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股权分置改革对价问题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让非流通股变成可以流通的股份,必然存在非流通股股东为换得流通权而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问题.为协调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两者的利益,非流通股股东必须支付一定的对价,作为取得流通权的成本.对价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利益,而且是股权分置改革成败的关键.对价方式的多样化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2.
侯静  于华江  许嘉珉 《全国商情》2006,(12):106-108
股权分置改革影响整个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应支付一定的对价。对价问题是股权分置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揭示对价的法律内涵,即将股改对价方案视为社会化契约的表现形式,提出影响对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支付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各上市公司在具体操作时,要结合市场运行的现状,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对价方案。  相似文献   

3.
对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让非流通股变成可以流通的股份,必然存在非流通股股东为换得流通权而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问题。为协调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两者的利益,非流通股股东必须支付一定的对价.作为取得流通权的成本。对价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利益,而且是股权分置改革成败的关键。对价方式的多样化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4.
对股权分置改革对价问题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让非流通股变为可以流通的股份,必然存在非流通股股东为换得流通权而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问题。为协调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两者的利益,非流通股股东必须支付一定的对价,作为取得流通权的成本。对价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授资者的利益,而且是股权分置改革成败的关键。对价方式多样化为授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5.
对价问题是股权分置改革的关键问题.应从绝对水平和相对水平两方面比较对价水平的高低,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工具,权证具有财务杠杆和风险对冲两大功能.它不仅为股权分置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对价模式,而且把两类股东在对价问题上的讨价还价变成了市场博弈,形成完全市场化的对价.权证在实现对价市场化的同时,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利益保全模式和风险控制模式,并激活证券市场交易,促进了证券市场功能的发挥,通过锁定投资者利益,来推动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候迎新 《新智慧》2006,(2):21-22
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给流通股股东以取得非流通股的流通权。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一般有付现、送股、缩股三种方式,付现方式会影响非流通股股东的现金流量但不影响其持股比例,送股及缩股方式虽不影响非流通股股东的现金流量但减少丁其持股比例。不同的支付对价方式会对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和上市公司的会计要素产生不同的影响,笔对此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价支付合理与否是股权分置改革的关键问题.比较对价水平的高低,既要考虑对价的绝对水平,也要考虑对价的相对水平.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工具,权证具有财务杠杆和风险对冲两大功能.权证不仅为股权分置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对价模式,而且把两类股东在对价问题上的讨价还价变成了市场博弈,形成完全市场化的对价.权证在实现对价市场化的同时,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利益保全模式和风险控制模式,并激活证券市场交易,促进了证券市场功能的发挥,通过锁定投资者利益来推动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选取国有企业控制权转移的样本,剖析有偿转让和无偿转让这两种不同对价方式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并对不同的对价方式下控制权转移是否改进了企业的中短期及长期的市场绩效进行经验检验。研究发现:(1)有偿转让控制权的对价方式更易推动上市公司通过操控应计利润调低净资产,提高溢价率,以符合政策要求;(2)在整体上无偿类样本相对于同行业公...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解对价内涵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股权分置改革中有关会计处理建议。笔者认为,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具有一定的补偿性质,而且非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获取流通权后所带来的流通滥价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当试点上市公司的股票市价已经低于其净资产时,基于谨慎性原则的考虑,非流通股股东应将对价直接计入当期或以前年度损益,而不宜直接将对价作为一项资产确认。  相似文献   

10.
基于法与金融学理论,对保障了流通股股东知情权的投资者关系、反映投资者法律保护程度的地区法制水平与对价形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不存在政府干预的样本中,投资者关系与地区法制水平对对价的影响显著为正,但在整体样本和存在政府干预的国有上市公司样本中,这种影响并不显著.这意味着,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并不能起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作用,只有在政府干预较少的环境下,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才能起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08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目的是实现税制公平,改善税收优惠政策等。新税法实施以后,内外资上市公司所得税制度是否真的实现了公平,不同行业、地区的上市公司实际税率(ETR)是否存在差异,市场是否会对ETR的差异作出正面的积极的反应,诸多问题亟待检验。本文选取2008年A股非金融类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上述问题,得出结论: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实现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公平,ETR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确实存在差异,市场对ETR较低的公司也做出了正面反应。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2~2009年全部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作为样本,在产品市场竞争视角下分析公司负债和投资两者之间的关系。实证回归结果发现:公司的资产负债水平与投资在资不抵债和资可抵债的上市公司当中分别表现出互补和替代的关系;产品市场竞争策略强度在资不抵债上市公司中不起作用,但它和产品市场竞争策略类型却对资可抵债的上市公司的投资产生显著的影响效应,并且在不同营业利润率类别当中表现出差异性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江苏省222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综合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其财务绩效状况进行评价,发现江苏不同地区的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存在较大差距,经济较为落后的苏北上市公司得分最高,其次是苏南和苏中地区。两种方法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评价结果大体相似,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上市公司尽管财务绩效显示为DEA值有效率,但各单项财务指标的表现平平。因此,应视重视对不同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政策,减少地域发展差异;通过维护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江苏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整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证券市场上,中小投资者长期缺乏有效保护,这在现金分红问题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为了尽快解决分红问题,中国证监会制定了一系列被称为强制分红制度的相关政策法规。从市场数据来看,强制分红制度的出台并没有对市场产生很大影响,特别是许多大型上市公司仍然坚持常年不分红;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强制分红制度实施效果有负面影响;强制分红制度给处于成长阶段有巨大投资需求的上市公司带来资金负担,且其"软约束"的特点反倒使分红成为上市公司增发新股的手段;在考虑税负的情况下,强制分红成为上市公司和中小投资者的负担。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2007—2011年间沪深两市中的1183家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以往研究中采用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和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进行适当的改造来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面临融资约束的上市公司,一方面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弱于无融资约束的公司,另一方面其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强于无融资约束的公司,同时其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强于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这些结果共同表明面临融资约束的上市公司的确通过流动性——现金持有的管理来缓和其在现金流状况不佳时面临的投资不足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公司投资效率与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6.
具有市场势力的企业面临环境规制时可以通过研发创新实现波特效应,也可以通过转嫁合规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本文利用新《环境保护法》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基于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模型系统地评估了环境强监管对具有不同市场势力的上市公司研发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新《环境保护法》的实施显著促进了企业的研发创新,市场势力本身与企业创新呈现倒“U”型关系,同时市场势力显著抑制了新《环境保护法》的波特效应。  相似文献   

17.
我国各类旅游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及投资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由于各类旅游上市公司行业背景和发展前景差别加大,结合上市公司的财务分析方法和旅游上市公司的分类标准,对我国2004年饭店类、景区类和综合类旅游上市公司分别进行分析,以期了解旅游上市公司的投资前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拓展资产—价值模型,构建企业价值、创新投入和知识溢出的分析框架,以2003~2011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考察对象,研究区域内微观主体知识溢出影响产业集聚与创新的机理。研究发现:(1)专业化知识溢出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2)随地理距离衰减的专业化知识溢出使上市公司RD绩效高于未接受知识溢出的上市公司;(3)多种距离衰减模式下的知识溢出对市场价值和RD绩效的影响相差无几。研究结果支持了知识溢出促进创新,进而形成产业集聚的理论,拓展了对产业集聚、创新与知识溢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上市公司业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数量与日俱增,上市公司业绩评价已经成为管理者、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问题,文章根据2007年河北省37家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指标,采用熵值法分别从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及成长能力等方面对上市公司的业绩进行了评价,得出河北省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差异较大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