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使用1999年到201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区,研究财政民生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倾向的影响,并将影响分解为互补效应和替代效应,评估财政民生投入改善农民生活和扩大内需的效果。本文发现,财政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地区差异较大,东部地区财政教育投入较为有效,西部地区财政卫生投入较为有效,民生支出效果主要反映为替代了居民的自有支出,而尚未起到优化经济结构的作用。进而提出,在加大财政民生支出同时,应注意不同地区民生支出的结构优化和比较优势发挥。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对财政农业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经验性探讨。结果表明:财政用于农业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有拉动效用,其中,支农支出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消费有明显促进作用,但未发现农业科研和农村救济费对消费有影响。笔者结合财政支农资金总量及结构变动趋势,认为建立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的长效投资机制,倾向于农业生产性投资的支出结构,是刺激农村消费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十年来我国在民生财政建设中虽然成绩斐然,但是不可否认,民生财政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统计数字与民众感知存在较大差异。近几年来,我国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增幅较大。2011年我国教育支出增长28.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3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2%,住房保障支出增长60.8%,农林水事务支出21.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22.5%,节能环保支出增长7.2%,公共安全支出增长  相似文献   

4.
今年前7个月,吉林全省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到26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69.4%;新增支出中,民生支出占85.7%。社保、"三农"、教育、卫生、文化等各个民生领域的支出分别增长37.6%、68%、48%、45.5%和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生保障支出增长幅度较大,同时经济增长也一直保持在高水平.文章以1978—2011年的民生保障支出数据和GDP数据为基础,采用协整分析和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了民生保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民生保障支出与GDP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民生保障支出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两个角度构建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影响财政科技支出预算的理论分析框架,将“撤县设区”作为影响财政收入的外生冲击,使用PSM-多时点DID和夏普利值分解法验证了两个效应的存在,并对其进行定量分解,明晰了财政收入影响财政科技支出预算的作用机制,扩展了财政科技支出预算的研究视角。研究发现,财政收入减少时,收入的变动将直接导致财政科技支出预算金额下降(收入效应),且经济建设支出和基本民生支出会对财政科技支出预算产生替代,造成财政科技支出预算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下降(替代效应);进一步地,替代效应在研究期间内随时间下降,且在经济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程度较高的城市中发挥主导作用,收入效应与之相反。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将稳增长和保民生作为财政科技支出预算的落脚点是保障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徐诚 《经济研究导刊》2012,(30):16-19,98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明确指出,解决好河南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在实现"三化"协调发展中,扩大农村消费、带动农村发展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基于数据可得性、可比性的基础上,利用河南省1978—2006年(2007年的数据同前期不可比)的财政涉农支出、农村居民消费数据,就财政涉农支出与农村消费之间的相互变动和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河南省的财政支农实践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政府支出对城乡消费影响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时变参数(TVP)模型考查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政府支出对城乡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30年来,我国政府支出对城乡消费存在着较强的引致(挤入)效应,对城市居民消费的引致效应强于对农村消费的引致效应,且两者之间的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在财政的分类支出中,基本建设支出对城市消费具有挤出效应,对农村消费的影响则经历了一个由挤入到挤出的转变;民生支出对城乡消费均有引致效应,且对农村的引致效应略高于城市;部门经费支出对城市消费存在挤入效应,对农村消费则存在着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消费者最优消费路径选择的基本框架下,构建了一个政府财政支农与农村居民消费的动态最优化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的增加,对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基于1995-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GMM方法对该结论进行的实证检验发现:在通过多工具变量克服变量内生性之后,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每增加1%,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将增加0.1367%;进一步的因素分解显示,地方政府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平均贡献度为8.72%,且有逐年增大的趋势。此外,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即财政支农支出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程度大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经济研究》2016,(3):66-80
