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誉194…32卜…奢有…上言器耙瓢藉种蜻…篆犷很纂《中国森林史料.第一编》勘误与存疑(续四)—印嘉佑续表 ┌──────┬─────────────────────┬────────────┐ │原文错误 │ 勘误后的正确原文 │说明及所据书名、 │ │类别 │(与原书有出入之处加注) │ 版本、页号 │┌──┬──┬────┼──────┼─────────────────────┼────────────┤│王95│32 │ 25 │标点有误、 │ 《末史·真宗本纪二三》;(大中祥符元年 │据《宋史·卷七卷八》.138││ │33 …  相似文献   

2.
游修龄先生在《御稻存疑》一文中提及的疑问,有的我有同感,其中或自以为解了,或依旧疑惑;有的我以为没有疑问,述兹三则,就教于游先生及诸同好。一、清代的御稻是早稻御稻,康熙的正式命名为“御稻米”。《几暇格物编》中载明为早稻。尚可佐证的史料,就笔者所知,还有李煦等在康熙五十四至六十一年(1715—1722)的有关奏摺及康熙的若干朱批、《在园杂志》、《泽农要录》、《江南催耕课稻编》、《皇朝通志》、道光《苏州府志》、《吴郡志》、《释谷》、《畊心农话》、《授时通考》和《尔雅谷名考》  相似文献   

3.
对《沈氏农书》中一段文字的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氏农书》“运田地法”载:“长年每一名,工银五两;吃米五石五斗,平价五两五钱;盘费一两;农具三钱;柴酒一两二钱;通计十三两。计管地四亩,包价值四两;种田八亩,除租额外,上好盈米八石,平价算银八两”。此段文字,是研究明代后期湖州地区农业经济史的重要史料,常为农史界和经济史界学人所引用。陈恒力先生和王达先生在《补农书研究》和《补农书校释》(增订本)中对这段文字的含义作过解释,而且这个解释已为许多引用者所接受。我原先也赞同这个解释,但是近来重读《沈氏农书》时,感到陈、王两先生对此段文字的解释中,有些地方似有可商榷的地方,因此写成这篇札记,以求教于王先生和其他专家。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消耗量急剧增加;一些国家和地区供水问题日益紧张;有的地方严重缺水。因此,河川流量的消长变化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一、森林与河川年流量的关系二十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对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进行了许多研究。欧美一些国家的森林水文学家大多认为森林需要大量水分,对河川流量不起积极作用。如美国著名森林水文学家C.E.霍切尔、美国学者威尔、捷克学者约瑟夫克来斯克等,但他们的试验多局限在小流域。我国黄秉维先生《确切地估计森林的作用》和《再谈森林的作用》等文也持这一论点,并引用了欧美材料。苏联一些学者认为森林能增加河川年流量,他们的观点是森林是水源涵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误别错文原类序号!页 勘误后的正原文(与原书有出入之处加·注)F赢荡属孤万一-…版本、页号行… 一 … 一 一7一‘。… … …’‘… 一有字,错、存疑 《汉书·食货志第四上》:田中不得有树,用坊五谷。……武帝末年……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每三刚.岁代处,故日代田,古法也。·····一岁之收常过缉田晦一解以上,善者倍之,……以故田多垦辟.……用力少而得谷多.《汉书·卷二十四上》。1 120页、2238~1239页.中华书局.1975年, .田中不得有树”指先秦时期,后面引文指汉代之事.这种引文方法不当。1 37无篇名、错字 《盐铁论·而播…  相似文献   

6.
<正>在创立福建农林大学林业经济学科的同时创办了《林业经济问题》。《林业经济问题》是中国研究林业经济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重要刊物之一,是中国研究林业经济问题的重要理论阵地。截止2011年底,共编辑出版了149期刊物,发表了2 480位作者的2 592篇富有特色和独到见解的学术论文。发表的论文,共被网上下载了15.67万次,年下载量最多时达到4.17万次;共被引用了9 331次,年被引用最多时达到1 646次;有1 571位作者的论文被引用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森林生态价值会计核算的研究现状 我国森林生态效益核算理论和方法研究已取得一些成果,先后有《自然资源核算初探》(1990)、《资源核算论》(1991)、《林价理论与应用》(1991)、《森林资源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993)和《森林环境资源核算与政策》(1994)等专著出版,推动了我国资源核算研究与实践。在1993年和1994年,国家科委组织了多部门的专家进行深  相似文献   

8.
我国近代最早的农业学术团体——上海农学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觉农先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料》80年第二期著文,回忆、介绍了成立于1917年的“中华农学会”,并对该学会在发展我国近代农业科学中所作出的贡献,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读后深受启迪。但吴觉农先生将“中华农学会”说成“我国第一个农业学术团体”,这一提法并不妥贴。据我所知,我国最早的农业学术团体,并不是在1917年成立的中华农学  相似文献   

9.
回顾了中国实践中已经采用的"征用有偿、管护无偿""征用无偿、管护有偿""征用无偿、管护无偿"3种补偿模式,提出了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6个具体措施,即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条例》;依据2004年《宪法修正案》、2007年《物权法》确定"征用有偿、管护有偿"的补偿模式;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承担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方面的责任;修改《森林法》,明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开支范围;先补偿后征用;征用补偿实行分类。  相似文献   

10.
简讯     
《万国鼎文集》出版由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王思明教授、陈少华副教授主编的《万国鼎文集》一书,已于2005年10月由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65万余字。万国鼎先生是著名农业历史学家,中国农业历史学科主要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万国鼎文集》包括万国鼎先生学术生涯各个时期的论作,以农业科技史、农业经济史和古农书整理研究为主,也有度量衡研究等方面的文章,反映了万国鼎先生深厚的学术造诣。《万国鼎文集》还附有万国鼎先生传略、万国鼎著述目录以及与万国鼎先生有交往的部分学者及其子女的回忆文章。这些文章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万国…  相似文献   

