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金融的良好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条件。近年来,通过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为“三农”服务的水平有所提高,但仍不能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金融的需求。本文将从我国金融结构及其特征入手加以分析,来探求通过优化金融结构,  相似文献   

2.
陈龙 《现代金融》2008,(12):3-4
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发挥农业银行的助推作用,创新县域金融经营特色,满足“三农”的金融需求,确保服务质量,着力创新管理,是目前农行服务“三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时代命题后,各级党委、政府都把这项工作作为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全国各地迅速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中。作为以服务“三农”为办行宗旨的农村合作银行如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起“推波助澜”作用,是摆在人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为了进一步了解新农村建设的金融需求  相似文献   

4.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面对“三农”对金融服务的巨大需求,供给和需求在农村金融体系这个层面脱节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新形势下如何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服务新农村建设,让我们听听本文作者的十条建议。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建设社会主义新表村确定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同时也对金融支农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农村金融能否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充分发挥服务“三农”的整体效能,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当前,新农村建设资金需求量更大、服务需求手段更广、产品需求更趋多样化,但金融资源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供给不足、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较为突出。金融支农在体制、机制和方式上还存在诸多阻滞和壁垒,亟待通过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机制灵活的多元化新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加以改观。  相似文献   

6.
浅论我国新农村金融体系的新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三农"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科学地重构新农村金融体系,就要完善农村银行体系、健全非银行性质的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服务,实现对新农村建设不同层次资金需求的网状覆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7.
农村金融的良好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条件.近年来,通过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为"三农"服务的水平有所提高,但仍不能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金融的需求.本文将从我国金融结构及其特征入手加以分析,来探求通过优化金融结构,加强金融支持,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总体思路及基本原则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农业银行提出的面向“三农”市场定位,结合贵州省“十一五”规划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部署,深入挖掘“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有效金融需求,因地制宜地确定服务“三农”的有效切入点,加快建立健全服务“三农”的组织管理体系、业务发展模式、风险管理手段和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和谐社会所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当前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单一、市场发育滞后、融资体系落后、立法滞后等因素严重制约了其创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突出金融创新、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更好服务于“三农”,是制定各项金融政策以及开展各项金融业务的主旨,  相似文献   

10.
<正>农村合作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被赋予支“持三农”的历史使命,承担着农村金融服务的神圣职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合作银行一项义不容辞的任务。为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就应以新金融作为撬动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新”字主要体现在:经营管理理念新、方式方法新。运用新金融业务、新策略定位、新信贷机制和新金融制度安排重塑新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以彰显新农村建设的理念、思路和方法。现就再造新的信贷投放机制谈些思路和设想: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建设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需求,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三农、中小企业的主力军,依靠自身资源,围绕农业产业链、农民增产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深化服务,积极开展产品服务创新,大力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本文通过支持城镇化建设遇到的“瓶颈”问题,对农村信用社支持城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但我国目前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滞后,与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需以支持“三农”为重点,结合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建立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实现合作金融、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民间金融四大金融“支柱”对新农村建设不同层次资金需要的网状覆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通过调查“三农”情况和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需求,研究提出在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合作金融,需要打造怎么样的金融平台和构筑怎么样的发展之道,以进一步巩固和发挥农村信用社作为新农村建设主力军的地位和作用,于3月上旬至4月上旬笔者赴温州等三市七县进行了专题调研(发放问卷调查1万多份),通过调研使我们感到:新农村建设将使“三农”的内涵和外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打造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村合作金融。  相似文献   

14.
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金融支持“三农”提出的要求,阐述了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及多元化的趋势,并对供需不均衡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发挥金融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探索与构建“三农”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模式,屯昌县在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推动城乡经济金融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6.
薛娟 《现代金融》2008,(3):45-4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也为农行“面向三农,服务县域经济”提供了发展良机。服务新农村建设必然要求为之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而金融服务层次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7.
一、完善金融体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多层次金融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有效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县级人民银行应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对接新农村建设。一是按照市场原则,配合新农村建设,合理调整、优化机构网点设置,创新业务品种和服务手段,努力提高服务“三农”的覆盖面和效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整体上已进入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为核心的发展阶段,农村金融需求环境和需求服务也必然发生深刻的变化.当前我国农村在经济实力、基础条件、金融需求服务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距,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还面临较多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服务“三农”中,农村金融服务体制还有待完善,资金筹集和需求方面还面临着较大困难.这些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和创新金融产品,逐步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已在全国铺开,这是当前全党和整个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金融部门,近年来围绕着支持“三农”、服务“三农”的目标,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成为引导、积聚社会资金投向新农村建设的金融主力军。可以说,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有了一定的基础,金融机构网点服务面已覆盖了绝大部分农村地区。但实际工作中仍有不少问题亟待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的金融需求问题,迫切需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步伐,提升农村金融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