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平波 《商业会计》2004,(12):32-33
一、取得长期资产所得税会计与税法差异分析 (一)购入和非货币性交易取得的长期资产 1.长期资产成本计价基础不同。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取  相似文献   

2.
存货是企业一项很重要的资产,在企业的流动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合理选择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会导致不同的成本水平、报告利润和存货估价,并对企业的税收负担、现金流量产生较大影响。 一、选择存货计价方法的标准 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是由于存货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不一致和同质的存货实际取得的成本不同而产生的。存货流转包括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两方面。在通常情况下,外购或自制的存货与出售商品的成本流转是不一致的,因此产生了存货成本在库存商品与销售商品之间的分配问  相似文献   

3.
<正>一、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内涵1.成本控制的特点和原则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对作业项目采取的手段,其特点是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涉及企业的全部活动,实现成本的相对节约。基本原则有四个:一是经济原则,指因推行成本控制而发生的成本不应超过  相似文献   

4.
一、商誉的性质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是具体表现为一家企业的获利能力超过本行业平均获利水平或正常投资报酬率。商誉一般具有如下特征:(1)商誉与作为整体的企业相关,它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与企业的各种可辨认资产分开来出售。(2)有助于形成商誉的个别因素,不能用任何方法或公式进行单独的计价。它们的价值,只有在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时才能加以确定。(3)在企业合并时可确认的商誉的未来收益,可能与建立商誉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没有关系。二、商誉的计算方法商誉可以是自己建立的,也可以是向外购入的,但只有向外购入时…  相似文献   

5.
在建工程使用企业自制产品,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按自制产品的成本计入在建工程成本,按市价计算缴纳相关税金。自制产品的成本和市价的差额便形成应缴所得税的永久性差异。由于计价不同则完工后的固定资产价值也不同,计提折旧的数额也不同。企业按成本和市价的差额而缴纳的相关税金不能通过计提折旧得到抵减。笔者认为在建工程使用自制产品应按市价计入工程成本,和税法保持一致,使会计核算更符合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6.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或者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对于无形资产的计价、摊销和转让等会计核算业务,在《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中的规定与企业所得税相关法规的规定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企业在  相似文献   

7.
二、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商誉等。(一)无形资产的计量《小企业会计制度》按无形资产取得方式的不同,对无形资产成本的确定作了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8.
股权重组的概念股权重组是指股份制企业的股东(投资者)或股东持有的股份发生变更。股权重组主要包括股权转让和增资扩股两种形式。股权转让是指企业的股东将其拥有的股权或股份,部分或全部转让给他人;增资扩股是指企业向社会募集股份、发行股票、新股东投资入股或原股东增加投资扩大股权,从而增加企业的资本金。股权重组一般不需经清算程序,其债权、债务关系在股权重组后继续有效。股权重组中的资产计价问题(一)企业股权重组后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企业股权重组后的各项资产,在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不能以企业为实现股权重组而对有关…  相似文献   

9.
排污权交易会计的处理呼之欲出,国内外普遍存在存货、无形资产和金融资产三种模式.本文结合我国当前排污权交易的市场活跃程度,丛排污权的本质特征以及企业取得排污权的目的来看,将企业取得的排污权确认为无形资产,并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是一种更合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可式.当排污权是通过政府无偿分配获得的,历史成本为零,则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并确认为一项政府补助,在排污权期间进行摊销.只有当企业的实际排污量超过排污权指标时,才确认排污负债,计入”预计负债”,并与额处购入的排污权进行抵消.  相似文献   

10.
一、<企业会计制度>等对土地使用权账务处理的相关规定 <企业会计制度>第47条规定:"企业购入或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尚未开发或建造自用项目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并按本制度规定的期限分期摊销.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商品房时,应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开发成本;企业因利用土地建造自用某项目时,应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在建工程成本."也就是说,按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因利用土地开发或建造自用项目,土地使用权价值最终要转入固定资产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会计制度》第47条规定:“企业购入或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在尚未开发或建造自用项目前,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并按本制度规定的期限分期摊销。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商品房时,应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开发成本;企业因利用土地建造自用某项目时,应将土地使用权的账面价值全部转入在建工程成本。”也就是说,按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因利用土地开发或建造自用项目,土地使用权价值最终要转入固定资产价值。  相似文献   

12.
李志博 《现代商业》2014,(4):229-229
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原则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现在很多企业都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无形资产的计量。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要符合公认的会计准则以及成本效益原则,然后再与企业的真实情况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13.
1、增值税计价不能反映实际成本原则。企业购进的材料物资等必须按实际发生的费用计价,包括买价、采购费用和各种税金。但现行增值税法规定:“一般纳税人在购进货物并取得专用发票的情况下,增值税额可以单独抵扣,不计入成本”。一般纳税人在购进货物时,实际付出的是买价(含增值税)和采购费用。而现行会计处理将价税分离.反映出的货物成本只是实际成本的一部分,扭曲了实际成本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存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流动资产,它一般包括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半成品、产成品、库存商品等。存货损失是指在企业的El常生产过程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损失,正确对存货损失进行会计处理,可以降低纳税成本。《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末,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是指对期末存货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两者之中较低者进行计价的方法。即当成本低于可变现净值时,存货按成本计价;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本文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下存货损失的会计与纳税处理的差异,并就企业存货损失的纳税筹划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无形资产经营过程可以划分为无形资产获取和无形资产扩张经营这两个阶段.前者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方法与途径取得和积累无形资产,形成企业能力,塑造竞争优势的过程.后者则指企业在其优势无形资产具有产业链控制能力和市场支配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方式,使无形资产与更多的有形资产相结合,创造更大经营规模的过程.其特点是以无形资产调配有形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因拥有无形资产而居于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16.
无形资产营运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有利于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实现规模经济。正确对待国有企业无形资产计量、核算,注意无形资产与计价方法的统一,明确对商誉的确认与计量,人力资源的成本与价值,以及无形资产核算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等问题,有效地营造延伸、融资、扩张策略,可实现价值增值与规模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7.
<正> 我国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从此项规定可以看出,对研究与开发支出的处理,形式上类似于部分费用化,但实质上更近似于全部费用化。因为确认无形资产时,只将申请过程中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而把绝大部分的研究与开发支出排除在外。现行会计制度实际  相似文献   

18.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确定;依法申请取得前发生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于发生时确认为当期费用,不得转增无形资产的成本。这种会计处理方法应归属于费用化模式,充分体现了稳健性原则,使上市公司利用无形资产来粉饰报表更为困难,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浅谈企业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货管理是企业物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影响了产品成本的计较,从而影响销售成本的高低和利润水平,本文详细阐述了选择成本计价方法的考虑因素、具体计价和方法选择原则.对企业选择存货计价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传统的资产计量理论与实务,侧重于对有形资产的计量,而对无形资产的计量虽有所考虑但其范围却很狭窄.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无形资产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无形资产的内涵在不断丰富,企业无形资产核算范围的确认和计量原则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本文就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从而达到准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