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宏观层面上的构建 (一)借鉴巴塞尔协议.与国际惯例接轨.确立一种有效银行监管模式 良性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在立法上必须具有前瞻性.必须突破20世纪以来金融危机为导向的立法模式。因此,须借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成果.我国在跨国银行监管法的构建中必须确立一种有效银行监管的模式。具体而言.这种有效银行监管的理念应包括以下要素:监管的主要目标应在于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与信心.从而降低存款人与其他债权人损失的风险:监管者应鼓励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强化市场透明度与市场监督。从而提高市场的约束力;监管者必须具备操作上的独立性与实施监管的手段与能力:监管者必须全面了解各类跨国银行业务的性质.并尽可能确保银行自身能进行适当风险管理:监管者必须使各个银行的风险水平得以评估,并对监管资源作相应的分配;监管者必须确保银行具有充足的资源来承担风险:监管者应与其他监管者密切合作.特别是要建立银行监管的国际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市场准入角度,对跨国银行监管国际化的要求进行了论述,并提出我国应学习国际上的先进监管经验,审慎监管和开放监管并行,同时应在市场准入时就进行风险监管。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数次金融危机中银行倒闭已经变的非常普遍。学术界开始重新关注银行监管问题。银行监管的主要理论大多基于金融稳定和效率和监管的收益和成本角度。本文从风险控制角度,对银行监管的有效性进行分析。通过阻断银行系统危机的传播途径来对银行的系统性危机实施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4.
通过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及从中暴露的出来问题,突显了研究银行系统性风险和国家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银行系统性风险可以一直保持隐蔽性,一旦爆发,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从次贷危机中可以看出,微观审慎监管对系统性风险的预防与监控效果微弱,必须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才是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从而建立一个稳定而高效的金融体系。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巴林银行事件乃至东南亚金融危机表明,金融信息披露质量不高是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的银行监管技术和方法已难以应付变化莫测的各种风险,除了要设计和采用更为先进的以风险为基础的监管措施以外,必须提高金融信息披露质量,以满足银行投资人、存款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人了解和掌握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等方面的信息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对影子银行的讨论和研究愈加深入,影子银行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蕴藏风险的同时也有益处。我国金融市场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若对影子银行持一概否定的态度进而取缔以规避风险,会严重阻碍我国金融市场的创新发展。目前,我们需要做的是正确分析影子银行存在的系统性风险、信用风险等,并建立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创新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能,使影子银行阳光化。  相似文献   

7.
张磊  祝婧 《中外企业家》2014,(11):96-99
影子银行泛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之外的类银行体系。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时的各国将影子银行监管纳入紧急议程。而我国由于特有的国情与经济现状,影子银行具有对传统银行有依附性、集中度较低,普遍度高但规模小、表现形式单一、风险传递的家庭化的特点。针对目前的监管存在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局限、立法制度的不健全、透明度过低等问题,借鉴美国、欧盟以及国际金融组织对影子银行监管的做法,我们应从部门协调、完善法律规制和推进信息透明化入手改进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8.
一系列事实证明我国防范"影子银行"的风险已迫在眉睫,文章首先阐述我国影子银行体系与西方的三个差异,其次对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和金融监管面临的困境进行了解析,最后提出架构完善的法律支撑体系是基础、界定影子银行范围、弄清运行机制是前提、将影子银行系统纳入监管范围等防范风险加强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从而建立一个稳定而高效的金融体系。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巴林银行事件乃至东南亚金融危机表明,金融信息披露质量不高是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传统的银行监管技术和方法已难以应付变化莫测的各种风险,除了要设计和采用更为先进的以风险为基础的监管措施以外,必须提高金融信息披露质量,以满足银行投资人、存款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人了解和掌握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等方面的信息的要求。那么如何提高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质量就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07—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表明,以单一银行稳健经营为目标的微观审慎监管无法有效抵御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风险,于是通过强化宏观审慎监管来克服这一弊端成为监管机构和学术界的共识.文章以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逆周期资本缓冲为切入点,结合立足于中长期规划的跨周期调节,深入剖析建立跨周期资本预警机制对防范和化解银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有效性和作用机理.从信贷增长、房地产价格高估、民营企业债务负担、外部失衡、潜在的错误定价风险以及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强度六大类风险中寻找可用于准确反映经济运行周期性的指标数据,并进行跨周期调节背景下银行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的应用机制分析,旨在为金融监管机构有效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1.
