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西自建州以来,已走过了40年的光辉历程。40年来,海西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使海西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海西地方财政逐年增长,这给海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 1993年与1978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129.3%。1978年全州地方组织的财政收入为4635万元,到1993年达到12324万元,比1978年增长165.89%,年均增长6.7%,1993年上解省财政2253万元,比1978年的154万元,增长14倍。  相似文献   

2.
建州40年来,我州卫生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都取得了飞速发展,群众卫生保健总体水平有了长足进步。 卫生工作现状 经过40年的建设,全州卫生保健事业已从1957年前的10所医疗机构(卫生工作人员119名,床位88张)、1所妇幼保健站(人员3名)、16所接生站(接生员79名)发展成为现在的29所医院(其中民族医院4所)、11所卫防站、5所妇幼保健站、36所乡(镇)卫生院、1所医学中等专业学校、1所药品检验所和1所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已形成以医疗、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卫生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央决定用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帮助中西部地区解决财力不足的困难,主要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对青海省和海西来讲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多年来,由于地区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使得海西投资环境差、合作门槛高,错过了一次又一次发展机遇。面对新世纪西部大开发,借助国家倾斜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速海西地区发展,已成为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一、海西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建州45年来,海西地区各项基础设施从无到有,不断得到扩展和完善,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水利电力基础设施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去年底…  相似文献   

4.
明代的女真人,分为海西女真、建州女真和野人女真三大部。《明会典》记载说;“盖女真三种,居海西等处者为海西女真,居建州、毛怜等处者为建州女真,各卫所外,又有地面、有站、有寨,建官赐敕,一如三卫之制,其极东为野人女  相似文献   

5.
海西自建州以来,已走过了35年的光辉历程。35年来,海西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使海西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是海西各族人民的骄傲,是党的民族政策的胜利。海西因柴达木而闻名,柴达木以资源富集而著称。加快柴达木资源开发,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振兴自治州民族经济的根本途径,也是强省富民的战略之举。目前,全国原材料供应严重不足,尤其是原盐、钾肥及其他盐化工产品极为紧缺,出现了持续坚挺的卖方市场,国家正在着手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原材料工业,这为  相似文献   

6.
刊首语     
八月瀚海,硕果摇曳。在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下,我们欣喜地迎来了海西自治州建州40周年的光辉时刻。值此,我们谨向海西各族人民和广大读者致以亲切地问候! 40年征程不寻常,15年巨变更辉煌。 自沉睡了千年的聚宝盆迈开改革开放的步伐以来,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祥和,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综合实力大大增强,海西步入了改革开放的洪流,并以富集的资源开发成为生产门类比较齐全,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和振兴青海经济的支柱。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是一个地区社会化信息交流服务的主体,是各种社会信息收集、整理、传递、开发的中心。信息资源开发价值很高,信息资源的开发是柴达木开发题中应有之义,因此我们对州及县市所属的图书馆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社会公益性文化设施,而应视为柴达木开发所配置的资源要素。应从西部大开发的高度来看海西图书馆建设。 一、认识海西图书馆事业的差距 海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全国其它地区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主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建州三十五周年,三十五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间,然而,三十五年来,海西的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改变了海西往日的荒凉、落后的面貌,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提高和改善,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共同奋斗,使海西的经济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州三十五周年的历史是开拓、团结、胜利的历史;是认真贯彻落实民族政策的三十五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艰苦的创业,光辉的里程,辛勤的汗水,丰硕的果实——中国人民银行海西州分行走过了40年漫长曲折的道路。40年来,海西州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发扬“柴达木精神”,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各条战线都取得了重大成就。40年来,海西金融部门在上级的领导和关怀下,想海西之所想,急海西之所急,依靠广大干部职工开拓进取,使金融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为海西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金融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银行又是国民经济中资金活动的枢纽。  相似文献   

10.
历史的回顾解放前,海西地区除宗教教育外,学校教育极端落后,广大农牧民群众享受不到学习文化的权利。据解放初期调查,藏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群众是文盲;蒙族群众中识字的人也甚少,台吉乃和巴隆旗的900多人中只有4人能识蒙文;终年流浪的哈萨克人民极少有识字的人,本民族的文字几乎濒临失传。据统计1954年海西自治州成立时,全州各类学校只有15所,学生617名,教师24名。海西教育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起步的。经过35年的发展,自治州初步建立起具有本州特点的教育体系。1、建立了全日制学校教育网。截止1988年底,全州有中等专业学校2所,在校学生432人;普通中学61所,在校生22575  相似文献   

