靠着自身的便捷、多元、全民等特点,为新媒体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对电视民生新闻等内容产生了冲击。新时代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需要创新内容与形式,立足民生新闻的专业化、社会化优势,提高新闻质量,增强舆论引导,打造长效发展机制。本文对短视频的优势及对民生新闻的冲击进行简单分析,从五个角度探讨民生新闻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陈壮 《中国报业》2017,(10):26-26
本文通过对党的新时期政策以及生动的民生事例的阐述、归纳和分析,认为只有关注民情、重视民生,才能了解体会民生,才能在话筒前更加自如地进行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将稿件的精神实质更加准确、鲜明、生动地传达出来,完成再创作过程,播好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