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是一国的两大基本经济政策。两大政策虽目标一致,都为推动本国经济发展,但其实施的方式和侧重点并不相同,因此两者有时会发生冲突和矛盾。各国都非常重视协调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重视两者的战略搭配,以充分发挥其作用。日本的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颇具特色,受到广泛关注,而日本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发展和完善实际就是两者此消彼长的过程。本文拟从日本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动态消长变化入手,探析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战略定位和搭配,以期对中国在制定相关的经济政策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日本产业政策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产业政策的概念首先产生于日本,它是在现代日本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在日本的经济政策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对促进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日本的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协调不同产业间的关系,为适应日本产业总世界经济竞争中的需要而采取得产业结构政策,二是协调各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它们既能相互合作补充,又能保持竞争的产业组织政策。日本产业政策的演变日本的产业政策是根据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来制定的。一、在经济复兴时期(1945—1960年)产业政策是倾斜生产方…  相似文献   

3.
论竞争政策相对于产业政策的一般优先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都是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虽然二者具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一面,但在干预经济的理念、路径和方法等方面也存在明显的矛盾冲突.当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存在冲突时,应确立竞争政策的一般优先地位,这不仅是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现实需要,是对日本等国历史经验以及我国产业政策实践客观反思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战后日本产业政策的含意与运用、以及竞争政策的确立与修改 ,来评介日本政府与市场和企业的关系。特别是 2 0世纪 6 0年代日本在资本、贸易自由化过程中所面临的许多问题 ,与我国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所相似 ,既要通过大规模的合并和重组来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又要运用竞争政策来完善和维持市场的竞争机制。日本政府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时期的实际需要及时调整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关系的经验 ,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姜发根 《当代经济》2021,(11):14-17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后,以全球化为主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是应对新挑战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在梳理了发达国家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关系的发展脉络和趋势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内外部环境面临的新挑战,提出在竞争政策框架下的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协调的主要原则以及相关的协调机制.主要原则即竞争政策优先原则、竞争政策兼容性原则、产业政策时效性原则;协调机制包括适用除外制度、豁免制度、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6.
金碚 《经济管理》2017,(7):6-18
本文以产业政策为重点,深入研究政府供给侧政策的基本理论思路。供给侧政策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讨论政府实行经济政策须区分理论与实务。两者具有不同的逻辑:前者注重抽象思维逻辑,后者倾向于具象思维逻辑。在漫长的经济发展史上,政府发挥作用主要体现在供给侧。市场经济是一种需要有治理结构安排的制度。认识和研究政策干预的可行边界,是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一个关键问题。现实世界中的政府经济政策面临多方面的协调和适应性问题。实现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协调,是中国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和完善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产业政策必须充分体现竞争友好精神,即在实施产业政策中维护公平竞争秩序,尊重竞争参与权利,坚持竞争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产业政策体系学自二战后的日本。但事实上,中国的产业政策虽然与日本一样具有"非均衡"特征,但选择了与日本截然相反的"直接干预"模式。一国产业政策的制度形成与其经济史及其路径依赖效应密切相关。中国产业政策的历史溯源分析发现:非均衡与直接干预的产业政策模式形成于战国末期的秦国,对后世中国的经济政策模式、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还表明,在非均衡的"重农抑商"产业政策作用下,古代商业经济受到政府的严格规制,产业结构因而在政府直接干预下长久保持"一、二、三"形态,而工业的产业组织则以一定程度的"官进民退(国有化)"与行政垄断为特征。结合产业经济学和经济史维度的考察与思想提炼,为当前迫在眉睫的产业政策调整与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思想参考。  相似文献   