11.
一海西民族师范学校是海西基础教育赖以发展和壮大的师资培养基地,它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1957年~1969年。海西建政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兴办教育成为时下最为迫切的问题。由于当时各级各类学校师资力量均很紧缺,所以,组建海西民族师范学校是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好办法。经过与西宁师范等单位协商,抽调了8名教师、2名行政人员,于1957年9月在察汗乌苏成立了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初级师范学校。当时有蒙古族学生20人、藏族学生17人、汉族学生23人。到1965年,随着学校自身机体  相似文献   

12.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自一九五四年建州到现在,已经走过了三十五周年。三十五年中,各族人民在州委、州政府领导下,同心同德,坚持开拓、坚持发展,使一个落后贫困的民族地区,发展为百业兴旺、人民富足,工矿林立,城镇矗起,火车汽笛长鸣,汽车飞驰如梭的新海西,解放前那种“南昆仑,北祁连,八百里瀚海无人烟”的荒凉景象早已不复返了。海西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一、新兴城镇星罗棋布,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建设新海西建州初,全海西没有一座象样的城镇,人口稀少,千里戈壁,茫茫一片。三十五年  相似文献   

13.
建州36年来,海西州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已初步建立了具有自治州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目前,全州有职业中学2所,职业班1处,共9个专业,在校学生446人。但是,就我州职业教育的现状与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较,还存在着职业教育速度慢,规模小,专业不配套,结构不合理,学生供需矛盾尖锐,教育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同时,随  相似文献   

14.
一、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简况 建州40年来,海西的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国民经济由过去落后的牧业自然经济发展成为工农牧业生产全面兴旺,商品经济初步繁荣的多元经济结构,为大规模开发柴达木盆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1953年到1993年,全州工农牧业总产值由3800万元增加到了11.48亿元,增长29倍,平均每年增长8.8%,全州国民生产总值1993年达到15.9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3亿元。农轻重的比例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1953年我州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总产值占了100%,轻重工业几乎没有,到1993年全州农轻重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  相似文献   

15.
光阴荏苒,弹指一挥间。今年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成立40周年。 40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海西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这40年,也是海西金融事业不断开拓前进、发展壮大的40年。全州金融职工在州委、州政府和上级行的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大力筹集  相似文献   

16.
海西地区资源丰富,是我省经济开发和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自1954年建政以来,海西地区经济建设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加快了开发与建设的步伐,各项事业有了迅速发展,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交通运输和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已成为振兴青海经济的强有力的基地之一。怎样发挥海西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振兴海西工  相似文献   

17.
海西畜产品资源比较丰富,牛羊肉肥、味美、好 吃。在建州初期,主要靠简易的屠宰、生产、加 工条件,自然冷冻储藏牛羊肉以供应当地城镇居民。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到了70年代一座座新式冷库先后建成,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本文拟就海西牧区肉食冷库建设的几个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 一、海西冷库的经济效益 20多年的时间里,先后在德令哈、郁兰、天峻、乌兰、格尔本等主要牧区产地,建设了一批小型生产性冷库和许多装配式储藏性微型冷库。这些冷藏设施在生产实践、日常生活中已显出一定的优越性,最少有三点好处。 1.对…  相似文献   

18.
把海西确定为未来青海新兴工业基地,是柴达木所拥有的丰富资源决定的,海西的开发建设也验证了依托资源优势,走工业化之路是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20年间,海西工业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1980年,海西全州农牧业产值为4100万元,到2001年发展到3.27亿元,增长2.03亿元。1980年农牧业产值占全州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7%,2001年则降至5.3%。而同一时期全州的工业经济却实现了高速发展。1980年全州工业产值为1.27亿元,到2001年,发展到41.1亿元,增长了近40个亿。工业产值在全州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80年的45.5%增加到2001年的66.8%。  相似文献   

19.
建州以来,海西财政为支持各项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但是,近两年来出现了较大的困难,形势较为严峻。认真分析和研究财政面临的困难,改善目前的财政状况已成为摆在财政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就此作几点肤浅地思考。 一、经济建设初具规模,但财政困难程度加剧 海西历史上一直以畜牧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缓慢,生产方式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发展长期处于封闭落后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设施,是一个地域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和象征。图书馆事业在海西发展的情况,可以折射出柴达木开发中海西社会主义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在西部大开发背景下,为促进海西地区的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要,我们应当培育图书馆物质载体,建设图书文化设施。海西州图书馆作为州属图书馆,应在海西地区领先发展,以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本文试以发展的思想,谈海西图书馆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