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公司治理理论的逻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冰 《经济问题探索》2001,70(12):44-47
一、企业性质的合约界定 一般认为,新古典经济学把企业看成是一个黑箱,也就是说,在传统主流经济学家眼里,企业是一种联接投入产生的装置.至于企业"黑箱"的内部运作和结构并不是传统主流经济学家关心的问题.在现实中,他们在分析组织问题时,通常也忽略组织的运行问题.科斯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开创了企业契约理论的先河,突破了新古典经济学技术的观点,重新认识了什么是企业这一基本问题,对什么是企业这一基本命题做出了不同解释.在科斯眼里,企业被看成一种制度安排.企业被看成一组具有某种共同目标的成员之间的合约关系集合,企业仅是一种法律虚构,其实质体现为成员的合约关系上.  相似文献   

2.
科斯所提出的企业存在理论虽然揭示了企业的本质特征。但却混淆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市场组织制度是节约企业和个人交易费用的制度,而特定的组织存在并不是由交易费用高低所决定,而是取决于组织的目标和权力结构。  相似文献   

3.
当我们分析经济中的企业时,我们会发现各个企业的规模是不同的:不仅不同行业的企业规模不同,而且同一行业内的企业规模也是有很大差别的。那么,最代企业规模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话,它又是多大呢?1关于最代企业规模的理论及其评述1.1科斯的企业规模理论1937年,罗纳德·科斯发表了《企业的性质》这篇划时代的论文。在这篇论文中,科斯分析了企业在一个专业化的交换经济中出现的原因,提出了交易费用原理,即认为价格制度或市场机制的运转是有成本的,这就是交易费用,“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允许某个权威(一个“企业家”)来支配资…  相似文献   

4.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应当是以解释和探索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为研究目的的古典和马克思的一般均衡理论,而不是由著名“剑桥资本争论”所揭示的在技术关系分析上存在着一系列逻辑悖论、但却仍位居现代主流经济学地位的新古典的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  相似文献   

5.
不确定性分析是现代经济理论产生的前提.奈特是不确定性理论的开创者,在对风险和不确定性划分的基础上,奈特解释了利润的来源,并对企业的性质进行了界定.科斯在分析企业理论时,对奈特的不确定性理论进行了批判.威廉姆森是继科斯之后集交易成本理论之大成者.无论是奈特、科斯或是威廉姆森都重视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影响,但他们三者在不确定性的内涵、理论地位及分析方法上都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6.
西方学者一般认为在科斯之前没有企业理论,事实上,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在其经典著作《资本论》中就对企业的起源、企业的本质、企业的规模、企业的形成、企业内的资本结构、企业的监督、股份公司的管理和经理薪金以及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高等作过深刻的阐述。本文不准备全面阐释和比较马克思和科斯的企业理论,而只就研究的方法及企业的演进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以期为我国的企业制度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一、经济分析方法与企业理论马克思与科斯的经济分析方法受制于它们各自不同的研宪目的或课题。对于科斯而言,他所面临的一个具体…  相似文献   

7.
白晓泽 《经济师》2000,(10):21-22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主题之一就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而如果不建立一个有效运转的公司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制度就不可能建立和正常运转。一、企业的性质与治理结构企业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企业的本质和企业的内部结构。前者是指企业的产生及其规模 ,后者是指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和激励。科斯在 1937年发表的论文《企业的性质》可以作为企业理论的开山之作。在这篇文间中 ,科斯提出了著名的交易费用学说 ,指出“企业的显著特征就是作为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建立企业有利可图的主要原因在于 ,利用价…  相似文献   

8.
论制度变迁理论的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制度变迁理论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 :以凡勃伦为创始人的开创性历史时期 ,制度的概念得以创立并用“累积因果论”来解释制度的变迁。第二个时期是以约·莫·克拉克为代表对制度变迁理论继承和发展的时期 ,涉及到对资本主义企业的分析 ,制度与技术相互作用等问题。第三个历史时期是以加尔布雷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和以科斯、诺思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学派蓬勃发展时期 ,研究成果卓著。当然还应包括马克思、博弈论者、混沌经济学对制度变迁理论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9.
一、对企业性质的传统解释 现代经济学对企业性质的主流解释是由科斯(Coase)开创的合约理论。科斯是第一个运用交易成本的方法研究企业的合约性质的学者。继科斯之后,又有阿尔钦和德姆塞茨(Alchian & Demsetz)、格罗斯曼和哈特(Grossman&Hart)、杨小凯和黄有光、周其仁、迈克尔·迪屈奇等学者沿着科斯开辟的交易成本分析来探索这一问题。这一派的理论共旨是:企业是  相似文献   

