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16PF人格问卷对某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高职生在人格各个因子中的平均标准分普遍处于中间水平,绝大多数高职学生人格发育正常,情绪稳定,活泼健谈;对人坦率真诚,善于体贴别人;思维敏捷,好学上进。但个体也存在一些差异,存在依赖性较强、竞争意识弱、缺乏远大目标、责任感不强等弱点。在专业、家庭所在地、年级上的差异不显著,专业、性别、年级的交互作用对高职生的人格特征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学生人格状况,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进一步为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Cattell'S 16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16PF),对全校大学生进行群体心理测评。结果:①除聪慧性、恃强性、有恒性、敢为性、怀疑性、实验性和自律性外,男女生在其他9种人格因素上具有明显差异(P0.05)。城市和农村学生在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和忧虑性人格因素上都具有显著差异(P0.05)。②各年级学生在16种人格因素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③各专业学生除聪慧性、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忧虑性、自律性和紧张性外,其他9种人格因素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强学生人格的教育与培养,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对大学生成长和发展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攻击性问卷(AQ问卷),对1100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高职生攻击性整体处于中低水平,仅有0.5%的高职生表现出高攻击性;不同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高职生在攻击性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不同专业、生源地高职生在攻击性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关注并分析高职生攻击性发展特点,为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工作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高职英语专业86名女生进行16PF人格因素、4项次元人格因素、4项综合性个性因素、16PF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及对英语成绩的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在16PF人格因素中,活泼性、想象性和紧张性3因素分值较高,智慧性因素分值较低,其他因素趋于中间水平;4项次元人格因素中,焦虑感较强,性格偏外向;4项综合性个性因素中,适应力较低,其它因素趋于中间水平;16PF人格因素与英语成绩无显著相关,对英语成绩也无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辽宁省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为辽宁省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我们运用国内外通用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辽宁省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高职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并且在性别、年级、城乡、是否独生子女、生源类型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高职生人格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心理学角度探讨高职学生人格特征,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为研究工具,对太原市3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人格特征进行调查研究,了解高职学生人格特征发展状况,目的探讨高职生人格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其人格健康发展提供依据。同时提出加强健康人格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庆高职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总体状况及特点,为今后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与实证支持。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重庆4所高职院校1392名学生进行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团体测评,比较不同年级、性别和家庭情况等组间差异。结果:有健康妥协行为的高职生最多,占65.88%,无性保护行为发生率最低,占9.55%。除破坏纪律因子外,大一学生的健康危险行为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大二与大三学生(P<0.05,0.01);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得分(P<0.01);独生子女健康危险行为总均分、自残自杀、攻击暴力、吸烟饮酒、无性保护因子上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0.01);母亲文化程度与学生健康危险行为总均分、自残自杀、攻击暴力、无性保护因子得分呈负相关,小学文化程度其得分最高(P<0.05,0.01);除吸烟饮酒因子外,父母抚养长大的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各因子得分和总均分显著低于他人抚养的学生(P<0.05,P<0.01)。结论:重庆高职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存在明显的人群特点,进行健康危险行为干预时应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南京某高职院校212名"订单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成熟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总体职业成熟度水平较高,信息应用能力强;(2)"订单式培养"与非订单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及其各维度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3)订单式培养学生职业成熟度不存在性别、家庭居住地和经济状况差异,但不同年级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差异显著;(4)校内学习成绩越好职业成熟度越高,且有过校外兼职经验的显著高于无经验者。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留守经历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452名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进行调查,并与1717名非留守经历学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1)高职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达17.70%,一类重点关注学生占比为21.5%;(2)高职留守经历大学生在SCL-90各因子和UPI得分上都显著高于非留守学生;(3)不同性别、生源地、经济状况的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最后本研究提出从学校、家庭和个人层面提高留守经历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高职学生的职业倾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试题作为问卷,对在杭州市经济类、工科类、艺术类三类高职院校40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到影响高职学生职业倾向的因子为性别、年级、专业等三个因素;根据方差分析原理对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得到高职学生职业倾向的总体分布特点、年级特点、性别特点以及专业特点。  相似文献   

11.
采用问卷法对福建省四所高职院校的244名贫困生和118名非贫困生进行调查,通过与非贫困生的对比,探讨我省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结果发现:1.贫困生和非贫困的心理健康状况没有显著的差异;2.非贫困生的性格更倾向于胆汁质类型,而贫困生的性格更倾向于粘液质类型;3.神经质与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心理健康总分及各维度均有高...  相似文献   

12.
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和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对贵州省2所高职高专院校的116名学生的情绪智力和学习适应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高专学生学习适应在性别和年级上都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情绪智力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显著;情绪智力对于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三个维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高职教育越来越大众化,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却大幅度降低。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成为职业院校教育中面临的一个重点、难点问题。当前形势下,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相互推动,密切关联,职业院校所有专业均与职业岗位有直接对应关系。教育部在2006年16号文件中指出,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在探索和开展高职在校学生电子商务社团活动的同时,强化高职学生社团在自身专业的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自我管理、社团运营的能力,此举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沟通意识和能力整体较弱,这与电子商务类岗位的任职要求不相符。导致电子商务学生沟通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达能力薄弱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三方面因素:学生、专业、企业。本文基于“三维一体”模式探讨了提升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策略,旨在给电子商务学生、专业在沟通能力培养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外语磨蚀有七大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探究了存在于高职生中的英语磨蚀现象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高职英语教学减少和防止英语磨蚀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学生厌学是近年来职业教育中的突出问题之一.厌学问题的产生与学生自身、教学模式与教学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探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择取心理动力学中“动机、行为质量与行为效果关系”为视角,剖析了职业教育学生厌学的内部动机以及学习行为质量对其厌学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激发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提高其学习行为质量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为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对646名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总体情况属于中等偏高水平;男女生在学习倦怠总体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男生比女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倦怠水平差异不显著;不同生源地的学生在学习倦怠总分和成就感低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小县城来的学生比农村来的学生学习倦怠感更高;不同工作经历的学生在学习倦怠感总分和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个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提高顶岗实习效率,是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文章就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所表露出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关于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目的是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学习为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发展,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更多可能。文章以部分武汉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交流访谈等方式,对大学生数字化学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研,从性别、专业、年级等几个因素,总结分析了大学生数字化学习的影响因素,针对调研结果,为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数字化学习能力和效率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