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证券市场的风险骤增以及银行的违规操作,导致证券风险向银行风险转化或转嫁,成为银行传统风险之外的主要风险.银行盲目过度垒上市公司以及对券商的违规操作是证券风险转化为银行风险的主要形成路径,强化银行对证券业融资的风险理念、规范信贷融资行为、构筑风险预警机制等,才能有效防范证券风险转化为银行风险.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货币政策调控、银行市场竞争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验证了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银行竞争与风险承担行为之间也存在负相关关系。而货币政策与银行竞争的相互作用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其并未改变货币政策、银行竞争单独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进一步验证了货币政策、银行竞争的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银行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由于某种原因使资产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银行风险不是抽象的,它普遍存在于各项具体的金融业务活动中。比如:信贷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证券风险、投资风险、经营风险、决策风险、政策变化风险等。目前,我国银行风险的特点,一是价值形态风险与物质形态风险相联系。二是银行风险与财政风险相联系。三是人民币业务风险与外汇业务风险相联系。四是银行内部风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系统重要性银行、系统脆弱性银行及传染风险等指标有机结合,提出并度量了系统重要性传染路径指标。系统重要性传染路径以风险生成银行为起点,以风险承受银行为终点,从微观机构角度刻画了系统性风险在风险生成银行与风险承受银行之间的传染,兼具深入理解系统性风险的生成机制及直接面向金融监管实践的优点。本文通过实证发现,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总体呈上升趋势,系统性风险和各家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程度均与规模因素具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风险生成银行往往是那些遭受外生冲击较大、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系统重要性银行,风险承受银行则通常是遭受外生冲击较小、且与风险生成银行持有资产结构类似(高度关联性)的系统重要性银行。本文对系统重要性传染路径指标的影响因素分析进一步论证了上述结论,并通过敏感性分析论证了多轮传染和资产价格相关性等改进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是指银行柜员为客户办理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等业务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失效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是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领域.对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类型、特点进行分析,剖析风险产生的根源并提出有关防范措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双重作用为出发点,在理论证明影子银行对银行风险承担可能存在阈值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动态非线性面板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U形关系,存在阈值效应,阈值点出现在2013年左右;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程度依赖于银行资本情况、经营效率与资产规模;银行风险承担与内、外部影子银行规模之间均呈U形关系,但分别位于U形曲线的前半段与后半段,即目前内部影子银行发展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承担,而外部影子银行发展则倾向于提高银行风险承担。  相似文献   

7.
银行信息及其基础设施正逐步成为银行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银行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银行的经营理念,信息化改变了银行的管理方法和经营方式,信息技术改变了银行的竞争方式和竞争环境,激化了银行间的竞争;网络银行改变了银行的经营模式,普遍存在于信息基础设施中的安全因素使得银行的技术风险开始凸现,由于信息及其基础设施的安全问题带来的银行技术风险改变了传统银行的风险内涵,除市场风险、道德风险、政策风险之外,技术风险已成为一种新型银行风险,针对银行信息及其基础设施进行攻击、进而威胁到银行业务的连续性、经营的持续性和资产安全所造成的风险,这类风险就是技术风险,已经成为金融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选取2007-2017年中国25家上市银行数据,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对公司治理与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股权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正U型关系,较低的股权集中度会降低银行风险资产配置权重,股权集中度的提升会加大银行风险承担。董事会规模会促进银行风险承担,董事会规模过大将平滑单个董事表决权,导致董事会控制效率下降而引发银行经营决策频繁变动,由此加大银行风险承担。资本监管会抑制银行风险承担,资本监管的趋严促使银行减持风险资产进行资本补充;资本监管对股份制银行、国有大型银行与城农商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力度依次递减。货币供给增速的放缓将降低银行存款吸收能力,由此加大银行流动性风险,货币供给对银行信贷存在制约效应;经济增速的下调将降低企业盈利能力,由此加大银行风险承担,银行存在顺周期放贷倾向。  相似文献   