11.
齐敬霞 《中国农史》2002,21(4):108-109,91
现有的灾害史研究 ,虽起步较早 ,但大多属于资料整理性质 ,且多从自然科学角度进行规律性分析和总结 ,如《中国地震资料汇编》、《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以及一些地方性史料汇编。一般而言 ,自然灾害具有两种属性 ,一是自然属性 ,一是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是指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现象、等级 ;社会属性是指自然现象对社会的危害。从某种意义上说 ,研究自然灾害社会属性的重要性超过了它的自然属性。然而 ,长期以来 ,对于自然灾害与社会关系的研究一直是灾害研究史上相对薄弱的环节。现有的主要成果大部分还是属于史料排比性质 ,一般采取…  相似文献   

12.
<正>笔者在进行"菊花题材文学与审美文化研究"课题过程中,颇为留意中国古代菊谱类著作。发表在《中国农史》2006年第1期上王华夫的《明代佚本德善斋菊谱》一文引起了我的注意。此前,笔者曾经在清代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和今人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中见到过有关此书的记载。王毓瑚将其列入亡佚之书。王华夫先生文中说他在1996年去美国参加会议时,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发现了该书,并将复印本带回国。文中还说此书是燕京图书馆于1961年从日本东京书市购得。近期笔者托日  相似文献   

13.
资讯速递     
《浙江林业》2022,(12):30-33
<正>《中国林业百科全书》首卷正式出版历时6年编纂的《中国林业百科全书》首卷《森林培育卷》近日正式出版。这是中国首部全面、系统、权威介绍森林培育相关知识的大型工具书,以条目形式系统梳理并总结了中国森林培育科学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展示了国际森林培育科技最新进展。该卷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守攻、南京林业大学教授方升佐担任主编,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  相似文献   

14.
森林环境资源核算及补偿政策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资源与环境核算是当今国际社会研究的热点问题,它已列入联合国《21世纪议程》(1992)和《中国21世纪议程》(1993)优先项目计划。森林环境资源核算及补偿政策问题,内容包括森林环境资源的定义、概念、分类;森林环境资源评价与核算的理论与方法;森林环境资源补偿的经济政策。其基本论点是:1.森林环境资源再生产是一个商品生产过程,它所提供的货物和服务均为产品;2.森林环境资源产品应当有相应的价格体系和收费标准,按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方式进入市场,等价交换,3.变单一渠道为多种渠道,建立广泛的森林环境资源经济补偿机制;4.森林环境资源应在加强监测与统计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国家级森林环境资源实物量与价值量核算体系并与国民经济核算制接轨。  相似文献   

15.
《侯家营:一个华北村庄的现代历程》一书以保存于河北省昌黎县侯家营村的集体化时代村级档案文书为史料基础,秉承"请农民讲述中国现代史"的学术理念,运用"史料解读和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描绘了一个华北村庄近百年来社会变迁的历史长卷,并揭示了其发生变动的历史主因。该书在史料发掘、学术理念、研究方法和研究结论等方面均有较大突破,是近年来现代中国乡村社会研究领域难得一见的学术力作。  相似文献   

16.
有关甲骨文引用材料的两则辨误沈志忠(一)郭旭东先生的《甲骨文“稻”字及商代的稻作》(《中国农史》1996年第2期)一文对歧义颇多的“稻”字从甲骨文材料、文献记载等方面,结合殷代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情况,将甲骨文旧释为“黍”字的“”字释为“稻”字。文...  相似文献   

17.
<正> 《森林法》规定“国家根据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并要求“全民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国营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农场、厂矿为单位,集体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县为单位,制定年采伐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汇总,经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森林法》关于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是制定森林年采伐限额的法律依据,违反了这一条,就是违法行为。但是,各级在制定与落实森林采伐限额时,却忽略了许多与采伐限额相关的因素,把消耗量低于生长量作为制定采伐限额的唯一依据。因此,造成了采伐限额难以控制,而滥伐屡禁不止,森林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的所谓森林资源危机。  相似文献   

18.
《禹贡》是中国最早的政史经典《尚书》的名篇之一,其对中国古代农业知识的记载,也是中国最早的农业史料。西方对《禹贡》的译介历时久远,翻译了有关中国古代土壤辨识、农业特产、农赋等级、桑蚕养殖、水土治理等农业史料,其形态包括译文与注释,注释部分内容丰富。因时代与译者的原因,译介有些全面细致,有些较为简略,有些亦有讹误。这些译介是西传最早的中国农业资料。相关研究对于中西农业交流史、中国农业文献史等研究皆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森林植被恢复费新旧制度比较为了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确保森林植被的恢复,维护林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1992年国务院在转发《林业部国家计委等有关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林地保护管理工作请示>的通知》中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对征占用林地收取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和森林植被恢复费等四项费用。2002年,为保护森林资源,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国家林业局与财政部联合制定了新的《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与旧制度相比,新制度在森林植被恢复费的征收、缴库及使用管理等方面作出了新的规定,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20.
2006年3月,马立诚推出了由其撰写的《大突破:新中国私营经济风云录》。作者在书中不仅为中国私营经济的发展鼓与呼,而且为当下中国改革继续沿着正确的路径向前发展鼓与呼。本书用大量确凿的史料,书写了新中国私营经济56年兴衰发展的历程,勾勒出了新中国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本文选自书中两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