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晨 《西部财会》2007,(7):53-55
产生流动性过剩的一个很重要环节是金融机构的信贷创造能力,其传导作用是多方面因素引起的。流动性过剩会导致过度竞争,放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和利率风险,影响金融体系运行效率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这就要求从疏导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进行结构性改革等方面采取措施,来促进流动性供应的管理,推进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2.
流动性黑洞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和金融市场在提供流动性方面的作用,说明了流动性黑洞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了流动性过剩背景下防范流动性黑洞产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和金融市场在提供流动性方面的作用,说明了流动性黑洞产生的原因,同时提出了流动性过剩背景下防范流动性黑洞产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曾梦琪 《中外企业家》2009,(7X):108-108
近年来,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表现为相对过剩。那么,商业银行流动性相对过剩的问题如何解释中国近两年的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在美国发生次贷危机牵连至各大商业银行发生流动性危机,可否用来说明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情况背后潜伏着实际流动性危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超发货币应对金融危机导致的流动性过剩往往可以引发新的流动性危机与金融危机。文章研究了流动性过剩背景下金融危机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出现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因素。针对以上分析提供了相应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流动性过剩被认为是导致潜在通货膨胀、金融风险、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等许多经济问题的根源之一.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实质是资金的一种相对过剩,所以解决此问题应当着重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7.
流动性过剩被认为是导致潜在通货膨胀、金融风险、资源配置效率较低等许多经济问题的根源之一。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实质是资金的一种相对过剩,所以解决此问题应当着重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8.
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主要的经营风险,保持适度的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文主要阐述如何解决当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实施流动性风险管理创新,有效平衡风险和收益,并最终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目前,从金融机构存贷差变化、M2及M2/GDP增长及资产价格暴涨看,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的确令人担忧。流动性既表现绝对过剩又存在相对过剩特征,实质上是投资过大、储蓄过度、结售汇制度及居民储蓄消费习惯等因素共同作用和长期积累的结果。为此,本文提出破解偏高流动性重在引导东部城市的过剩流动性引向中西部农村和中小企业,健全社会保障福利体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外汇储备制度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银行业体系一方面要在国际竞争中争取利益,另一方面又要尽力摆脱危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目前,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对于银行来说,就是巨大的考验。本文在维护良好金融生态的前提下,提出优化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加强央行对商业银行"过剩流动性"的回收力度、完善我国外汇管理体制等有效化解流动性危机对策。  相似文献   

11.
从流动性和流动性过剩概念入手,对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进行辩证分析,提出应充分利用流动性过剩的积极方面,发展融资市场,既要考虑国际因素,逐步与国际金融接轨,支持中国实现在全球的经济资源与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支持"走出去"的经济战略,又要考虑国内因素,从整个宏观经济平衡的视角,疏导流动性,引导其向中西部、三农、中小企业、教育、卫生、公共设施、廉租房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流动,同时,还要考虑发展资本市场,寻找更直接更广泛的资金出口,最终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12.
毕骏 《中外企业家》2014,(1):85-87,93
本文通过对流动性过剩的实际内涵、流动性过剩的现实成因的分析,提出了流动性过剩的应对措施以及流动性过剩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张青青  孙际平 《数据》2009,(10):61-63
本文从货币供求的角度界定流动性过剩。首先以1997年1季度至2006年4季度的数据为训练集建立实际货币需求模型,然后对中国的流动性过剩情况进行测度,并以此衡量2007年、2008年我国各季度的流动性过剩情况,最后基于Logistic回归进行了流动性过剩的影响因素研究。文章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的流动性总量过剩存在季节趋势;(2)我国2007年和2008年仍存在过剩问题,并且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在2007年3季度达到最大,从2007年4季度开始直到2008年4季度,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逐渐减小;(3)影响我国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因素是外汇储备增长率、进出口差额增长率和消费储蓄比,且这三个因素对流动性总量过剩产生正方向的影响,外汇储备对流动性总量过剩的影响程度大于进出口差额增长率和消费储蓄比。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流动性的内涵出发,探讨了市场流动性、银行流动性、宏观流动性以及全球流动性的内涵及相互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流动性过剩的表象及内涵做出了界定,认为流动性过剩是指货币供应过多,超出正常经济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并最终导致资产价格超乎预期的、持续而大幅度地上涨。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应该加大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的使用力度,改革外汇管理体制,改变市场预期,有效遏制全球流动性的传递。  相似文献   

15.
流动性过剩的测度方法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动性过剩是指实际的广义货币供应量显著地多于有效经济产出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本文以此为基础,设计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CTEL)和流动性增量过剩系数(CAEL)为测度指标,提出流动性过剩与否的判断标准;运用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选取相关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2006年第1季度到2007年第2季度,我国均存在流动性过剩,流动性总量过剩系数的平均值高达0.229,相当于名义货币平均过剩6.18万亿元,实际货币平均过剩5.34万亿元。  相似文献   

16.
货币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VAR模型对流动性过剩与资产价格(股票与房地产)之间的传递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流动性过剩在相当大程度上推动了股票价格和房地产价格的上涨,资产价格的膨胀也会进一步助长流动性过剩。政府应从稳定汇率预期、扩大内需、完善金融市场等方面积极配合财政货币政策共同应对流动性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17.
马荣华 《企业经济》2012,(1):162-165
流动性过剩是指经济主体留于应急的产品数量超过了风险程度和风险偏好所应当持有的数量。一国微观上和宏观上都有可能出现流动性过剩,一旦一个国家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下降过多,该国就会出现流动性过剩。在封闭经济中,流动性过剩的根源是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下降。在开放经济中,如果该国的出口状况良好,则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往往就是国内消费下降。流动性过剩会带来消费和投资需求下降等诸多负面影响,政府可以采取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等措施应对流动性过剩。  相似文献   

18.
任若恩 《经济界》2007,(6):28-29
中国外汇投资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和产生流动性过剩因素的长久性是控制流动性思路的内在约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商业银行流动性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理论依据入手,针对我国目前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应如何保持流动性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经济与金融的运行已经深深地为流动性过剩所困扰。本文认为贸易顺差及其产生的大量外汇占款并不是流动性过剩的根本成因,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带来的收入差距所造成的不合理购买力结构才是造成流动性过剩的本质原因。我国目前主要采取中和手段抵消过剩流动性,而不是从根本上缓解收入不平等,这就决定了我们目前采取的方式不具有可持续性。解决我国目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思路有两条:短期要加大货币政策的紧缩力度以收缩流动性;长期必须缓解收入差距以及不合理的购买力结构,以从本质上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