9.
我国影子银行内生于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资产与负债相互交叉渗透,在会计账户之间形成风险传导,从而成为系统性风险发生和传染的重要渠道。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了2010—2015年我国影子银行资产负债表,以会计账户风险传导为基础,分析了影子银行部门的风险生成机理,测度了影子银行风险程度,在此基础上厘清影子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传导机制。做好影子银行的风险防范和治理,根本上要加强正规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及时识别、管理与隔离影子银行风险,建立一套适度、完整、有效的影子银行审慎监管框架,构建包含影子银行的广义宏观审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是指银行柜员为客户办理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等业务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失效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是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领域。对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类型、特点进行分析,剖析风险产生的根源并提出有关防范措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率市场化会促进我国影子银行业务的创新,从而使本身风险很大的影子银行体系面临更多新风险。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影子银行将面临更大的业务转型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及监管风险。建立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间的防火墙制度、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建立影子银行自身的市场风险应对机制、加大流动性管理和监管力度是对影子银行以上风险的有效防范。  相似文献   

12.
将银行破产风险分解为经营不确定性与风险覆盖能力、杠杆风险与资产组合风险,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采用2003~2013年中国上市银行的数据和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析特许权价值激励银行降低风险承担的途径和方式。研究发现:我国银行特许权价值具有抑制银行风险的自律效应,银行为避免过高风险而遭受监管惩罚或丧失市场资源,保持特许经营条件和优势,将进行积极的风险管理;特许权价值的风险自律效应主要通过促使银行提升风险覆盖能力、降低资产组合风险和杠杆风险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利用16家上市银行的收益率数据计算统计Beta系数与R平方的分布,探寻银行类股票的非系统性风险状况,发现银行类股票风险收益率变化的方向与整个市场风险收益率的变化方向相同且波动幅度基本一致,其中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和中信银行等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占总风险的比重很高;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等上市银行股票的非系统性风险占总风险比重很高;其他上市银行两种风险比例较均衡.投资者可依据自己的投资偏好,以此为参考制定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银行会计风险控制能力决定了银行稳健经营的管理水平,创新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管理手段,能够更好地控制会计核算风险,从而达到防范风险、控制成本、提升服务的目的。商业银行应利用科技创新手段,实现银行会计数据管理的联动化与智能化,提高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的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银行信息化风险评价是开展有效银行监管的基本前提,它通过评价银行面临的各类风险、风险状况、风险变动方向及风险管控能力来评估银行风险水平,进而制定监管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本文从评价的目的、内容、步骤、评价设计、评价模型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6.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是近几年由国外先进银行发起的银行风险管理革命,它注重对银行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清偿风险等银行风险从整体上进行管理和衡量.其核心是用RAROC(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为衡量标准,进行资本的最优配置,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围绕银行住房贷款存在的六大风险,即开发商风险、项目风险、借款人风险、抵押物风险、银行操作风险、利率和通货膨胀风险等风险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开展理财业务已成为银行发展和竞争的重要手段,银行借助自身优势开发设计和发行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是银行理财业务的重点之一。银行发行信贷资产类理财产品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声誉风险、政策风险、监管风险、操作风险等,本文提出了应对和化解上述风险的主要措施,以期对银行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加强银行会计风险防范,可以提高银行会计信息质量、规范银行会计工作,增强银行会计人员的责任感,从而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发生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因此,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已成为当前我国商业银行.Y-作的重点。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从防止银行会计信息失真、完善会计核算管理机制、加强内控管理制度、建设提高银行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提出了风险防范的建议及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10—2020年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构建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盈余管理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盈余管理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促进作用。相对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盈余管理对城农商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力度更大;相对于上市银行,盈余管理对非上市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力度更大。(2)信贷配置在盈余管理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中承担着中介作用,盈余管理通过提高银行信贷配置规模促进银行风险承担,“盈余管理-信贷配置-银行风险承担”的传导渠道有效。(3)审计师变更对盈余管理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即审计师变更会减弱盈余管理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4)银行监管对盈余管理与银行风险承担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即银行监管力度的提高会减弱盈余管理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促进作用。本文结果为规范银行盈余管理行为及防控银行业信贷风险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