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宁夏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路,不仅具有区位优势、文化优势,同时还具有资源优势,包括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和生态文化资源.大力开发丝路文化背景下的宁夏文化产业有着特殊的文化意义.本文从丝路文化带宁夏文化资源的分类为切入点,分析了宁夏发展文化产业面临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较弱和文化产业开放型平台不足的挑战,并提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支柱性产业和拓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开放型平台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城市的魅力所在,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文化产业以增强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是金昌经济社会发展之必需.为此,应围绕"提升文化软实力"这一主题,重新认识金昌的城市定位,科学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尊重文化产业特点,积极创立金昌文化产业品牌,培育、 发展和活跃金昌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上海形成了文化服务业发展迅速、文化创意产业引领发展、民营文化服务业突出发展的特点.与纽约、伦敦、柏林世界性国际大都市比较,上海的文化产业明显存在着差距,这不仅存在于文化体制、思想观念上,更存在于文化格局、文化战略上,发展的氛围不够宽松和谐,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缺乏世界眼光.上海应抓住世博会的契机,加快发展上海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创新机制,促进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打造文化产业精品,开拓文化产业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对于促进社会经济事业快速、 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西藏有着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拥有发展文化产业的极大优势.发展西藏文化产业要开拓创新发展理念;有效整合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积极培植文化市场主体;培育和引进文化产业的专业人才;创新资金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5.
宁夏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路,开发丝路文化产业具有区位优势、 文化优势和政策优势.发展文化产业要选择整合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建立丝绸之路文化产业链、 拓展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开放型发展平台和扩大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产业交流、合作与竞争日益频繁,如何既保障民族文化产业安全,又大胆走向国际文化市场,在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与竞争之中有一席之地,是当前和今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重大历史性课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在质量和数量上均处于相对弱势地位,文化企业拓展国际文化市场难的问题长期存在.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的"国家队",应大胆面对和走向国际文化市场.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传承边境地区的历史文化,还有助于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选取二连浩特、满洲里、黑河、绥芬河4个口岸作为代表性口岸,通过实地调研、发放问卷,分析各口岸个体在文化认知、文化判断、文化情感以及文化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及原因,基于微观的角度,分析东北地区陆路边境文化产业建设存在的不足.研究发现,东北地区陆路边境文化产业建设存在人才资源缺乏、旅游产业的发展受自然因素和地理区位的双重限制、文化产业起步较晚、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最后从深化教育合作、发展特色文化项目、拓建跨境经贸文化产业园区、打造特色文化特区等方面对建设东北陆路边境地区文化产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宋海龙 《北方经济》2005,(11):76-77
一、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 (一)党中央高度重视,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政策环境 党的十六大在十五届五中全会思想的基础上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具体内容明确地确定下来.2004年11月,国家文化部组织召开了全国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工作会议,提出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扶持文化企业,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微观活力,不断壮大我国文化企业的总体实力.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研究推动鼓励文化企业做强做大的相关政策,积极倡导文化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结合,促进文化企业做大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2005年4月,国务院为了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鼓励、支持和引导、规范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出台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都相应制定和出台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法规.可以说,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个适宜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在自治区党委九届五次全委会议中,指出要“大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强文化与旅游融合,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从上世纪开始,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成长最快、利润最大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10.
济宁分会场 2010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济宁会场文化展区位于曲阜孔子文化会展中心西展馆.展览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一楼为特装展区,共设有23个特装展位,重点展示当地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突出成果、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及发展潜力.二楼为文化产品交易区,重点展示图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物等.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相关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下,我国文化产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海西州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增长期,但仍受经济、文化、市场等诸多因素影响,面临着许多挑战.海西州如何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实施"文化名州"战略的重要内容,依托文化资源优势,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需要加大文化产业投入的同时,还需要促进文化...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又被称为文化工业,它具有特殊的属性,是以文化产品的创造、复制、传播与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模式. 文化产业在满足人们大众精神需求的同时,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因如此,文化产业建设得到各国的重视. 我国的文化产业从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在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下,我国文化产业得以长足的发展,但是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却存在各种问题,比如过分强调经济利益,强调文化的工具性,忽视文化精神向度,盲目上马文化产业项目等.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我们更应该清晰看到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困境. 本文在简述马克思文化观的基础上, 试图探索适合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途径,为我国文化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的经济化已成为大趋势,文化产业成为发展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在此次世界金融危机中,文化产业逆势上扬,国家也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已将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国家战略.益阳有丰富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且身处文化产业较发达的湖南省,更应将文化产业作为全市的主导产业来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引进产业经济学"产业链"的概念,提出中国文化产业必须打造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和互动效应、形成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此带动文化经济大发展、大推进.如湖南要以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艺术等传统优势文化产业为核心,打造具有竞争力文化产业链,同时做好以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旅游文化、广告及会展等为主的"外围层"的培植,把单个优势变成整体优势,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力争把文化产业做成支柱产业,实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发展文化产业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正因为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在性质、功能、地位和发展道路上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们必须在思想观念、领导方式、组织机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上进行革新.只有以文化产业的方式去办文化事业和文化公益事业,才有利于先进文化的发展,才有利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是一个文化资源大省,但目前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问题表现在增长速度慢、文化资源转化能力弱、地方政府关注力度不够、没有形成优势产业和强大的文化品牌、缺乏大型文化企业.文章从文化政策、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的选择性、可持续发展、文化艺术教育、文化产业融合、塑造建筑风格、发展文化衍生品等方面提出了繁荣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发展文化产业是提升国家竞争软实力的制高点,同时也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它高度依赖文化的创新意识.发展文化产业不能墨守陈规,要以创新精神做大文化产业.资源有限,创意无限,创意与一国文化经济的兴衰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因此如何建立"创新型"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对宝鸡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进行盘点,探讨文化产品设计、文化产业规划,加强文化诉求与生活方式的结合,提出增加文化内涵是加快实现关中-天水经济一体化,实现宝鸡特大城市、经济区副中心、次核心城市建设目标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从发展现状、发展前途、发展手段和发展基础看,我国文化产业具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把文化产业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培养文化产业人才,打造文化特色品牌,注重文化产业国际合作与贸易调控是发展我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性措施.  相似文献   

20.
“十二五”以来,海西州把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培育文化市场主体,建立和充实重点项目库,推动全州文化产业从无到有、稳步发展. 一、产业整体实力稳步增强.“十二五”期间,海西州文化产业生产总值达76762万元,同比“十一五”时期增长19.4%,市场主体培育成效显著,大力支持和引导非公企业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推动文化资源和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适度集中.目前,海西州共有文化经营业户447家,从业人员2300余人,其中列入州级重点项目库的文化企业31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