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兵  冯超 《经济纵横》2007,(6):74-76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扩大内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扩大内需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观点主要有:第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投资和出口,尤其在1998年中央实施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后,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中国经济平衡增长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平衡增长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本文对中国经济失衡的主要特征、原因、经济平衡增长路径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平衡增长中的作用机制和有效性等四个方面对现有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和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就该问题的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中国财政赤字构成与对政政策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财政赤字分解的传统两缺口模型基础之上,建立财政赤字构成的三缺口理论模型.并据此对1992—2003年间中国财政赤字进行分解,进而运用实际分解结果,建立中国经济波动的政策响应函数,描述和阐释中国财政支出政策的经济稳定效应。  相似文献   

4.
20世纪末,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对财政赤字的必要性进行了微观解释,并提出财政赤字是企业利润的来源,是治愈经济危机的一剂良方的观点。针对这种观点,结合中国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财政赤字与企业利润有短期Granger因果关系,进而说明财政赤字是中国企业短期利润的来源,这与中国当前积极财政政策实施效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当微观经济主体越来越激发起其在激励机制基础上的创新动力时,当国家建立起并逐步完善其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机制与手段时,中国就将稳健地走上以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为标志的中国经济大转变的新时期。由刘国光、李京文主编的《中国经济大转变》一书,通过一个总报告和十七个分报告,共55万字,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在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国经济大转变这一历史进程的来龙去脉为贯穿,全面、系统、深刻、具体地展开论述,就我国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出了系统创新观点和若干重大政策建议,在理论上有重大开拓性,在实践上有重要指导性,是值得经济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一部成功力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财政赤字构成与财政政策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财政赤字分解的传统两缺口模型基础之上,建立财政赤字构成的三缺口理论模型,并据此对 1992—2003年间中国财政赤字进行分解,进而运用实际分解结果,建立中国经济波动的政策响应函数,描述和阐释中国财政支出政策的经济稳定效应。  相似文献   

7.
中国入世之初恰逢全球经济衰退,如何摆脱这一不利影响,保持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基于当前经济运行的状况和特点,对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以及增加就业等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长革 《生产力研究》2004,89(11):15-16,101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支出的不同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重要,但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在对财政支出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从理论上系统分析了公共投资支出、公共消费支出、公共事业支出和公共服务支出对经济增长的不同效应。并以中国为样本,通过模型数值模拟了财政支出各个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以此为据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笔者主要是针对国内情况,综述了FDI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传导机制研究.先从理论分析入手,然后实证分析,最后总结出国内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0.
银行结构与经济发展:中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红 《经济学家》2005,(5):111-116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银行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对于一个国家的银行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学术界却讨论得较少,近几年来对此问题的跨国实证研究也提供了不同的结论。本文通过对中国银行业1986-2003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研究了中国的银行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银行较高的集中度对经济增长有负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