本文综合考虑李嘉图和非李嘉图两类居民个体行为,构建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的结构性财政工具经济效应研究框架。研究发现,不同财政工具的宏观经济效应存在显著差异,政府在进行财政宏观调控时应区别对待、审慎选取。模拟冲击结果表明减税效应相对优于支出扩张效应。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财政支出为主的刺激政策渐显乏力之际,政府应转变以往财政政策调控思路,逐步由大规模政府支出刺激政策向结构性减税政策调整。本文认为,应深入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支出重点向社保、医疗、养老及公共服务倾斜,促进政府逐步向服务型政府过渡;税收政策应主要以对消费结构性减税为主,以有效促进需求结构向消费驱动转型。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2—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经济全球化与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显示,经济全球化与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呈现倒U型关系,即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会先增加后减少;经济全球化增量与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增量正相关,即在短期经济全球化能够促进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增加,但在中长期没有这种影响。这表明经济全球化引致大政府的命题是有条件的,其机制为大政府提供社会保护和促进社会发展,即通过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实施助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32号)明确指出,解决好河南的“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在实现“三化”协调发展中,扩大农村消费、带动农村发展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基于数据可得性、可比性的基础上,利用河南省1978—2006年(2007年的数据同前期不可比)的财政涉农支出、农村居民消费数据,就财政涉农支出与农村消费之间的相互变动和影响进行分析,并对河南省的财政支农实践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为出发点,基于2009—2017年地级市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审视财政压力、政府竞争与地方政府民生支出偏向之间的相关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政府竞争而言,财政压力才是降低地方政府民生支出偏向的主要原因。财政压力对政府竞争具有调节作用,政府竞争对民生支出偏向的反向作用程度显著依赖于财政压力。具体而言,政府竞争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偏向不具有直接效应,但在财政压力的调节作用下显著影响上述三项支出。本文进一步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越低,政府竞争与民生支出偏向之间的相关关系越不显著;地方政府在执行多任务导向型的中央决策时,具有较为明显的自我选择倾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7~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对称和非对称倒"U"方程检验民生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对其效果的影响,对最优民生支出和偏离最优规模的效率损失进行测度,然后研究消费和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对其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民生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非对称倒"U"关系,多数省份低于最优规模,但正向最优规模靠拢;产业结构会提高最优民生支出规模,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民生支出规模低于最优规模,但西部地区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最优规模,偏离最优民生支出的效率损失从东、中到西依次递减;消费和生产性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产业结构对消费性支出效果的影响不显著,但会减轻生产性支出的抑制效应;产业升级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会随着民生和生产性支出的扩张而增大,但受消费性支出扩张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5.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前重大社会问题,高速发展的老龄趋势必将对经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采用2002—2019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以及2012、2014、2016年CFPS数据,研究老龄化、人力资本变化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由老龄化引致的人力资本变动对经济增长存在双重影响,其中教育人力资本的积累能够促进增长,而健康人力投资的上升会抑制增长,因此需要继续增加教育投入并优化养老成本支出;(2)社会老龄化带来的经济效应正由积极转向消极,缩小财政公共支出规模并加大公共教育支出比重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3)在家庭部门中,养老负担对子辈投资的挤出效应超出“养儿防老”理念下增加的子女教育支出,即老龄化加深会降低家庭教育投资。本文结论意味着,加速人力资本积累是现阶段实现经济增长跨越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理论上看,从住房支出和财富效应的综合角度加强对居民消费的分析是必要的。本文构造一个包括住房支出、资产及其财富效应、可支配收入和利率的消费函数。实证分析表明,住房支出等占居民消费性支出的比重较大,住房支出的比例与居民消费的增长呈现反方向变动关系,资产呈现较弱的负财富效应。一个重要的涵义是,要通过居民消费的增长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必须有效遏制住房价格的过快上涨,并维持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为此,应该使用财政货币政策等多种手段,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最优消费行为理论分析框架下,基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中居民所特有的消费特点,将政府民生支出引入最优消费函数进行理论分析并利用1978-2008年的相关数据,对政府民生支出与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改革开放后,政府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倒V字形影响;(2)政府民生支出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大于其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3)投资性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远大于转移性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伴随着广西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广西县级财政实力大幅增长,有力地提高基层财政保障能力,确保了各项民生政策落实,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扩大了提供公共服务的范围。但由于事权与财权不匹配,民生支出不断加大,县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城市化率和财政分权为主要考察变量,利用1998—2010年东中西部六省的面板数据对影响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财政分权使地方财政总体偏向于基本建设,而忽视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城市化使政府支出偏向于基本建设的同时,对教育、卫生支出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对社会保障支出产生正面影响。这种财政支出结构的偏向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当前我国存在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20.
黄赜琳  朱保华 《经济研究》2015,(3):4-17,114
本文构建了财政税收的实际经济周期(RBC)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周期特征及税收政策的经济效应。研究发现:(1)引入财政收支冲击的RBC模型能够解释70%以上中国经济波动的特征事实,政府支出冲击加剧中国实体经济波动,而税收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不显著。(2)降低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税率都能促进经济增长和带动资本和劳动的供给增加,降低劳动收入税率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增长,降低资本收入税率则起到抑制作用,调整劳动收入税率的政策效果更强。(3)资本收入税率与社会福利呈正相关和非对称性,劳动收入税率与社会福利呈负相关和非对称性,技术冲击和财政冲击的共同作用使得结构性税收调整政策的福利效应具有非对称性,两种税率的同向变动对社会福利具有放大作用,两者的反向变动对社会福利具有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