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城市化速度的论争与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并引起有关城市化速度问题的争论.一些学者认为当前城市化速度过快,呈现冒进态势;也有学者认为城市化速度并非过快,只是城市粗放型增长带来了严重的负面效应.根据钱纳里标准及与同类国家的比较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仍有所滞后,速度并不显得过快;对比分西显示,我国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不高,导致城市资源、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增强城市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有必要转变城市增长方式,建设紧凑城市,提高城市化质量.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与可持续城市化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快速城市化给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本文从结构、过程和功能三方面分析了城市生态系统的属性,探讨了城市化的概念及其正负两方面的效应,提出了要实现可持续的城市化,必须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合理、过程高效、功能完善,并从这三方面讨论了可持续城市化的内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均生态足迹增长得到控制,城市代谢效率不断提高,居民福利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效率与城市化效率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曼奎斯特指数方法测算了2000-2008年我国248个城市的经济增长效率和城市化效率,比较分析了不同区域、不同等级城市的效率表现。研究发现,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效率持续提高,但城市化长期处于低效率状态,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地级市两种效率的初始领先地位已逐渐被直辖市所取代;东部地区城市的效率表现优于其他地区,但不同等级城市之间差异较大,城市化严重滞后和轻微滞后的城市数量都比较多。认为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产业引导,提高城市化效率、促进城市化与国民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是下一阶段城市发展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敲响环境警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Urbanization)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变化过程,既包括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人口向城市的聚集和城市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的提高,也包括了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向城市型的转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技术的进步,城市化的进程在逐渐加快。当今城市发展实践已经开始显示,城市化进程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城市化过程推动了区域经济增长,提高文化、教育与科技发展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与思想观念,促进社会进步。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及周边地区资源、环境、生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以城市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5.
与世界上各国相比,中国的城市人口增长率是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城市化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大规模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和城市所致,可以视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城市是我国经济增长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和现代化因素最密集的地区,城市人口承载能力最高,经济产出最大,经济效益最好。城市化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后也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中国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城市化,城市化是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水平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中国正面临城市建设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出现新景观与新热点.超大城市群及区域中心城市涌现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城市化是经济增长火车头,世界发展的主旋律,结构转型的前提条件,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路径.已纳入"十一五"计划和现代化新三步走战略.中国城市化滞后特点是,起步晚,规模小,基础设施质量差,功能与竞争力弱,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快,未来潜力大;大城市人口增长快,城市首位度高;"后来居上"与"后发劣势"并存,整体处于城市初级化水平,现阶段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对策是把握人口增长与区域差异双重压力,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口城市化指标,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承认农民是市场主体,保护进城农民利益.消除制度性障碍,积极培育新兴城市及城乡贯通机制,创造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城市化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中国城市化既存问题:起步晚,规模小,水平低,基础设施差,功能与竞争力弱,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快,未来潜力大;大城市人口增长快,城市首位度高;后来居上与后发劣势并存,整体处于人口城市化初级化水平。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对策需正视人口增长与区域差异双重压力;消除制度性障碍,打破城乡分割二元体制,培育城乡制度贯通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口城市化指标体系;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承认农民是市场主体;积极培育新兴城市;保护进城农民利益,创造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8.