滕尔越 《活力》2014,(2):59-60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引发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子银行这一概念自此被提出,其风险和监管问题也受到了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而近年来,影子银行开始在中国迅速壮大,在推动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带给我国金融市场严重的风险隐患。本文从中国影子银行的概念及存在形式出发,分析中国影子银行对金融该体系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12.
构建职责明确、协调一致的审计与银行监管框架能充分发挥银行外部审计、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的优势与作用,整合审计和监管资源,提高银行审计监督效率。本文通过对审计和银行监管协作的理论研究及准则规定的系统回顾,得到一个包含审计和银行监管的系统性分析框架,并对金融体制和监管体制的进行跨国比较分析。为我国未来审计与银行监管协作理论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银行一向被人们视为财富的保管箱,被人们寄予了极大的信任,但自20世纪70代以来发生的一系列跨国银行倒闭案,使得信任危机在银行间普遍产生。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了双重许可的监管合作模式,以期在东道国和母国的通力合作之下,能最大限度地遏制银行风险的发生。依照GATS的有关规定,而东道国和母国有权相互评价对方的监管效果,并依此评价而背离国民待遇原则,导致金融市场准入新障碍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2007年~2009年的金融危机更加强调了银行系统性风险在金融危机形成中的作用,从而引起了学术界和金融监管部门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更为广泛的关注。文章在对银行系统性风险内涵梳理的基础上,从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有形传染渠道和无形传染渠道,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相关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了系统的评述,最后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未来研究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黄志云 《企业经济》2006,(5):165-167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放松管制与金融自由化、信息技术与金融创新等因素的影响,金融市场的波动性逐渐加大,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下降,加上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给全球金融及经济的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世界各国对银行的监管都由合规性监管转向了风险性监管。本文在研究巴塞尔协议体系对银行风险监管规定的基础上,参照世界主要国家在外资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外资银行的风险性监管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鹏 《企业导报》2010,(1):178-179
银行监管问题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问题,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银行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在阐述美国、日本、德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银行监管体系特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加强银行监管和增强银行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网络银行现状及监管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网络业务的开展,使银行资本流动速度变得更快,同时网络金融业务的开展,使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具有突然性,也更容易跨地区传染,网络银行资金的大规模快速流动往往使监管银行不能准确了解其资产的实际情况,造成信息不对称,风险集中速度更快,风险形式变换更加频繁。本文对我国网络银行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监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使我国监管模式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我国监管模式可依据金融业混业经营的程度实行"三步走"的战略选择。一、国际金融监管模式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从目前的国际金融发展趋势看,由于混业经营在金融领域愈来愈普遍,且大型跨国银行接踵出现,一些发达国家出于政治和经济考虑纷纷选择了统一监管模式。英国:80年代以后,随着混业经营的发展,分业监管已不能适应金融管理的需要,1997成立了新的全能金融监管机构——金融管理服务局,英国金融监管模式全面转向了统一监管模式。日本:亚洲金融危机使日本意识到改革金融监管模式的重要性,从1998年开始分别将民间金融机构检查和监督职能、金融行政的计划和立案权限、证券交易监督委员会的管辖权从大藏省分离出来,转交给新成立的监管机构——金融厅,日本也进入了统一监管时期。韩国: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国的金融监管模式产生了重大变化:金融监管职能从财经部和韩国银行分离出来,集中于新成立的、直属国务院的金融监督委员会(FSC)。金融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资本监管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和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正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三者之间关系的分析发现,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具有正向和负向两种影响;资本监管通过对银行行为的影响进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在资本监管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和货币政策关系的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在资本监管的背景下探讨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与货币政策之间关系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0.
银行监管问题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问题,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银行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在阐述美国、日本、德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银行监管体系特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加强银行监管和增强银行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