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校教师聘任合同是教师与高等学校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基础上签订的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具有主体特殊性,内容强自主意志性,客体单一性,有偿、诺成、双务合同等特点,是一种以提供教育教学及其科研行为的劳动力商品为客体的特殊民事合同。应包括订立、效力、履行、合同责任及其救济方式等民事内容。  相似文献   

2.
关于教师职务聘任聘期及聘约的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按需设岗 ,竞争上岗 ,聘期考核 ,契约管理”目前已基本成为高校教师职务聘任的工作原则。从我国高校教师职务聘任经历的五个阶段看 ,仍然存在着影响教师职务聘任、聘期及聘约管理的若干因素。必须加强对教师职务聘任工作的系统认识  相似文献   

3.
国际劳务输出合同是我国参与国际劳务合作的法律形式。《劳务贸易总协定》作为一个框架性文件不能直接调整国际劳务关系。文章分析了国际劳务输出合同不同于一般国际贸易合同的三个特点,即主体的多元性、内容的复杂性和争议的多样性。探讨了解决涉外劳务争议的法律适用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国际劳务输出合同是我国参与国际劳务合作的法律形式。《劳务贸易总协定》作为一个框架性文件不能直接调整国际劳务关系。文章分析了国际劳务输出合同不同于一般国际贸易合同的三个特点,即主体的多元性、内容的复杂性和争议的多样性。探讨了解决涉外劳务争议的法律适用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中小企业合同法律风险是企业法律风险中较常见的一种风险,中小企业在合同订立、合同履行、合同纠纷发生时均存在各种法律风险。风险防范意识缺乏、风险控制重视程度不够、控制措施单一、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是中小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频发的重要原因。中小企业需要通过提高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优化企业合同业务流程、完善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合同法律风险预警机制以构建中小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小企业的法律风险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型的过程中,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在生产经营与管理过程中面临着来自企业内外部两方面的法律风险,具体包括企业设立中的法律风险、合同法律风险、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盲目提供担保的法律风险、人力资源管理法律风险和其它法律风险。为避免法律风险的发生,中小企业应当采取构建一套系统、完整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加快推行法律顾问制度,加强企业合同管理,防范合同陷阱和风险,正确适用合同担保制度,预防、规避合同项目风险,重视合同证据工作,做好合同公证、见证及建立其它法律事务管理制度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合同是自然人、法人和其它组织最常见的意思表达形式之一。但在合同的实际操作中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变化 ,合同争议的产生在所难免。而在实践中合同争议也大量存在。因而如何妥善解决合同争议使当事人能从合同纠纷中解脱出来就成为当事人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合同法规定的四种争议处理办法———和解、调解、仲裁、诉讼的分析、比较 ,帮助当事人结合具体案情选择较有效的合同争议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仲裁协议是独立于合同存在的,法律还明确规定,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但对合同转让仲裁协议是否随之转让,或就及第三人的效力,即追及力,目前法律没有规定,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就仲裁协议的追及力存在争议。本文从仲裁协议的自愿原则,意思表达的主体特定性,论述仲裁协议无追及力,对合同转让如何确保仲裁协议效力,如何避免纠纷,顺利实施仲裁,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统筹合同是不是一种保险合同,目前在学术界和司法实践中存在一定争议,如果认定统筹人不是《保险法》下的保险组织,那么统筹合同与保险合同在法律构造上存在本质区别。统筹合同尚未被引入《民法典》,但其较低的统筹费率,使很多机动车车主作为被统筹人选择这种新型风险分摊模式。统筹合同的信息披露义务司法案例在我国不断涌现,这就引发了此类纠纷是适用《保险法》中的告知义务和订约说明等信息披露规则,还是适用《民法典》中的前合同义务规则等问题。在处理统筹合同告知义务纠纷时,必须将其置于微观体系下予以解释,并对《民法典》的特别法进行法律重构,实现从无名合同到典型合同的蜕变,确保统筹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信息披露义务得以规范化和定型化。  相似文献   

