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站在山西博物院外,一抬头便能看到博物院的院徽,它的中央印刻着凤鸟回眸的造型。这便是山西省博物院的馆藏文物——晋侯鸟尊。晋侯鸟尊能够被选出作为院徽,足可见其珍贵。  相似文献   

2.
随着流失海外的文物被一件件找到,更多的历史浮现在人们眼前。山西博物院,《晋国霸业》展厅,晋侯墓地的文物展柜中静静陈列着一大一小两枚编钟。在编钟的背后是一块巨幅的图版,图版上是十六枚形制与它们相同的编钟。  相似文献   

3.
文物是历史遗留的产物,是国家的重要宝藏。而博物馆是文物重要栖息地。每一件馆藏文物都是从入库开始的,随着文物服务工作的丰富,逐渐加入跟踪记录和组档工作等。文物馆藏工作者可以在可移动文物在征集、发掘等过程中记录的各类档案信息需求部分进行记录,有助于加强各样本的属性了解。并且,通过可移动文物普查过程中使用的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运用信息采集的方式对管内藏品进行集中编制,这一工作是文物藏品保护、管理、检测等工作中依靠的重要依据。馆内藏品建立档案进行集中管理的意义在于为历史性研究提供基本资料,并对各地区的历史发展历程提供除实体外的辅助材料,从而提高文物藏品管理的水平。"鉴定明确、账目清楚、编目详细"的馆藏文物档案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减少不必要的实物研究工作。因此,通过本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为切入点,逐渐完善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的建设~[1]。  相似文献   

4.
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山西紫禁城”、“民间故宫”、“天下第一院”的山西灵石王家大院,以珍贵的文物,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相似文献   

5.
『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的古代建筑居全国之冠。山西现存有唐代木结构建筑4座,五代时期的建筑3座,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450多处,占全国现存同期建筑的70%以上。古塔280余座,跨越了从北魏到清代1000多年的历史。寺观、宫殿、石窟、雕塑、壁画、古塔几乎遍布全省各地,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也是『彩塑、壁画艺术的宝库』。要想窥见神秘古中国的遗风余韵,非来山西不可。再多的介绍,也只是打开了这个宝库的一角,更多古朴庄严、优美精巧的奇观古韵,需要亲身体会,才能品味得到。  相似文献   

6.
在人们的印象中,山西是文物大省,是古建筑艺术博物馆。曾有人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此大缪也。殊不知山西的地下文物蕴藏量和文物价值,与陕西相比毫无逊色之处。譬如在太原市晋源区发现的隋代虞弘墓。被列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相似文献   

7.
赵屹 《山西旅游》2007,(5):40-42
对于山西这块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俗称露天博物馆的文物大省,人文旅游项目为主的山西,雕塑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载体。没有雕塑不成景观,绿叶丛中一点红。雕塑艺术和建筑与自然风光的完美结合构成了富有魅力的旅游景点景区。[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文物是一个朝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载体。文物中见证了一个朝代的兴衰演变,向我们完整的呈现了我们国家和民族不同时代的生活,我们从文物中学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认识到了古人在生活中的发明创造。随着我国对文物的进一步发掘,我们从中学习到了许多文物方面的知识并融合现代的知识进行运用,更加丰富了我国文化的发展。因此,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积极的收藏文物,保护文物,使文物发挥其自身的宝贵价值是历史给我们后来人的任务。本文从博物馆的收藏职能和文物保护两方面来进行阐述,让大家了解博物馆的文物收藏与文物保护。  相似文献   

9.
2008年3月28日,按照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要求和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山西博物院作为山西省首批6家博物馆、纪念馆之一免费向社会开放。  相似文献   

