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集聚是现代商务中心区最典型的经济学特征,是扩大城市商业规模的有效途径.CBD产业集聚效应是现代商务中心区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效应的发挥是通过产业集聚机制得以实现的.本文从CBD产业集聚的内涵出发,着重分析了CBD产业集聚的经济效应与动力机制,最后针对安徽省CBD产业集聚的现状提出推动安徽省现代商务中心区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聚是现代商务中心区最典型的经济学特征,是扩大城市商业规模的有效途径。CBD产业集聚中行动者的竞争优势通过多种租金方式获得(如熊彼特租金、李嘉图租金、垄断租金和关系租金等),网络租金是CBD产业集聚的重要来源。CBD产业集聚创造效应是其竞争优势的动力基础,这些效应的发挥主要是通过其内在网络治理机制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商务中心区的产业集群效应--基于北京CBD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产业集群是现代商务中心区(简称CBD)最典型的经济学特征,发挥CBD在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和完善CBD内的产业集群效应。本文借鉴国际CBD的发展经验,依据对北京CBD产业集群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现代商务中心区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和效应,对我国中心城市CBD的产业集群发展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商业集聚是产业集聚现象的一个特例,是流通领域的一种特殊现象.本文通过对商业集聚文献的梳理,时商业集聚的形成进行了经济学分析(Hotelling模型分析、集聚经济分析),论证了商业集聚在现代城市、产业园区、商业街、商务中心区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现代商务中心区产业集群功能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不少城市正在兴起建设商务中心区(CBD)的热潮。城市商务中心区功能的核心在于它在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产业集群功能。本文深入分析了城市商务中心区产业集群功能的演变、现代商务中心区产业集群功能的突出特征和功能,提出建设我国城市商务中心区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CBD金融集聚与产业集群是共轭驱动发展的关系,即CBD金融集聚与产业集群发展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需要协调互动发展。在我国CBD金融集聚或金融中心构建过程中,政府部门不应盲目构建金融CBD或金融中心,而要在区域经济尤其是产业集聚发展过程中,不断推进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引导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平衡发展。同时,应加大金融结构与功能的调整,推进CBD金融集聚与产业集群互动发展,使之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7.
城市空间布局是由一系列块状功能区组成,如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等.这些功能区是相关功能主体空间集聚的结果,它们的空间变化带动了城市空间的演化.本文通过产业集聚效应、产业集聚与空间集聚的关系以及产业集聚效应对城市空间布局演化的作用机制来阐明产业集聚以及由此形成的集聚效应在城市功能空间布局演化中具有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江门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的动力机制 (一)政府推动型 政府推动型产业集聚的主要驱动力是政府,通过消除体制性障碍,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引导产业集聚加快形成.政府推动型海洋产业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重大产业项目,另一类是高新技术海洋产业.其中,重大海洋产业项目促进海洋产业集聚发展的理论依据是增长极理论,即当政府将某种推动型海洋产业植入一地区后,相当于在该地区植入一个极核,该地区的海洋产业将围绕该极核而集聚,再通过乘数效应以及极化效应,形成海洋产业集聚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聚的集聚动力: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聚的集聚动力包括源动力、外部动力与集聚机制三方面,本文从产业地方化、城市化、中心—外围三个维度对以往文献有关产业集聚的源动力、外部动力、集聚机制进行了梳理。基于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视角,在对以往文献进行理论反思的基础上,本文展望了集聚经济圈产业集聚的源动力、外部动力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创意产业集聚的动力主要源于集聚对创意产业产生的促进效应和品牌效应.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是创意产业集聚的理想场所.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实践证明,创意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集聚化发展趋势.因此,我国必须结合实际,加强城市创意产业集聚化发展和城市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群发展动力机制问题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问题.首先明确了产业集群发展动力机制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人力资本集聚视角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集群发展动力机制模型,并对模型的构成要素进行了详细分析,清晰地呈现了知识密集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构成要素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机制,估计影响产业集聚的各个效应边际效益.通过理论分析,使用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全球价值分工程度通过要素禀赋效应、金融外部性效应、技术外部性效应和贸易成本效应影响制造业产业集聚机制.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劳动力和资本的竞争优势,随着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加深,金融外部性和技术外部性对于产业集聚有明显正向影响,但贸易成本效应会阻碍产业集聚进程.  相似文献   

13.
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产业集聚外部不经济性问题的加剧,对产业集聚效应构成的传统认识应得到修正,即增加产业集聚生态效应。为此,对产业集聚效应的构成进行了剖析,对产业集聚生态效应的概念、意义及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并就产业集聚生态效应的培育路径和培育机制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理论分析物流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作用机理与传导机制的基础上,文章首先对物流产业集聚化发展的空间经济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结合长江经济带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将物流产业区位熵系数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物流产业集聚的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物流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及其空间差异性.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物流产业集聚能够显著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上、中、下游各地区间的差异化特征明显.文章认为长江经济带各级政府在促进物流产业集聚时,应尊重市场规律,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充分调动微观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准确把握物流产业集聚的空间经济溢出效应,促进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在区域内实现良性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吴颖  蒲勇健 《财经研究》2008,34(1):106-115,143
区域协调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运用空间经济理论,在包含集聚中心区和外围区的两个子区域的区域系统中,定义了受劳动力要素空间流动和区域集聚状态因子影响的区域福利函数,阐释了区域过度集聚负外部效应对区域总体福利的影响机制,计算了影响阈值,得出适度集聚是区域福利最优条件的结论,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平衡区域集聚条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产业集群演进的视角,探讨了产业集群化的发展阶段、经济效应、演进机制等.研究得出产业集群化可以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在初级阶段,产业集群化可以带来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学习效应和交易成本节约等经济效应,而在高级阶段,基于但超越上述初级阶段复合效应的产业自集聚效应成为集群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提高产业竞争优势的主要内在动力机制;地方政府通过一定的产业与区域支持政策给予其产业有效的外部推动力,那么当区域产业集群化发展超越临界点时,产业集群得以真正形成,且产生自集聚效应,从而使得区域产业进入自发的良性循环,这将大幅度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现代服务业集聚的经济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效应的角度来阐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并从供求的角度研究了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挥经济效应的作用机制。在中国现在服务业集聚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发挥集聚区的经济效应,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又快又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CBD在中国疯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BD商务中心区,又称中央商务区(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简称CBD,量初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英国,意为商业会聚之地。现代意义上的商务中心区是指集中大量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拥有大量商务办公、酒店、公寓等配套设施,具备完送善的市政交通与通讯条件,便于现代商务活动的场所。今日中国,已提出要搞CBD建设的城市有36个之多,可谓疯长。  相似文献   

19.
创意产业城市集聚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创意产业在全球蓬勃发展,成为21世纪城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综观全球,创意产业呈现出明显的城市集聚发展趋势,其集聚模式多种多样.根据集聚形成的机制、要素特征、推动主体和空间布局的不同,创意产业城市集聚模式有所不同.与传统产业集聚相比,创意产业城市集聚具有集聚主体的创造性、对"三T"型城市的根植性、知识文化产品生产与消费相结合以及独特的城市功能.基于创意产业城市集聚论的集聚化发展战略,不仅是创意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且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创意产业集聚的动力主要源于集聚对创意产业产生的促进效应和品牌效应。作为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是创意产业集聚的理想场所。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实践证明,创意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集聚化发展趋势。因此,我国必须结合实际,加强城市创意产业集聚化发展和城市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