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试验区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试验区具有重大的生态、经济和政治意义.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的实施为试验区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建议今后从设立财政转移支付科目、完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和改革资源环境税制等方面逐步推进试验区建设. 相似文献
2.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的生态要地,其生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华民族两大母亲河全流域的资源环境态势和社会经济发展。近年来,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极大地制约着该地区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指出建立三江源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为三江源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提供资金保障和制度激励,促进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进而提出了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三江源区孕育了滋养中华民族的大江大河,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名、澜沧江总水量的15名来自该地区。从一定意义上讲,这一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淡水之源、生命之源和财富之源。多少年来,沿江沿河的人们无尽地享受着大自然的恩泽,却从来没有思考过如何回报的问题。在江域河域人类活动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同时掩盖了另一种倾向:资源环境退化和特定意义上人的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和非持续发展危机,直至长江洪水泛滥、黄河间歇性断流,才使人们开始关注三江源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并寻找能使这种保护和治理长效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5.
青海是我国和亚洲最重要河流的上游关键源区,是欧亚大陆上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地区,起着大江大河水循环的初始作用,对中下游水文循环和水量都产生很大影响。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对全国乃至全球的大气、水量循环具有重要影响。黄河、长江和澜沧江三条江河每年向下游供水600亿m^3,是我国淡水资源的主要补给线,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同时,独特的地理环境也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区系,集中有大量的特有珍稀濒危野生动物,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在看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后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它的副作用,贫富差距、诚信问题、腐败问题、资源浪费、环境质量恶化、生态失衡种种的社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羁绊经济发展的锁链,本文选取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作为研究对象,从法律调整方面讨论该地区环境保护的解决思路,发现国家立法、地方立法以及民间习惯法都对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起到一定的调整作用.同时,将国家法与习惯法相融合是解决当地环境问题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我省正式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经济研究》2005,(5):11-14
2005年8月30日,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启动大会在西宁隆重举行,由此拉开了我省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的大幕。拥有三江源,是青海人民的自豪和骄傲,保护和建设三江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障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中下游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更是历史赋予青海人民的重大使命。我们要牢牢抓住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这条主线,精心组织规划实施,出色完成各项规划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相似文献
8.
三江源生态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上,三江源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植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和生命的“净土”。但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令人警醒。近几十年来,由于天灾人祸等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已在明显恶化,形势日益严峻。目前,位于高原腹地的“三江源”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川、雪山逐年萎缩,众多江河、湖泊和湿地缩小、干涸;沙化、水土流失的面积仍在不断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日益突出;长期的滥垦乱伐使大面积的草地和近一半的森林遭到严重破坏;虫鼠害肆虐;珍稀野生动物盗猎严重;无序的黄金开采及冬虫夏草的采挖屡禁不止;受威胁的生物物种占总类的20%以上,远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部分地区的居民已难以生存,被迫搬迁他乡。 相似文献
9.
10.
浅论盐城海滨湿地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自然保护区和旅游生态补偿的基本概念出发,探究了旅游生态补偿的现实意义和案例地的典型性。然后阐述了在自然保护区实行旅游生态补偿的重要意义,并对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进行了初步设计。最后以盐城海滨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提出了自然保护区旅游生态补偿的做法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主体功能区划背景下生态补偿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制度。生态补偿制度构建的理论基础是公平正义观、外部经济理论和生存的伦理。我国现行的生态补偿制度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方面进行了诸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但生态补偿在制度供给方面仍然面临很多问题,本文以优化制度为出发点,从提高政府主导型生态补偿机制效率、完善生态补偿财政机制、完善生态补偿制度政策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优化生态补偿制度供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今年6月,国家环保总局首次对外发布《中国生态保护》,认为中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进而酝酿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本文从我国现有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情况出发,探讨了对未来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发展趋势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环境税作为解决负外部性的一个重要手段,在生态补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经济效率、收入分配、就业、社会福利等几个方面分析了环境税的生态补偿效应,从而为我国生态环境税制的建立健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欠发达资源富集区利益补偿与生态文明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欠发达资源富集区通常是经济与生态双重贫困的典型区域。大规模矿能资源开发下,由于利益协调机制缺乏不仅致区域利益严重流失;还承载高昂的资源、环境代价。通过借鉴国内外生态补偿实践,对欠发达区域矿能、淡水、森林、生态等资源补偿,有助于推进生态文明构建。 相似文献
16.
禁限开发区的划分,为我国生态补偿的核算基础提供了新思路。基于生态要素系统错综复杂又紧密相关的基本情况,较之针对生态环境要素而实行的生态补偿核算的繁复性,以禁限开发程度来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将更为合理。文章在梳理已有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与文献的基础上,对生态补偿的理论标准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并提出了适用于限制开发区与禁止开发区的生态补偿支付标准,最后以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保护区的汉中市为例,测算了汉中市应得到的生态补偿额,结果显示禁限开发区的生态补偿支付标准具有合理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并概括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薪酬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和主要特点,并根据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薪酬制度存在的弊端,对如何参考借鉴国外现代薪酬制度发展的新特点,加快国企薪酬制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的走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具有基础性影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经济持续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通过梳理中国生态思想观念的产生、发展和形成,明确树立科学生态思想的重要性;通过比较各个时期生态思想观念的异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古为今用,持续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土地征收在我国引发了一系列的纠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不完善。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不失为完善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一个途径,在这方面,日本的征地补偿制度为我国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