10.
辽阳市在历史文物的存储上具有一定优势,但相关部门对文物资源的开发力度还未达到相应水平。因此要发掘文物自身潜力,提升城市历史知名度,激发博物馆创新活力,推动不可移动文物的活化利用。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启动文化创意产业,挖掘老城区的历史价值,合理开发。还要充实市民精神文化生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遗产保护和开发策略,传承本土文化,建设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1.
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是不可再生资源,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经济价值。在经历了中华民族不断的朝代更迭带来的战乱后,这些文物能够流传至今,更显示了其格外珍贵的特点。文物保护,指的是对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采取的一系列防止其受到损害的措施。将这一工作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简述文物的内涵及特征,总结文物调查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几点加强文物调查在城市发展中重要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物是人类历史留给后人的痕迹,是极具历史意义与艺术气息的,文物藏品经历的年代比较长,容易受到人为与环境因素而遭到损坏,很多文物一旦受到损坏,就很难修复,也不可再生,因此,文物藏品的保护与保养是具有非凡意义的。本文主要对文物管理工作中藏品的保护与保养工作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3.
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总占地面积7.3万平方米之多,为海内外众多关帝庙占地面积之最。清朝末叶,该庙曾数次失火,损失惨重,但在民国年间又予以修复和重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对解州关帝庙这座古老的建筑群落极为重视,不仅将它列入国家重点文物单位予以保护,而且一再拨款,对这座庙宇进行维护修复,使之基本上恢复了历史的原貌。  相似文献   

14.
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人们对工艺美术又增加了新的认识,工艺美术的应用范围更为普遍,更为直接,更为广泛。无论是工作和学习,居家和旅游,文物和收藏,民俗和民间文化艺术交流,环境和装饰,乃至社会事务、国际交往等方方面面都离不了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产业。特别是在山西,它的开发可以为生活在有丰富文化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文化宝地上的三晋人民,带来巨额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我国拥有五千年辉煌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遗留给我们大量宝贵的文化遗产,对这些历史文物不仅仅要做到妥善保管,还要面向全世界展示,因此,文物博物馆的建立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文物的展列方式同时影响着博物馆展示文物的效果,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文物博物馆的陈列设计,才能为我国文化宣传和文物展示做贡献。  相似文献   

16.
触摸晋商魂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山西现存古代建筑,其数量之多和历史、艺术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就有452处,雄踞全国第一。在这些弥足珍贵的地上文物中,有一种景观建筑极为讲究,颇为吸引游客,那就是驰名中外的晋商大院。随着山西旅游产业的发展,晋商大院早已成为了热点旅游目的地,晋商民俗游也已成为山西省主打的八大精品线路之一。晋商自宋元产生,鼎盛于明清,纵横捭阖,驰骋国内商界达五百年之久,雄踞微商、粤商等十大商帮之首,以雄财善贾而饮誉海内外,曾执全国商业、金融界之牛耳。晋商资本之雄厚,经营项目之多,活动区域之广,活跃时间之长,为中国商业史所罕见。他们发扬敢为天下先的艰苦创业、奋力拼搏之精神,形成了重商立业、诚信义利、义中取利、同舟共济的价值观念,积累了一套独到的经营管  相似文献   

17.
海若 《旅游时代》2013,(9):45-46
俗话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考算起,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山西面食种类繁多,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艺来讲,可分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类,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山西面食不仅好吃,而且好看。山西会馆、全晋会馆、晋韵楼等企业均有  相似文献   

18.
研究立足于我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两个政治语境存在巨大差异的时代,通过对不同时期四川大邑刘氏庄园文本表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世纪60—70年代的极左时期,庄园的历史情境被现实化,文本在内容表述上体现出明显的阶级选择性,并且逐步用"历史事件"和艺术品取代了实物在文本中的地位,造成了文本表述中历史细节真实的虚无化.1979年,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阶段斗争话语逐步被抛弃,文本开始进入文物表述阶段.特别是2000年以后,在保护和利用这一文物工作方针的引导下,庄园的遗产价值和旅游价值成为文本表述的基本框架,文物的规模、类型、艺术成就和历史意义促成了文本的历史叙事、文化叙事和地方叙事,也构建出了遗产的核心旅游吸引力.  相似文献   

19.
"问我故乡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山西,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悠久的历史,给山西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披山带河、四塞如天然屏障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上相对稳定繁荣的局面,又使这些遗产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众多的古代文明遗存在透露出浓郁的文化气息的同时,也折射出璀璨夺目的科技光芒。  相似文献   

20.
山西是我国的文物大省,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山西两周青铜器呈现在我们面前.不少学者对其进行了科学的整理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时至今日,其研究的侧重点主要放在青铜器的类型、涵义、流变及族属等问题上,对青铜纹饰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笔者认为,纹饰在青铜艺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青铜纹饰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审美思想的变化,不仅是物的进化,也是精神的进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