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宏 《消费导刊》2009,(21):253-253
本文以平面广告作品为样本,以大量的数据和实例从当代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及角色构成、影响女性形象广告定位的原因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近年来广告中女性形象塑造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中国广告与女性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女性在广告文本中如何被描绘、参与广告行业的女性状况等两个议题,研究方法重在定量分析,研究结论往往陷入两种误区:即凡是传统的女性广告形象就是刻板、次等的;凡是反传统的女性广告形象就是积极的。在本文中,笔者尝试着从后女性主义多元论、权力与话语等方面出发对我国广告与女性研究进行反思,并试图寻求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3.
薛媛  李宗诚 《广告大观》2005,(10):178-179
从2000年1月1日昆明市在央视推出了“昆明天天是春天”,广告首开城市形象广告的先河,到央视推出“2004年中国魅力城市展示”和目前正在进行中的“魅力中国&;#183;魅力名镇展示”,已有三百多个城市在各类媒体上不同程度地做过形象广告,形成了令人目不暇接的“城市形象广告秀”。  相似文献   

4.
徐佩珺 《消费导刊》2009,(9):225-225
该文通过对当今广告中的女性形象的解读和分析,追溯了导致女性在消费社会这一环境背景下在广告中被歧视的现象的各种因素,提出了树立怎样的女性广告形象。  相似文献   

5.
孙会 《广告大观》2009,(6):82-85
近代报纸广告大量出现,营造出一种广告语境,在这个语境中,女性身份认同得以体现。一方面广告语境中对女性的传统身份定位进行认同和肯定;另一方面,广告语境也为近代新女性的身份建构提供了参考和示范的样本,推进了女性身份的变迁。不可否认,近代的女性身份变迁是在封建男权中心话语权下进行的,变迁的进程和范围受到极大的限制,这也是时代的局限性决定的。  相似文献   

6.
在广告性别形象研究领域,对广告中女性"刻板形象"的分析很多,大都基于批判视角,反思广告中女性形象沦为男性观赏物,处于"有形象没自我"的状态等问题。但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纵览现今媒体广告可以发现,不同以往的新型女性形象大量涌现。本文拟以具体媒体广告为实例,分析当前媒体广告中新型女性形象的出现、出现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在广告性别形象研究领域,对广告中女性"刻板形象"的分析很多,大都基于批判视角,反思广告中女性形象沦为男性观赏物,处于"有形象没自我"的状态等问题。但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变化,纵览现今媒体广告可以发现,不同以往的新型女性形象大量涌现。本文拟以具体媒体广告为实例,分析当前媒体广告中新型女性形象的出现、出现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外广告形象整体欠佳,以法国为例,据调查有30%的法国人表示不喜欢广告,而且这个比例还在持续增长。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广告》杂志更加重视公益广告的研究,去年推出了“全球范围内的公益广告”这个专题,探讨发达国家公益广告的运行方式。我前段时间也在一篇文章中提出“让公益广告拯救广告”,即用公益广告的特定方式维护广告,提高广告的形象,促进广告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韩若彤 《消费导刊》2012,(9):143-143
广告不仅有宣传功能,同时也有教育大众,反映社会文化的作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上海月份牌广告画就是当时上海滩政治、经济、文化和时尚的缩影,它既是广告又是艺术品,对于我们研究那一时期的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广告业日益繁荣的今天,月份牌这种在中国广告史上辉煌一时的广告形式,对中国广告之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本文着重对月份牌广告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陈正辉 《市场周刊》2001,(11S):38-39
广告,是时代最敏感的表情。随着传播科技的物质力量进一步延伸,传播化的高度符号化和象征化,消费对广告中露骨的推销主义的反感以及对个性化精神消费的进一步追求,使新广告传播悄然来临。新广告传播将会扬弃以完全推销商品为特性的推销模式,确立以人为本的基本战略,重视人精神与个性化艺术,注重化符号在广告传播中的使用,以期取得一种更具时代感、更有效的传播效果。新广告传播的基础性战略在于确产品的独特形象,那么这种形象的背后是什么?如果我们把外在的遮蔽性信息从广告中剥离,就会发现形象的背后是一个个经过精心挑选并巧妙组合的视觉化符号。  相似文献   