10.
赵岩 《新经济》2005,26(11):111-113
科斯(1937)在《企业的性质》中运用交易费用这一基本的分析工具对企业的本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后,张五常、威廉姆森等在科斯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性质做出了新的解释,他们的研究对于企业本质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科斯、张五常以及威廉姆森等对企业性质的研究,是以当时的企业特征为视角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专业化+网络化。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使用以科斯为代表的企业理论来解释现今的企业就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为了更好的解释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性质,本文拟运用交易费用这一基本的分析工具,对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性质做一个理论上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企业理论有着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开放性的理论体系.但由于其企业理论揭示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特殊使命,使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在遵循马克思企业理论科学的逻辑框架基础上,通过引入经济、制度环境和政府权力的相机介入而尝试构建了马克思企业理论的一般化分析框架--分工、协作与企业合作刺余创造范式.该范式内生地解释了企业的产生.融合了企业内效率与公平问题.突出了企业生产性本质和追求合作剩余最大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科斯(1937)在《企业的性质》中运用交易费用这一基本的分析工具对企业的本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后,张五常、威廉姆森等在科斯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性质做出了新的解释,他们的研究对于企业本质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科斯、张五常以及威廉姆森等对企业性质的研究,是以当时的企业特征为视角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专业化+网络化。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使用以科斯为代表的企业理论来解释现今的企业就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为了更好的解释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性质,本文拟运用交易费用这一基本的分析工具,对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性质做一个理论上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科斯(1937)在<企业的性质>中运用交易费用这一基本的分析工具对企业的本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其后,张五常、威廉姆森等在科斯研究的基础上,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的性质做出了新的解释,他们的研究对于企业本质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科斯、张五常以及威廉姆森等对企业性质的研究,是以当时的企业特征为视角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专业化+网络化.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使用以科斯为代表的企业理论来解释现今的企业就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为了更好的解释新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性质,本文拟运用交易费用这一基本的分析工具,对新经济条件下企业性质做一个理论上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新凯恩斯主义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是目前西方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的主要工具之一,随机性、动态性以及一般均衡性是其三大鲜明特点,具体体现在理论模型的构造、求解、估计以及模拟过程中。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虽然形式构造、数量分析上非常严谨,但由于缺乏现实基础而对现实问题的解释乏力。马克思经济学对经济的随机性、动态性以及一般均衡性也有论述,其内容深入制度层面,从抽象到一般,逻辑严谨。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最初的理论不能完全解释现实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对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与马克思经济学相关理论的比较,在把握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理论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般均衡理论的价值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理论缺乏应有的价值基础。近年来试图建立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均衡理论的努力也一直未能成功。然而,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可以证明,在假定社会总产品的价格总量等于价值总量、平均利润总量等于剩余价值总量的条件下,必然有且仅有一个恰好等于相应价值向量的一般均衡价格向量。这意味着,一般均衡理论完全可以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本文首先根据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社会总产品构成的理论,建立包括技术关系在内的价值体系和相应的价格体系,其次说明在价格体系中存在有无穷多的一般均衡价格向量,最后从无穷多的一般均衡价格向量中确定一个"标准"的价格向量,并证明这个标准价格向量必然等于相应的价值向量。  相似文献   

16.
科斯认为从本质上讲,企业与市场一样,也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企业之所以取代市场成为一种资源配置的机制是由于交易成本的存在。科斯认为:市场机制是靠价格来运行的,它具有较高的成本,而企业可以节省这些成本。由此可以看出交易成本决定了组织形式的选择:市场还是企业。  相似文献   

17.
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企业与市场的关系 科斯认为,企业与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可相互替代的方式。企业的存在是因为它可以节约交易费用,从而可取代市场机制。市场的运行是有成本的,而企业的出现可以借助于其权威关系,通过减少交易次数,实现比市场机制更有效的资源配置。两者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市场是通过非人格化的价格机制自发运行的,而在企业内部,则是通过以官僚组织结构为基础的行政权威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科斯于1937年发表了《企业的性质》一文,由此开创了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全新视角,并被认为是企业理论研究的开端。但就此文而言,作者认为科斯的有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文章主要就科斯的企业产生成因、“替代理论”、“企业边界”理论以及企业组织成本递增的结论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   总被引:1030,自引:10,他引:1030  
本文讨论科斯关于市场里的企业合约的理论,中心是把企业理解成一个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共同订立的特别市场合约。企业合约在事前没有或不能完全规定各参与要素及其所有者的权利和义务,而总要把一部分留在契约的执行过程中再加规定。企业合约的这个特别之处,来源于企业组织包含着对人力(工人、经理和企业家)资本的利用。与其他理解不同的地方是,本文把“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引入对企业合约及其特征的思考,并认为这是科斯企业理论里被忽略的一个关键。一、“企业”合约本身的特征科斯企业理论的重点是解释在市场机制起作用的条件下,为什么还…  相似文献   

20.
以“技术关系”分析为核心的新古典一般均衡和以“社会关系”分析为核心的凯恩斯动态货币均衡在假定条件、货币的性质、均衡的条件及分析方法上都存在着根本差异。通过比较这两种均衡理论,可以看出新古典货币理论存在逻辑矛盾,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应当是凯恩斯货币均衡理论。用马克思的方法而不是新古典的方法来改造凯恩斯经济学,是发展凯恩斯理论的科学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