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入世”对中资商业银行授信业务的积极影响加入WTO后 ,国内外金融机构 ,特别是国际上著名的大银行 ,广泛参与竞争 ,有利于中资商业银行改进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 ,积极开拓业务新品种 ,提高经营效率 ,增加竞争能力 ,促进业务经营健康发展。主要有四个效应。1 竞争效应。长期以来 ,受计划经济和产业政策的影响 ,我国银行业始终处于高度垄断状态 ,授信业务管理水平较低 ,服务意识淡薄 ,金融创新动力不足 ,难以适应经营发展的要求。外资商业银行凭其先进的服务理念、尖端的金融技术和丰富的市场经验进入中国市场 ,打破中资商业银行的垄断…  相似文献   

2.
银行改革中的最优外资入股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特别是随着中国五家大银行中的四家——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先后以不同形式引进境外资本,使得外资入股成为银行改革的“单一”模式。引发我们思考的一个核心环节是,外资是否等价?或者是否存在最优的外资入股模式?  相似文献   

3.
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1999年以来我国银行业开放过程中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若干案例分析,考察了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具体特征和目的,并就其对中国银行业发展所具有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外资金融机构可能加快入股我国银行业的趁势,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外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可能带来的问题(一)银行控制权问题。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银行,其目的绝非仅仅是取得部分股权、分得部分利润,这些外资金融机构最终都是希望通过入股中资商业银行,实现控制这些商业银行和相应的中国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5.
入世在即,外资金融机构加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已为期不远,由此将给市场带来激烈的竞争,更将对市场的发展起到深远和积极的影响。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在参与债券市场的运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必须在转变业务经营思路,加入人才储备和培养,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发展经验,强化创新意识,加强业务合作等方面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方能抵御被市场淘汰的危机。  相似文献   

6.
《城市金融论坛》2000,5(1):21-21
自日本推行“金融大爆炸”政策以来,在日外资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在证券业务方面经营战略呈两极化发展,而信托投资业务方面境内外市场的差距则明显拉大。部分外资金融机构以强化个人零售业务部门作为自己的经营战略方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国的MERRILL LYNCH公司。  相似文献   

7.
要闻回放     
《中国投资管理》2006,(3):65-65
银监会整合金融机构市场准入管理规程。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外资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和联合作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4部行政规章,于2006年2月1日起施行。上述行政许可实施规章的发布实施,对于进一步规范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的行政许可行为,增强监管透明度,提高服务质量和监管效率,切实保护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外资金融机构参股中国内地商业银行,作为进军中国金融市场的捷径,在中国入世的当口又得到进一步拓展。世界银行集团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不久前斥资2700万美元购买中国南京市商业银行15%的股份,在中国金融市场掀起又一波澜,成为迄今为止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内地银行中最大的持股份额。金融分析人士称,外资金融机构对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一直情有独钟,此次“洋股东”乘中国入世东风果断出  相似文献   

9.
根据“入世”时的承诺,外资基金公司将进入我国的基金业。作为年轻的中国基金业,应正视外资进入国内基金业所带来的机遇与竞争压力,抓住机遇,变压力为动力,通过市场机制使自身不断成熟、壮大。本从我国基金业发展的基本状况和“入世”承诺出发,分析了外资基金进入国内基金业带来的相应影响,并提出了发展我国基金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银行业提高业务经营能力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泽斐 《新金融》2003,(3):19-21
世纪之交的中国,正处于日益走向全球化和国际化的世界经济大潮中,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的市场将向外进一步开放. 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正式实施,中国已经开始履行银行入世承诺,为外资金融机构搭建了新的制度框架.狼终于来了,伴随外贸银行的大量涌入,外资银行抢滩中国市场的策略已从先前的观望向积极进取的态度转变.未来若干年,中国金融业必将面临重新整合的命运,中外银行、中资银行之间的合作和竞争将成为中国银行业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1.
当前,如何适应外资金融机构全面进入后对中资金融机构的冲击和利率市场化发展的趋势建立有效的利率定价管理机制,提高贷款利率定价能力是中资商业银行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就中资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定价过程中存在的利率风险、贷款利率定价原则及主要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入世的步伐近了,最有紧迫感的是中国银行业。面对强大的对手,中国的银行业已到了最危机的关头,”两强相遇勇胜“,出路只有一条,调整态势,积极参予市场的竞争和合作,迅速地把自己做大变强。上海是中国金融业最繁华的城市,各银行之间 ,正爆发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资各国有商业银行之间 ,与外资商业银行之间,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或是竞争或是联盟,纷纷登台亮相,好不热闹。这一场博杀争夺,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银行业的希望。  相似文献   

13.
金融机构是经营金融产品以获取收益的企业法人,也是提供金融服务的基本主体。金融机构的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国境内的金融服务状况、金融市场状况和金融效率状况,也不仅关系着金融对外开放的程度、中资金融机构与外资金融机构的竞争格局以及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的发展前景,而且关系着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战略的实现、中国金融融入全球金融(包括资本账户开放)的进程。一个耐人寻味的说法是: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在金融业中的国民待遇是指,外资金融机构与中资金融机构享受同等的制度待遇,由此,只要继续贯彻对中资金融机构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入世时间表对外资的逐步开放使中资银行感受到,中资银行间不仅需要竞争,更需要合作。银行卡的互联互通就是这样的一个契机,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面对外资银行在这方面的先天优势及雄厚实力,中资银行更应快马加鞭,及时制定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5.
《上海农村金融》2004,(1):14-18
随着我国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和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步伐的加快,上海金融市场已经形成各商业银行之间群雄逐鹿的竞争局面。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登陆上海,通过成立外资独资银行、开办分支机构、建立合资银行、入股国内银行机构、与国内银行机构开展业务合作等多种方式,在网上银  相似文献   

16.
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时刻已经进入倒计时,至2006年底,外资银行在国内设置机构的限制将被取消,其先进的管理方法,营销模式和经营理念必将冲击中资银行业,在外部竞争压力与内部改革的动力驱使下,中资商业银行纷纷引进国外金融机构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从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7.
综合的力量     
按照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达成的协议,从2005年1月1日起,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国民待遇原则,外资金融机构在服务地域和服务对象上已与中资金融机构基本相同。2006午底,我国银行业将全面开放,国内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之间势必形成激烈竞争的格局。从发展趋势看,银行投资模式的区别正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8.
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未来的竞争 ,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 ,金融业也是如此。入世后 ,金融人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不但存在着业内和业外的人才竞争 ,中资金融机构之间的人才竞争 ,而且中资与外资人才的争夺将成为中外资银行竞争的焦点。外资银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优势(一 )“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和先进的经营管理机制美国心理学家把人类的基本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 :即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目前人的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已基本得到满足 ,金融企业如果要调动人的能动作用 ,就要满足人们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金融业已全面对外开放,外资银行可与中资银行一样享受国民待遇,中资商业银行与“狼”共舞的竞争序幕已经拉开。如何在竞争中扬长避短,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是中资商业银行急需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试图针对目前中资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的现状,探讨如何改善和强化服务营销,以提高中资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银行业掀起“全面合作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在即,正当人们对中国银行业如何面对入世挑战议论纷纷时,国内的银行已掀起了一股“全面合作风”。银行全面合作不仅仅意味着银行业务协同的增强及服务领域的扩展,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发了将入世的中国银行业全面布局、扩展业务、国内外联动、急取竞争优势的决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