10.
应收账款属于合同债权,物权法明确规定其可以作为权利质权的出质标的。法律上的规定并没有阻止理论上的争议,但从法学和金融学的角度讲,应收账款担保融资应当按照权利质权的相关规定来调整。作为权利质权标的的应收账款,应当具有相应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伴。由于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是以一个合同债权来保证另一个债权的实现,因此对银行来说,其带来了利润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法律上和实践上的风险。正是基于此,商业银行应该采取措施完善其资信调查机制,积极探索此种业务的风险转移机制并在日常的业务中加强对基础合同的审查以期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1.
国家责任理论、治理理论以及公平效率理论为地方政府购买劳动争议调解服务提供了理论依据,分流劳动争议案件及构建多元解纷机制是政府购买劳动争议调解服务的现实动因。借助于《政府采购法》等法律法规,各地都在进行政府购买劳动争议调解服务的实践探索,并在购买内容、购买主体、承接主体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质,但却面临着合法性获取、实施程序、监督及评估机制等方面的困境。地方政府购买劳动争议调解服务的路径优化既要构建衔接有序的法律体系,加强实施流程的规范化设计,又要完善监督及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2.
网络平台合同中的版权条款,在实践中存在诸多热议并被称为霸王条款。一方面,非完全竞争性市场扭曲了合同自愿原则;另一方面,相关版权条款的效力在公平、正义、自由等诸多法律原则中沉浮,其不确定性亟需厘定。为此,在制度层面明确版权法中的合同正义原则,实为对《民法典》中合同自由的矫正机制;在规则层面明确版权归属与版权许可范围及类型、增设版权撤销权等内容,则为对版权合同条款的立法完善;在实践运行层面设立规制平台的特殊机制、引入版权公益诉讼,更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兼顾平台与用户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按照大陆法系合同中涉及到的第三人的法律形态,合同上第三人依附于代理、为第三人利益合同和让与。英美法系中合同上第三人的范围包括两种,即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的第三人和任意第三人。从制度层面讲,我国合同法所界定的第三人应包括合同内容涉及的第三人、合同履行中的第三人、合同权利义务移转时的第三人、合同保全中的第三人和合同侵权时的第三人。  相似文献   

14.
关于电子商务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迅猛发展,而电子商务立法速度相对缓慢,使得电子商务带来的相关法律问题及产生的纠纷无法得到及时、圆满的解决.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必须从以下方面加强立法:建立网上经营企业市场准入机制和商誉评价制度;强化商家的特别义务;规范格式合同;寻求有效救济渠道,解决电子商务争议.  相似文献   

15.
《民法典》中关于合同法定解除权的制度继续沿用《合同法》法定解除权的相关内容,同时明确了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期限。法定解除权作为合同解除制度的重要设计,其能否通过当事人约定的方式排除适用却在司法实务界一直存有争议且现实中不乏不同判决和司法观点。法定解除权作为形成权,不宜用任意性法律规范和强制性法律规范的视角解读;在法定事由出现前亦无法确定权利主体故亦不可事先抛弃,它的存在有着不可替代的法益和司法价值。因此,法定解除权不可以任何形式的约定予以排除适用。  相似文献   

16.
高校教师人力资源除具有一般人力资源的共性外,还具有结构上的高层次性、需求的多样性、成果的难测性、培养周期长等特点。高校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数量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从高校教师的选聘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制度三个方面阐述了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并从转变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观念、健全高校教师的培训机制、完善高校教师的绩效考评机制和努力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整体素质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7.
高校教师高级职称评聘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学科发展。目前高校高级职称评审存在青年教师评聘高级职称困难、对科研项目过度重视、缺乏聘任后的后期考核管理等问题。高校应提高高级职称评审基本条件和公正度、加大对教学科研的奖励、加强对高级职称聘期考核的动态管理,让高级职称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并存,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合同,是市场经济中商品交换的基本形式,或者说是市场交易行为的典型形式。所以,关于合同的有关规定,不仅存在于合同法这一部法律中,在其他法律中也可能会对合同作出某些规定,由此则会出现同一合同由不同的法律共同予以调整的情形。本文拟从合同法律适用的一般原则、无名合同的法律适用、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三方面来论述合同的法律适用。  相似文献   

19.
吕莲 《企业家天地》2006,(10):83-84
电子代理人是电子商务,尤其是电子合同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内容。电子代理人究竟在电子合同的订立和履行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其行为具有什么样的法律效果?本文试图通过探讨电子代理人是否具有缔约能力,电子代理行为的归属及其限制,电子代理人在电子错误中所应承担的责任等几方面内容,明确电子代理人行为的法律效果,为电子合同责任的配置做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20.
协议离婚夫妻双方订立的协议书中通常包括财产处分条款。条款约定将不动产财产给一方或子女的,其"赠与"性质虽可以得到肯定,但在实践中也存在诸多争议。文章从物权变动与物权效力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动产物权登记变更的必要性,以及离婚协议是否属于赠与合同或利他合同的探讨,得出协议约定不动产变动而未进行变更登记则原则上物权未发生变动,同时"不动产赠与"条款不可任意撤销的结论。面对争议问题,可适用婚姻法、物权法以及继承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并参照适用合同法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