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毛泽东、李大钊等共产主义者就曾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理论对国内民族问题进行过探讨。建党后,我党多次在各种宣言和决议中对民族政策和理论进行了阐述。但很长时间以来,这些理论和政策只是照搬苏俄。直到长征途中和抵达陕北后,我党才开始清醒认识到,苏俄的民族政策和理论与我国实际需要相差太远,进而有了新的认识,并在延安时期提出和实施了区域自治这一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把马克思主义相关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经过实践,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初现雏形.延安时期形成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是我党处理民族关系、 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重要理论成果.随着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民族政策也在不断完善,继续开创中国特色民族和谐发展道路,仍然需要积极解决当前存在的民族问题,维护我国的团结统一.新形势下促进民族和谐发展,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构建平等、 团结、 互助、 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3.
李维汉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方面的代表性人物,他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民族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中国民族统战理论的新篇章。抗日战争时期,李维汉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马列主义原理,提出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统战理论,这些理论为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巩固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以贯之的学习、运用、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广西,首次制定了具体的民族政策,实行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提倡民族自决,并在行动上严格执行,千方百计维护少数民族利益,从而赢得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为长征胜利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团结,推动了广西各民族革命运动的发展,为我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民族政策,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潘华 《黑河学刊》2008,(5):72-73
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工作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并提出了一系列适合国情的民族政策,从而使中国共产党倡导的统一战线成为全民族合力抗战的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也成为领导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6.
正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以无与伦比的英雄气概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中的光辉篇章,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长征精神、长征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和整个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是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长征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取之不尽、影响深远。红军长征途经的大部分地区是西部地区,最后的会师地在甘肃会宁。弹指一挥80年,当年那些为红军长征作出了重大牺牲和卓越贡献的革命老区,80年来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今天,当地如何弘扬红军长征精神,加快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民族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对民族发展理论的不断深化、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通过总结30年来党对民族发展观念与模式的历史演进过程,探讨民族科学、和谐发展的理念与模式.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代表,素来十分重视西部少数民族问题。对此,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帮助西部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改善生活的方针、政策与法律。在西部大开发中,应当把中央给予西部地区的优惠政策与党的民族政策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创新,促进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为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在民族地区实施了一系列的民族经济优惠政策。这些民族经济优惠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8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这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伟大的长征所培育出来的“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走向成功的强大精神动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重新再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具体内容,无疑对我们继续发扬和践行“长征精神”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思想中关于民族、民族问题的理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基本内容,反映了党和国家解决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在我党的一系列解决民族问题的方针和政策中,其中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少数民族参加革命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初步原则。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依据,通过借鉴学习苏联民族治理的经验教训,顺应时代的需求破除了国民党实行的不平等民族政策,及时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奠定了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3.
红军战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勇往直前,不怕牺牲,无私奉献,战胜千难万险,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长征的胜利,不仅是中国革命的胜利,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友爱、无私奉献、勤劳勇敢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政策,也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巩围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保证了多民族的社会主义中国在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对我国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苦难辉煌》一书中,有过这样的阐述:对于一个人来说,紧要的关头就只有几步,对于一个党,同样如此。长征,就是中共党史上最重要的一步。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共产党最深重的苦难和最耀眼的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70年,也是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区域自治为核心的民族政策作为国家制度不断发展的70年.70年来,党从历史和实践的客观现实出发,对民族政策理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思考,历经初步发展、曲折发展、逐步完善、谋划新篇章四个阶段,形成了坚持国家统一领导、一切从实际出发、鼓励自立更生、注重培养民族干部和发挥文化教育的引领作用等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为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贡献了宝贵的经验。从生成逻辑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即肇始于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为指导,承继于多元一体、循序共进的历史脉络,升华于中国共产党对“两个大局”的宏观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遵循民族平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共同性与差异性辩证统一的原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夯实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和强化文化认同等三个维度协同促进、并向发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相似文献   

18.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坚持群众路线,树立亲民爱民形象;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推行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为红军顺利通过少数民族地区,完成战略转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民族问题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民族问题进而正确而妥善的处理民族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进一步深化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改革现行税制,在统一税收前提下.赋予地方适当的财税管理权。这是继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的又一次大动作,预示着新一轮税制改革即将启动,中央、地方财政关系的重新调整。当前,关于财政分权的讨论不再局限于财政问题本身,而是更多地考虑了财政分权对其他社会经济问题的影响,教育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国的民族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尤为重要。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作为一种关系国计民生的教育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践中创造的.是提高民族地区公民文化素质,繁荣民族文化,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举措:同时基础教育也是民族地区发展问题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