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反思商事登记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恒超关媛媛《反思商事登记法律制度》一文认为,我国应采用体系化的商事登记立法模式,将法人登记与营业许可分开。文章从商事登记作用及我国立法现状、我国现行商事登记立法存在的问题、完善我国商事登记立法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本期有关市场准入方面还刊登了徐茜、王平、刘孟河同志的三篇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博  陈建华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2):93-93,95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现行商事登记法律制度中有违效率价值的问题就完善我国商事登记法律制度实现效率与价值最佳均衡提出几点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商事登记制度是是对市场经济的一种保障,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事登记立法极为分散,且法律之间存在冲突;登记体制上,我国"统一主义"登记模式的弊端突现;登记之后公示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因此我们需完善商事登记制度的立法,采取统一主义"与"分离主义"登记模式并立并建立公示透明体制来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文对我国目前实行的商事登记制度——市场主体工商注册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在对广东、福建等地商事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实践情况进行总结、比较的基础上,从商事登记立法、商事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的关系、商事登记审查原则、个体经营登记范围、商事主体监管方式等方面提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内容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建立统一商事登记法律的制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代商法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商事登记制度的现状,分析了现行商事登记制度的体制性环境和制度设计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从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商事主体准入制度出发,商事登记立法的重点应着眼于商事登记的范围、登记事项、公告与年检、商事主体退出制度等的规制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公示制度是商事登记立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以实现国家对商主体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能够保证交易安全和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但是,我国现行的商事记公示制度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探析商事登记公告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事登记法旨在使政府和公众掌握商主体的有关信息,一方面加强政府的监管,另一方面实现交易的安全、便捷,维护社会经济关系的稳定。商事登记公告以公开告知的方式,有效地实现商事登记法的这一宗旨,成为商事登记的必经程序。然而,对于商事登记公告的法律效力,随着我国台湾现行的《商业登记法》19条明确将“公告”字样删除,仅以登记为准①,出现了重登记轻公告的立法例,形成了与以德国商法为代表的重公告立法例相并存的局面。这使我国今后在制定商事登记法时,就有必要仔细思考我国商事登记公告应借鉴何种立法例。因此,下文就商事…  相似文献   

8.
国家正在组织起草《商事登记法》,拟统一对各类商事主体的登记管理。但目前要改变我国现代企业制度与传统企业制度并存、各类市场主体分别登记的状况,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市场主体的登记制度要不断适应发展变化了的形势,在国家《商事登记法》出台前,我们应该积极研究探索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登记制度,大胆改革现行登记制度,为商事登记立法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商事登记制度经过前期的改革使之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然而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文章结合我国现状,学习欧美国家的成功经验,旨在提出完善我国商事登记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关商事登记立法改革的研究不绝于耳。然而,中国的商事登记制度到底应当如何进行结构性改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务中都缺乏细致完备的讨论。"有效的思想是完备立法的前提"。藉此,本文拟对中国商事登记制度结构性改革所涉及的形式、原则及部分规范内容等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以助于正在进行的商事登记立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商业主体的活动,商事登记行为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商人行会登记。现代商事登记制度从最初起源到最终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其间,商事登记的目的、形式和效果等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实质上是对商事活动社会历史背景重大变迁的一种体现和折射。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商事登记制度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的欧洲,主要是伴随公司制度的变革而最终确立的,当时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已经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立法模式和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行的商事登记制度弊端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本质性冲突日益凸显,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两年多来对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进行的理论研究以及结合深圳的经济特点,深圳市探索形成了新的商事登记制度。一、深圳市开展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背景2009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将商事登记制度立法纳入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实方案以及珠三角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13.
商事虚假登记是多年来困扰工商部门的"老大难"问题,也是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损害相对人利益的严重违法行为。这一现象的产生和泛滥具有极为复杂的社会背景,折射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深层次问题。对这一现象的规制,无论是工商部门的登记监管实践还是法院的司法实践都存在认识上的不统一,导致登记监管和法律适用上的混乱。本文试从商事虚假登记的成因入手,结合我国商事登记法的立法过程,就实践和制度层面规制商事虚假登记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充分肯定了我国工商登记制度在过去30多年的历史贡献,同时对现行工商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改革的目标和路径是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商事登记制度,实现主体登记与营业登记相分离.主体登记单纯地体现为商事主体资格的取得与变动登记,排除了政府对商事主体营业行为的干预;营业登记则赋予工商机关通过信息披露对商事主体的市场经营活动实施监管的功能.文章还对商事登记的范围及其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邓玉敬 《企业导报》2014,(22):151-151
商事登记法律制度是一个国家重要的商事法律制度之一。商事登记,也称商业登记,是指商事主体或商业主体的筹办人,为了设立、变更或终止商事主体资格,依照法律的规定,将登记事项向登记机关提出,并经登记机关核准的法律行为。在越南,商事登记是指为了保护交易安全,按照法定程序,把与交易相关的商主体的有关重要事项进行公示的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6.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应重视商事登记效力体系的构建,唯有科学合理的商事登记效力制度,才能确保商事登记所具有的公信力,并发挥商事登记制度的功能。经正确登记的事项,除法律规定自登记时发生生效效力者外,自商事登记机关发布公告之日起,登记义务人得以之对抗善意第三人。应登记而未登记的事项,除法律规定不发生效力者外,在当事人之间发生效力,但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登记错误事项,登记义务人不得以之对抗真正权利人以及善意第三人,但善意第三人得援引该错误登记事项对抗登记义务人。善意第三人基于对错误登记事项之信赖而取得权利者,其权利保护应适用善意取得之规定。错误登记应属无效登记,但仅在裁判宣告后方可主张。  相似文献   

17.
五、国(境)外商事登记机构设置模式比较由于各国在商事登记立法体制上的差异,负责商事登记的机构设置模式也不尽相同。目前各国和地区负责商事登记的机构主要分为三大类,分别为行政机关、法院和民间商会,我们因此可将商事主体登记机关的设置模式定义为行政模式、司法模式和民间模式三种。(一)行政模式行政模式是指负责商事登记的主管机构为国家或地区的行政管理部门。多数英美法系国家(地区)及部分  相似文献   

18.
现代商事登记以公司登记为主体,同时还包括个体商人、合伙等其他商事主体的登记。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商事登记制度产生于19世纪中后期的欧洲,主要是伴随公司制度的变革而最终确立的。但是,作为一种商业主体的活动,商事登记行为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中世纪的商人行会登记。现代商事登记制度从最初起源到最终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现行商事登记法律体系规定的是商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统一于营业执照的登记制度,具体操作模式为"先证后照"。在这种登记制度下,工商核准登记的功能模糊不清,营业执照的功能却无限膨胀,由此客观上提高了商主体资格取得的门槛,并造成工商部门和其他前置许可部门之间权责不清。商事登记改革的立法方向是实行商主体资格和经营资格分离的登记制度,操作模式为"先照后证",工商部门先发照确认商主体的主体资格,再由其他许可部门发证赋予商主体的相关经营资格,如此才能彻底明确"核准登记"和"营业执照"的各自功能,真正降低商主体资格的取得门槛,厘清工商部门和其他许可部门的监管职责划分。  相似文献   

20.
在《商事登记法》的立法过程中,商事登记的效力是一个基本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商事登记法》的基本定位和基本制度的设计。本文拟从企业登记注册的实践出发.对此做一粗浅的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