11.
王黎燕 《中国广告》2004,(11):64-65
我国有关广告中女性形象的研讨从1992年兴起,到现在依然是个热门话题。这些研究一般认为由于男权价值观念的限制和商业价值观念的利用,大量广告带有性别歧视倾向,并呼吁广告业的自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动漫形象作为一种特定的艺术形式在整个创意产业和大众传媒中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动漫以其自身独特的表现力,新颖的表现形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同时将动漫形象与广告的结合,已成为了一种大众喜爱的文化传播形式,从而带动了动漫在商业广告应用中的升温.本研究运用定量研究方法,以发放问卷形式进行调查研究,考察广告动漫人物形象在受众中的接受程度,分析动漫人物在广告中运用的得失成败,为动漫广告的发展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丁怡 《中国广告》2009,(7):123-126
“现代花瓶和贤妻良母”是当今电视广告塑造的两类形象。传媒对女性的歧视和扭曲透露出强势的男权意识,其深远影响不言而喻。本文在综合历年对性别形象研究的成果基础之上,从性别呈现、性别解读、性别歧视根源以及性别影响等四个方面全方位解读电视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4.
佚名 《广告大观》2003,(8):23-25
一项都市居民的最新调查显示,每5个中国城市成年男性会有一个自认是“新男性”:广告定位的诉求应与社会的变化和要求保持高度一致:现在许多广告中的男人是静的,没有思想的,绵软而假装深沉的,这样的“男人”形象与社会对男性的要求不符,令人厌恶。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商业广告的繁荣.女性也成了广告中颇具特色的风景线,她们美丽迷人并且充满诱惑力,在各种广告尤其是电视广告里,风情万种地向人们做出消费的种种“承诺”。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其中很多女性形象仍然被圈定在男性视线内,仍然存在着男性话语权主宰的话语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16.
张弢 《广告大观》2004,(4):84-85
按照传播学大师卡尔&;#183;霍夫兰的研究,对于老人.孩子,女性或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受众.诉诸感性的宣传比较有效。对于成年人,男性或文化水平较高的受众,诉诸理性的宣传地比较有效。随着社会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诉诸理性的广告正逐渐扮演起重要的角色。或者说广告中理性的成分正不断增加。但是,在这些理性广告中的推理却不  相似文献   

17.
何辉 《广告导报》2006,(4):32-33
目前广告市场中,广告公司、广告主、媒介目前三方互相“挖”人的现象,某种程度上暴露了广告行业急功近利的思想,这种思想其实是将企业在业务中将培养人才的责任无形中推卸给了大学教育。当然,这同时也暴露了中国高校广告教育面临的问题,这就是很大程度上丧失了高等教育的主动性,有时一味迎合市场需求,结果造成了高校广告教育的被动性,以及培养过程中的某种程度的急功近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定位模仿一窝蜂“专家”广告充斥荧屏从2001年12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不得利用专家、学者、医师名义和形象做广告,加之非0TC药物不能在大众媒体上发布广告规定的实施,本来以为这下子“专家”没有市场了。  相似文献   

19.
贾雪丽 《消费导刊》2013,(11):160-161
现代社会,广告文化已经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广告文化不仅控制着我们的消费趋向,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近期曝光的以“毒胶囊”为代表的诸多道德失范现象,又将广告伦理问题摆到我们面前。本文从广告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伦理功能出发,对现代广告文化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道德失范现象进行了伦理分析,进而对广告文化的伦理构建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日前,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热播的一则以“携手中国制造”为主题的广告引发的关注和反响正持续发酵。以广告方式宣传国家形象,对中国来说尚属首次。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金融危机阴霾尚未散去,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的背景下,主动出击展示国家形象,是一次很好的尝试,有利于提升中国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