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精神损害赔偿是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受到侵害而遭受精神上的损害请求赔偿的法律制度,应从保护民事主体人身权利角度出发,在立法上扩大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进一步明确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安和新 《活力》2011,(3):105-105
我们这里所说的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基于民事主体的不法行为(侵权或违约行为),使权利人遭受精神痛苦和精神利益的丧失或减损.而用物质的方式给受害人赔偿的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功能或说作用有两点:其一.抚慰受害人的作用;其二,惩罚侵害人的作用。在这两个作用中,抚慰受害人的作用是第一位的、主要的.而且这一作用也是精神损害制度的根本目的。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首次是在上世纪80年代《民法通则》中规定的第20条在我国立法史上首次确定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3.
就目前而言,法学界、法律界对于在我国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经基本上达成共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中,也初步的明确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请求的主体以及赔偿标准等问题还未有明确的规定,造成司法实践中对该问题的处理上出现较大差异.对此,笔者拟就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自己的一点浅见,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4.
就目前而言,法学界、法律界对于在我国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已经基本上达成共识,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中,也初步的明确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但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请求的主体以及赔偿标准等问题还未有明确的规定,造成司法实践中对该问题的处理上出现较大差异。对此,笔者拟就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自己的一点浅见,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5.
一、 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现状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 是指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 一方的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精神损害, 则受害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民法体系中得以确定以来, 不管是在理论界还是司法实践,都将精神损害赔偿限定在侵权责任中. 首先在立法方面, 我国立法中并未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6.
法律对权利受到侵害规定不同的救济权,不同的救济权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程度保障原权利的重新实现.例如:当所有权被"妨害",即指物权直接支配权受到侵害,受害人就享有物上请求权来重新使直接支配回复圆满状态;当人格权受到侵害时,受害人得请求侵害人赔礼道歉.救济权的作用在于使受侵害的原权利能够再次实现,因而这种实现应尽量做到完全且彻底,否则民事权利的实现就会出现救济上的缺陷.这种全面救济的观点,与损害赔偿制度中的全面赔偿制度相一致.在海运中,发生货损后,权利人的救济体现在多种请求权之中,本文旨在探讨各种救济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王文明 《活力》2014,(16):34-34
于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这是我国法律在最近十几年中才正式确立的司法制度。目前来看理论上具有高度成熟.但在立法变革上存在严重迟滞.由此带来司法实践诉求的不断递增与立法变革迟滞矛盾的凸显,这昭示着此项立法变革之迫切。《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为在审理民事侵权案件中正确确定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对有关问题作如下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规定:“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抚慰金的,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8.
刘雪颖 《活力》2003,(10):57-57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为婚姻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该条确定了我国婚姻法中的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该制度的确立是经过修改后的婚姻法的一大亮点,使法律对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更进一步。使司法机关对相关案件进行裁判有了法律依据,是我国婚姻家庭立法的进一步完善,意义甚大。但是该制度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拟就该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一些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玉波  张卓群 《企业导报》2012,(10):162-163
此问题已经是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将其重新提出本已无多大意义。但是在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修改中仍未对此问题提及只言片语,它的重新研究又显得尤为重要。毫无疑问,刑事诉讼的精神损害赔偿有其哲学和法理基础,在此仅在理论上对该制度的构建进行讨论,首先,确定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权基础;其次,解决请求主体问题;最后,构建国家补偿机制。由此,为该制度从理论到现实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指配偶一方违法侵害另一方的合法权益,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离婚时过错配偶对无过错配偶所受的物质和精神损害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法律制度。它反映了我国经济和社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后婚姻家庭关系的现实要求,对制裁过错方,保护无过错方,维护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现在是人格权利膨胀化的时代,传统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需要。环境人格权是一种社会性私权,它丰富的内容充分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是环境保护的吁求在人格权法中的反映。民法中对环境人格权的保护,通过确认侵害环境人格权的行为为侵权行为,并采取传统民事救济手段和精神损害赔偿相结合,为权利被侵害人提供相应的法律救济。  相似文献   

12.
王水平 《企业经济》2006,(12):185-187
在我国现行立法中违约损害赔偿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本文通过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立法、相关学说与判例的比较,以及国内立法现状和学界争论的梳理,认为我国应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肯定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赔偿,以充分保护人的精神利益。  相似文献   

13.
《产品质量法》规定,当生产者、销售者因产品缺陷致使他人人身受到伤害、财产受到损失时,受害人有权请求侵害人对其造成的损害进行赔偿。侵害人则有义务给受害人相应的赔偿。但是,据对当前质量投诉调查发现,有些用户、消费者没有注意对产品质量侵权证据的保护,致使受害的证据遭受破坏甚至灭失,结果是虽受侵害,但索赔失败。笔者认为应该提醒消费者注意保护质量侵权证据的完好。  相似文献   

14.
王超  黄尧 《总裁》2009,(11)
精神损害赔偿与神经损害赔偿,作为中英两国赔偿精神损害或神经损害的不同法律制度,各具特点.从权利主体、适用范围、损害事实、举证要求、责任形式等方面对进行比较,分析两大制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环境侵权的特殊性导致侵权行为法并不能使环境损害赔偿有效实现。基于社会正义的要求,应该实行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社会化,即将环境侵权行为所生损害视为社会损害,通过制度设计,由社会上多数人承担和消化环境侵权损害,并对受害人所受损害进行填补。本文通过对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的社会化问题进行理论上和现实上的分析、思考,认为鉴于该制度的合理性以及我国的现实情况,在借鉴国外相关具体制度的基础上,我国应该逐步建立由行政补偿制度、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和社会安全体制组成的社会化赔偿机制。  相似文献   

16.
何晓飞 《活力》2013,(10):177-177
我国1993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十问,明确使用了“精神损害赔偿”一词。精神损害是指自然人因侵权人的侵权行为而产生愤怒、绝望、恐惧、焦虑、不安等非物质性痛苦。一、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具有以下特征:1.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主体是自然人,我国现行法律不支持法人的精神损害赔偿,因法人没有思维活动和心理感受,无法像自然人那样因被侵权而产生压抑、悲伤、羞辱等情绪。无法感受精神痛苦。  相似文献   

17.
股东代位诉讼制是由股东代表公司对侵害人提起诉讼的制度,其产生主要是源于保护小股东利益的需要。股东代位诉讼中的原告是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公司股东,被告是任何侵害公司利益而公司无正当理由拒绝或怠于对其行使诉权的侵害人。公司的诉讼地位则应是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在原告一方参加诉讼。  相似文献   

18.
在刑事案件中,犯罪侵权经常会造成被害人精神利益的损害,而我国尚未全面建立犯罪侵权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为促进我国法律更全面地尊重和保障人权,本文拟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建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育权是指夫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决定是否生育及生育的次数、时间的权利。生育权侵权的类型包括配偶侵害对方生育权、公权主体侵害生育权以及医疗主体侵害生育权。《婚姻法解释(三)》否定了丈夫以妻子擅自中止妊娠侵犯其生育权为由请求损害赔偿救济方式。  相似文献   

20.
姜太 《活力》2012,(16):76-76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指离婚夫妻,配偶一方由于过错行为侵害了另一方的合法权益,并且其过错是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的主要原因,离婚时无过错的配偶一方对由此所受的损害,过错的一方配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民事法律制度。越来越多的夫妻离婚,涉及损害赔偿,无论是精神上的赔偿还是物质上的赔偿都给审判活动带来困难,也使得双方当事人的矛盾更加突出,笔者从损害赔偿制度入手,以期减轻当事人双方矛盾,维护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