近代工业的发展,使城市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主体和策源地,也使城市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最充分、最典型的标志。城市化最直观的特征就是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和城市地域的变化。伴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引起和促进了与农村截然不同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的产生和发展;农村经济不断地_向城市经济转化;第二、第三产业获得较大发展,在国民经济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诸多不健康的城市及区域发展问题对现有的城市化模式提出了挑战。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赋予了城市化新的内涵,也使如何在新形势下通过包容性增长促进健康城市化成为了政策要点。在厘清健康城市化与包容性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指出包容性增长是推进健康城市化的新机制,并根据"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框架,从包容性增长的健康城市化响应机制的角度对此进行了探析,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并以"泛长株潭"地区为例,综合分析了该地区健康城市化的基本情况与提升方向。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迅速进入到了快速城市化阶段,而快速城市化与快速经济增长互为因果,成为我国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三十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城市快速扩张及工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也非常突出:一方面,土地生产要素的紧缺已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最大的"门槛",耕地保护因此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土地资产的暴涨也引致了房价暴涨等严重的社会不公问题,"以地生财"的土地财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土地制度的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而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市场、改革"土地财政"、强化城市增长管理、抑制城市蔓延则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伴随着城市化高速增长初期带来的城市扩张,引发了许多以土地为核心的问题。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总结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土地问题,寻找相应的对策,将为今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云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两者间的影响机制却颇有争议,分歧主要源于数据差异,也与地理单元和空间密切相关。以云南省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西部民族地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采用空间经济计量学的分析框架,构建了以城市和距离为基本因素的区域分类体系,并利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了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县域经济的增长与城市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但是在不同的县域,两者的关系有显著的差异;只有当城市化率达到21.5%,城市化才会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仅有昆明市及少数较大州级市及周边县域,它们的城市化才显著地促进了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在不断的加快。在城市化不断加快的同时,城市中的人口密度日益增大,工业也在城市实现了高度集中并且发展速度较快,使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扩大,城市化水文效应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本文对城市化水文效应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城市化水文效应的表现进行了阐述,根据城市化水文效应的特点对城市规划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中国1987-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结合联立方程和分布滞后模型,考察了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进作用在短期内存在;从累积效应来看,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负面影响,同时经济增长对城市化也呈现显著的负面影响;从长期来看,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并未形成。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定义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城市化”是一个尚需深入研究的概念 ,现在还没有一个为城市理论工作者和城市实际工作者都接受的统一定义。人们往往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出发 ,提出了许多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的多种描述性的定义。其中有代表性的定义有如下几个 :“城市化——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的趋势”(陈亚辉、刘晓萍 ,1 996 )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和聚集以及城市数目和规模不断增加和扩大的现象”(程春满、王如松 ,1 998) ;“城市化是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过程中 ,伴随工业化而出现的一个必然的历史发展过程”(胡序威 ,1 998) ;“城…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是发展中国家提升国民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我国传统的城市化路径过度的依赖投资与出口增长,从而陷入了城市化发展的“投资循环”陷阱,抑制了我国消费水平的提升。因此,我国必须选择多元化投资、产业结构升级、规模化城市、农业现代化以及民生政策的新型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科学认识城市概念、城市化基本内涵与理论及其相关性,准确把握其动力机制,是加快城市化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城市化的实质是一个以人为中心、受众多因素影响的复杂多变的软硬件系统化过程,是从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和变迁的过程;阐述了城市化与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农村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从区位论、结构论、人口迁移论、非均衡增长论到生态学派论,从梯度推移、增长极与地域生产综合论到产业集群论的演进,体现了城市化发展理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速率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广东省作为研究区域,基于国内外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关系方面的理论和研究进展,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对广东省1996-2007年间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996-2007年间,广东省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水平之间显著正相关,土地城市化水平每增长1%,户籍人口城市化水平增长约15%;与全国范围内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不同,广东省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的进程基本同步。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以及农村中城市特质增加.在一定条件下,城市化的人口及其活动的集中能够产生巨大优势:集中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集中可以降低流通费用;集中有利于促进学习和刺激竞争;有利于融资;集中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但是,这些集中在给城市带来优势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社会问题,城市社区出现各种社会病态现象.本文从立宪的高度,着眼于长期考虑,思考一些原则性问题,为城市化的健康发展确立规则,以从长期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提供宪法基础和制度基础,为城市化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给城市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我们所讲的城市的发生与"城市化"并不是一个概念,城市化不同于城市发展史,有资料证明,人类至今已有9000年的城市发展史,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人类创造了许多城市这样的各种活动高度集中的聚集体.但确切地说,世界城市化却起步于18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随着18世纪的欧洲以蒸汽机为主要动力的产业革命的开始,工业化迅速兴起和发展,城市化作为其伴生物也迅速发展.从这一时期,城市在社会形态上,占于整个经济的绝对优势地位,决定整个国家的面貌,并带来社会经济结构和各方面的巨大变化,所以说,出现了人们今天所说的"城市化"只不过200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