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老区建设》2007,(6):62-62
明确任务定位子。老促会怎样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首先解决了“定位”问题。大家形成共识:建设新农村党委、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老促会的任务是促进。我们围绕“促”字开展调查研究,组织“两带”扶贫,号召老科技人员搞科技服务,搞好场乡共建等等,经过一段实践,感到这样做效果很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府是主导,农民是主体。老促会要在争取“主导”促进“主体”上,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泽红  瑞武  立文 《河北经济研究》2006,(6):28-28,43
中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扎实推进。迁安市坚持“两个为主”,即党委、政府为主导,农民群众为主体,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杨骏  崔军伟 《理论观察》2007,(4):103-104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以农民为主体,以"富农"与"教农"为两翼。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保障,"富农"是激发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动性的基本要求,"教农"是提高农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力的现实需要。两翼齐飞方能凸显农民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5.
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乡风文明"的新农村的有利途径,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必由之路。文章阐述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现实意义,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在发展基础、发展结构、保障机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出了以政府为主导、以社会为支撑、以村民为主体的农村文化建设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孙阿凡 《发展》2007,(4):32-3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农民,因为农民既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参与者,又是新农村建设成果的受益主体.  相似文献   

7.
李超 《特区经济》2008,(9):182-18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丁银 《魅力中国》2009,(31):47-4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新时期中国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是新农村建设的理论武器。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经济。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是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而大力推行农村教育,则是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论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认识农民主体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条件下,农民主体性既包括了政治主体与市场主体,又包含了创造主体与价值主体,这些主体性作用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0.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主客体的统一,必须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但也不能忽略政府的主导作用.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良性互动,应从构建服务型政府出发,培育和发展新型农民,健全法规制度,构建良好互动平台来实现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1.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点是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而加快农村综合改革步伐将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保证。解决农村公共产品缺失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紧迫任务。乡镇政府面临着机构改革的问题,同时也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所以,乡镇政府职能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如何定位成为问题的焦点。文章将对乡镇政府在新形势下的职能定位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乡村旅游开发中政府主导的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娟 《特区经济》2009,240(1):173-175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持续关注,人们对乡村旅游的认识逐渐上升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度。事实表明,一直以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自发发展模式,引致了大量的矛盾和误区。新时期,要全面实现乡村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功能,必须要加强政府主导,以规范开发主体和开发行为。本文尝试以乡村旅游开发的内涵特征为依据,探讨在新时期的乡村旅游开发中政府主导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为了充分了解广大农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愿望和要求,发挥农民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体意识,扎实推进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南宁调查队对武鸣、马山、扶绥3县6个乡镇的312户农户开展了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问卷调查。主要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
何帆 《宁波经济丛刊》2006,(5):11-14,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主体和基本力量。没有广大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就无法实现农业、农村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就没有了新农村。  相似文献   

15.
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民权利保障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群  张晓楠 《特区经济》2008,(12):162-164
农民权利保障的不充分是"三农"问题不能彻底被破解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农民三种重要权利的缺失问题分析入手,提出了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保障农民权利的根本,始终坚持以农民为本的价值取向是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巩固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保障农民各项权利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16.
一、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扭住三个关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加快新农村建设,我们必须扭住三个关键,促进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推进。(一)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建设农民群众自己美好的家园,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我们要把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群众求富、求安、求乐、求美、求和谐的要求结合起来,采取民主说服教育方法,组织带领农民群众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克服和纠良现象,使农民群众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投入的主体、发展的主体、管理的主…  相似文献   

17.
《现代乡镇》2006,(11):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包括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全方位的和谐的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内容涵盖面非常宽的伟大经济社会的一种变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广大农民是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才能又好又快建设新农村。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不可低估。在中国移动山东公司大发展思路指导下,中国移动青岛分公司作为当地通信发展主导运营商,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提出了“力推信息化助建新农村”的发展战略,较早地把发展的触角伸向了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体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农村主体的构建中不能单纯走市场化道路,也不能急于求成,要注意好主体间的社会整合,注重效率与公平的统一。这样才能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20.
裴俊 《特区经济》2008,228(1):146-147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充分认识到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培育农民的文化主体意识,建立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才能使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