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宜县苎麻夏布产业化形成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宜县种植芒麻与加工夏布已有千余年的历史。1987年,全县主麻面积1.5万亩,夏布产量7万匹。1995~1997年的三年中,芒麻面积分别为1.4万亩、2.4万亩、2.75万亩;夏布产量分为30万匹、39.5万匹、50万匹;芒麻夏布业总产值分别为8100万元、8690万元、9500万元;农民转化芒麻成麻纱增值和夏布售后利税总额分别为2565万元、3080万元、4208万元。1997年,苎席夏布业总产值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8.3%,占农业总产值的24.3%;种麻农户4.1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73%;从事艺麻夏布加工与流通的专业、兼业人员近10万人;夏布产品达到三大…  相似文献   

2.
《江西农业经济》2001,(3):28-28
2000年,南港镇苎麻面积达1.01万亩,占全镇耕地面积51.3%;原麻产值1444.3万元,占全镇种植业产值53.4%,占全镇农业总产值37.8%;加工产值达1850万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45.3%;来自苎麻的税收达76万元,占全镇财政收入26.5%;农民来自苎麻的人均纯收入达1612元,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1.5%。  相似文献   

3.
2005年,石屏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35亿元,同比增长10.5%,比2000年的8.88亿元增长50.3%,年均增长8.5%。财政总收入完成13044万元,增长3.9%;地方财政收入8189万元,增长4.7%,比2000年4823万元增长69.4%,年均增长11.1%。一般预算收主完成7742万元,增长1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16.08亿元,增长70.8%,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3亿元,增长8%,比2000年2.96亿元增长52_8%,年均增长8.8%;三次产业结构为44:25: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37元,增长10%,年均增长5.1%。  相似文献   

4.
我市所辖管14个县(市、区)中有11个是固定贫困县,贫困面大。309万人口中有196万农村人口,占62.5%。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30.41元,比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097.24元低1266.83元。农村低保对象13.3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6.3%,有年龄在18—28岁未就业劳动力的低保家庭近万户。  相似文献   

5.
顺昌县是闽北山区县,全县辖12个乡镇(街道)、130个行政村,总人口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2万人。全县土地总面积298.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8.8万亩,森林覆盖率84%。2009年农业总产值16047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172元。  相似文献   

6.
周华 《农家之友》2007,(11S):15-15
蚕茧占广西总产量20%的广西河池市宜州市(县级)从2002年起积极扶植农民种桑养蚕。2006年宜州市桑园面积超过25万亩,农民养蚕收入8亿多元,人均养蚕收入1626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9.1%。今年全市桑目面积26.4万亩,养蚕农户9.2万户,占全市农村总户的90%。预计农民养蚕收入在8.5亿元以上,蚕农人均养蚕收入2100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溧水县把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通过制订政策,建立网络,登记造册,开展培训等措施,加快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进程。2003年.全县农村劳务输出人数达8.14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6.5%,其中:2003年新增转移1.14万人。农民获得劳务收入3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10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5%,比上年增加110元,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尤其是1994年实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后,各地组织农业税收的力度大大增强,千方百计地加强税收征管,使全区农业税收入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也不断提高。1994-1997年,广西农业税收收入分别为87751万元、124336万元、147330万元、154818万元,依次比上年增长59.1%、41.7%、18.5%、5.1%,占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4.1%、15.7%、16.3%、15.1%,比1993年的5.5%依次增加了8.6、10.2、10.8、9.6个百分点。其中由乡镇财政所组织的农业税收入占全区农业税收收入的比重从1994年以…  相似文献   

9.
《农民科技培训》2010,(12):40-40
这几天.江两省瑞金市叶坪乡叶坪村农民钟爱桃脸上总是挂着笑意.自去年10月连片种下8亩长茄,到目前已收获多茬.其所种长茄凭借皮薄、鲜嫩、味甜、肉质厚、无公害等特点,全部以每厅高出本地两元的订价销往闽粤地区.十分抢手.仅五一黄金周期间就赚下4600多元。瑞金市通过大力推进规模种养、品牌经营、订单营销,  相似文献   

