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邱景霞 《中国外资》2013,(21):128-128
本文从社会主要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剖析对文化大院建设工作进行了探究,研究认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培养新型农民的重要基础;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有力保证;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文化条件;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思想基础;是构建文明新农村的精神支撑。开展文化大院不仅需要文化工作者的事情,也是当地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要把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任务,要积极构建支撑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不断建立和完善保护农民利益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必须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这一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需要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能致富的农村劳动者,还迫切需要千千万万顾大局、识大体、讲文明、守法制、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新型农民。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尤其是职业技能不高,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要障碍。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全国4.97亿农村劳动力中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的只占12%,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不足5%。而且还有一部分人尚同于“三亩地一头牛,孩子老婆热炕头”的小农思想的影响,止步不前。这与新农村建设的目标相差甚远。鉴于此,要建设新农村,就要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4.
肖梅 《中国外资》2008,(12):215-216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农民的素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分析了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民是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主体;文章对于农民、科学素质的含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不仅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地方政府的引导和帮助,社会各部门的支持,还需要农民自身的努力。因为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我们对60户农民调查显示,区域农民文化程度和专业技能培训率较低,由于农民素质缺陷,致使农民适应市场能力不足,这与目前新农村建设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农民素质问题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应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于楠  苏俊儒 《西南金融》2006,(11):46-4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表明,只有在生产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和农民有足够收入的基础上,才能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在政府引导下,农民自愿凝展建设起来的新农村,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所在。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光荣 《中国金融》2006,(20):71-71
最近,人民银行庆阳市中支就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问题,在庆阳市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内容涉及生产情况、生活状况、基础设施与环境、文教卫生及社会保障、民主管理与社会治安以及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愿望等82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广女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分别存在六种忧虑和担心,对未来新农村有六方面的殷切期盼。  相似文献   

9.
一、新型农民的含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清晰勾画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前景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需要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新型农民,应该扎根农村,热爱农村,了解中国农业的现状,具有发展农村经济的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善于学习,具有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务实肯干,致力改变农村的现状推和进社会主义;团结互助,勤劳致富和富有远见,尽力开创农村新局面;热爱祖国,具有敏锐的市场开拓意识,善于捕捉市场信息,推广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二、培育新型农民的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是最主导的力量。没有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因此,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培育工作,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与发展,决定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三、江阳区农业概况及农村现状江阳区位于四川省南部,是泸州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川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全区幅员面积649平方千米,截至到2006年底,全区总人口61.69万人,其中...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而新农村建设着力点到底是什么?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问题;而素质问题的核心是对农民的培育,就是把农民培育成什么样的人是新农村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而职业化农民是农民培育的基本方向,因此职业化农民的培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转型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中国的新农村建设必然要靠农民主体意识的增强、社会地位的改善、素质技能的提高来推动。本文通过对"中国农民问题"的认识,指出当前经济学研究中存在着社会发展主体缺位的弊病,明确指出中国农民是促进中国农村改革和发展、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2.
李顺祥  钱玉 《中国金融》2006,(17):64-64
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拓展信贷支农的新空间和新范围 树立“新型农村”的意识,支持农村全面发展。现代农村已不再处于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单纯意义上的小农经济时代,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发展包括农村的教育、文化、经济和环境等在内的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金融部门要树立“新型农村”的意识,加强对农村道路、饮水、沼气、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的建设以及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用事业建设的信贷支持,在全面建设新农村中寻求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对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战略性调整及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村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收粮不缴税,上学不交费,看病不太贵,贷款不费劲”,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为中国9亿农民描绘的美好前景。所谓“贷款不费劲”就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和农民能够自由、  相似文献   

14.
要建设人才强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提升农民素质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农民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相对较低,民主法制观念相对滞后,市场意识、发展意识、开拓意识、竞争意识和管理观念等有待增强,卫生健康素质较差,生态意识淡薄。要根本改变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的状况,必须从稳固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村各式教育、推广相关科技知识、增强农民法律意识、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等方面入手,多层面、全方位构建提升农民素质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建昌营村的个案分析,展示建昌营村以坚持集体经济为基础,实现“主体经济工业化、农业经济产业化、村庄建设城镇化、新型农民知识化、社会保障福利化、村务管理民主化”的独特发展之路,探索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模式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随着农村领域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有很多,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二个历史性课题。农村经济发展的轨迹说明,提高农民收入必须要打破传统思维,跳出农业发展农村、跳出农村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从农民要求最紧迫、受益最直接而目前又能做的实事做起,认真谋划和运用财税政策促进农民增收,既要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目标和归宿出发,着眼长远的治本之策,建立长效的农民增收保障机制;又要从实际出发,选准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和切入点,让农民收入在短期内就能取得“吹糠见米”的实惠。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中系统论述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问题。联系青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要依靠有能力的领导者去引导和组织,提高农民素质,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农村人居环境,重视农村妇女教育和培训,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某些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认为人是目的也是手段,新型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本质是其价值和地位问题。本文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从农村经济建设目的、劳动力约束和农村劳动力稀缺等方面来阐述这一观点:“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终极目的,农民劳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终极约束力和根本手段”,并提出基于以人为本的新农村建设的可能发展歧途和必要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9.
信用社如何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是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信用社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突出问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努力建设繁荣、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相似文献   

20.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我国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因而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总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本文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因素等方面对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