10.
位于滇西怒江大峡谷中部的福贡县,是一个仅有8.95万人口,集边疆、山区、民族、宗教于一体的特困县。2002年,全县财政收入361万元,比2001年下降13.6%;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723元,同比下降2.7%;农民人均有粮348千克,同比下降7.2%;工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量、农村经济总收入呈现连续下滑势头。  相似文献   

11.
八五二分公司是一个拥有5万人口,103.9万亩耕地的大型现代农业企业。自2003年以来,分公司加快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推进集约规模经营、加快创新步伐,进一步提升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粮食总产突破43万吨、平均单产473公斤、平均亩利润280元、家庭农场利润2.9亿元、人均纯收入12200元,分别比去年增长。T3.6%、8.1%、7.7%、3.6%和21.8%。  相似文献   

12.
沧源是一个“边、山、老、少、穷”的全国特困县,87.3%人口在农村,2007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61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02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在865元以下的贫困人口8.5万人,占农业人口的62.5%。如何有效地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难的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2003年,篾厂乡草果种植面积达2.8万亩,占全县草果种植面积的40%,年产鲜草果700吨,总产值达480万元,实现群众增收247万元,种植户人均增加收入400元,占2003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837元的47.7%,有近20户种植户每年仅草果一项的收入就超过2万元。  相似文献   

14.
中甸县上江乡的农业总产值从1990年的572万元增加到2000年的1917.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345元增加到732元,粮食产量由617万千克增加到841.8万千克,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有了较大改善。但是,仍然属于典型的农业贫困乡,仍有20%的人口尚未脱贫。  相似文献   

15.
叶榭镇兴达村现有土地3118亩,农业户数725户,农业人口2335人。2005年7月,农民以土地人股组建成立“上海叶达蔬菜合作社”。全村农户全部人社,3118亩土地也全部入股,主要从事蔬菜生产及销售。通过一年来实践,成果显著。据统计,2005年农业总产值2571.91万元,比上年增长22.3%,农民人均收入7022元,比上年增长8.4%,全村农民收入比入社前净增133.43万元,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紫阳县位于安康市最南端,山大沟深,自然条件较为恶劣,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就在这样的条件下,靠着一江汉水,一片青山,紫阳在陕南突破发展的进程中迈出了可喜的步伐。2007年生产总值达到15.97亿元,增长12.3%;财政收入8401万元,增长79.7%;农民人均纯收入2167元,增长17.9%。今年上半年更是分别达到8.17亿元、8307万元和1069元,增长14.3%、169.2%和22.9%。  相似文献   

17.
高效农业规模化成效显著。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达1726亿元,新增高效农业面积309万亩.高效农业面积累计1874万亩(1不含水产),占全省耕地面积比重26%;生猪、肉禽、蛋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45%、69%、66%、75%,分别比上年底提高8、8、7、5个百分点;农业招商规模以上项目投资额44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80元,增长11.5%,连续4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  相似文献   

18.
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偏低状况经过十几年的农村改革与发展,我国农村经济的整体水平有了提高,农民收入也随之得到较大幅度的增加,全国农民人均年收入已由1978年的133,57元提高到1995年的1577.74元。但是,从不同地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动趋势来看,处于我国西部老。少、边、山、穷地区的农民,其收入则明显偏低。具体表现在:从1978年到1985年,东部地区农民人均收入由136.7元增加到470.2元,年均增长率为19.3%,同期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也分别增加254.4元和188.8元,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3%和14.19%。这段时期,尽管全国三大部…  相似文献   

19.
金钟镇是会泽县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总人口12.9万,占总人口的14%。2004年,全镇经济总收入282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12元,粮食总产3216万公斤,人均有粮302.8万公斤。全镇实现本级财政收入1408万元。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盐亭县麻秧乡属于贫困丘区农业之乡。近年来,信用社把支持农业,服务农业作为壮大信用社业务发展的载体。曾先后受到农总行、分行和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农民称赞为村“财神爷”。1996年全乡粮食总产达到6030万斤,比1995年增长28.4%,农业总产值达到9380万元,人均增收450元,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528万元,比1995年净增148万元,增长33%,累计发放贷款441万元,比1995年同期多发放176万元,其中发放农业贷款达352万元,占投放总额的79.8%,累计收回贷款394万元,贷款收回率为89.3%,当年发放贷款无逾期。已连续12年盈利47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