8.
区域产业政策法律制度是协调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冲突,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制度。我国区域产业政策法律制度的演进历程大致可划分为区域均衡发展时期、区域非均衡发展时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时期及产业发展转型时期四个阶段。从其演进轨迹来看,我国区域产业政策法律制度对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作用逐步增强。但我国区域产业政策法律制度还存在府调控功能过度及政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优化区域产业政策法律制度是推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实施的重要保障。我国应通过强化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基本目标指引,构建科学的法律原则,设立综合性区域产业调控机构,完善区域产业调控制度体系及构建政策实施保障机制等措施推进区域产业政策法律制度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张文魁在《经济科学》1990年第4期撰文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日本工业体系以毁灭性的打击,战后逐步恢复。1955年以后,日本经济进入战后高速增长时期。这个时期的产业政策是以重化工业中某些特定产业振兴法为主的,比较重要的法规有: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合成橡胶事业特别措施法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和日本产业政策调整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90年代以来,特别是克林顿政府上台后,美国政府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实行了一条比较隐蔽而有成效的产业政策。同期,日本政府对其产业政策也进行了调整,但没有取得成效。本文通过对美、日两国的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财政和金融政策的比较分析,探讨两国产业政策调整的异同,并对此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产业政策运行空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传统的发展战略决定了其产业发展往往是在政府干预下展开的,不可避免地包含了一些违背市场规律和国际惯例的产业政策。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国家实施产业政策的自主性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性普遍规则的制约。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政策实施空间构成很大约束,对产业政策有效发挥作用产生一定冲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应该将战略性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结合起来,扶持国内面临外国竞争的产业,保护和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协调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要以竞争政策为基础,通过竞争政策的实施,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反垄断法中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宏观经济研究》2008,(4):21-24,34
一般认为产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和社会目标而对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进行干预的各种政策的总和。竞争政策主要指,通过自由竞争实现企业的规模、企业行为、资源分配等方面的调整,以促进资源在产业内自由、合理配置。因此,在现代西方经济政策意义上,竞争政策被视为自由竞争政策的同义语①。由于反垄断法以限制和禁止的方式对经济关系进行调整,其必然涉及竞争行业与非竞争行业的划分,即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产业政策是政府有目的地促进本国产业发展以达到经济迅速增长的政策。产业政策的实现需要经济政策中其它宏观经济政策的促进。各国都有实践经验,但所得效果程度不同。本文试从美国、日本、南朝鲜及印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80年代执行产业政策的实践中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其作用以便对我国产业政策的制订有所借鉴。一般认为,产业政策既包括产业结构政策及产业组织政策,又包括实现目标的各种其它政策和措施。为便于分析起见,本文将产业结构政策与产业组织政策统称为产业政策,而其  相似文献   

14.
邵聪 《经济研究导刊》2022,(33):153-155
产业政策是促进我国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目前的经济转型阶段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目前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应为竞争友好型产业政策。但现行产业政策制度结构还不成熟,凸显出较多问题,其中的关键问题在于法治化。法治化产业政策的完善,有赖于法律化程度的提高、制度构建以及监督、评估审查机制等,以促进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融合协调,适应新时代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的产业政策导向完成了从追求政府政策保护下的进口替代,向开放条件下的出口型导向的历史性转变,有利地促进了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虽然政策干预对一国经济和贸易的影响利弊兼具,经济学理论认为政策干预往往会导致效率的降低和社会福利的损失。进入90年代后,在科技的迅猛发展使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的同时,网络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贸易和投资的国际化和自由化,并由此产生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经济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国这样一个正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积极的政策干预在未来的相当长的时期内是必不可少的,是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产业政策的传统工具是关税和政府补贴,目的是修正所谓的“市场失灵”(LALL,1994)和引导社  相似文献   

16.
<正> 纵观战后日本经济起飞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我们可以认为,政府当局所推行的反通货膨胀政策相当成功。经济复兴时期(1945—1952年)的反通货膨胀政策不仅消灭了恶性通货膨胀,而且实现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高速增长时期(1953—1972年),高速的经济增长之所以没有带来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反通货膨胀政策所造成的良好经济环境。  相似文献   

17.
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日本科技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了一个持续18年的高速增长期。这种连续高速增长,一方面得益于当时的国际环境、国内经济产业政策,另一方面,通过技术进步实现自动化,进而跨入计算机时代,这种科学技术的革命对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亦不容忽视。在8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虽然增长减缓,但总体情况仍能保持相对平稳,没有出现大的动荡,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功于高速增长期所积累的雄厚科技基础。从1960年日本政府制定的《国民所得倍增计划》*来看,日本六七十年代所处的状况从某种角度来说,与我国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处的历史时期有…  相似文献   

18.
一、日本的经验(一)加速产业升级离不开政府扶持日本政府在战后追赶时期,是政府对产业发展发挥作用最显著的时期。产业政策是政府促进产业发展的最重要的政策和干预手段,其主要内容是保护和扶持民族工业的发展,并按照国内各行业是否达到能同国外企业对等竞争的水平,分阶段地废除各种保护性措施而转向贸易自由化,再转向资本自由化。具体做法是:一方面通过制订“经济计划”为企业提供先进国家经济结构的变化趋势和资本、劳动力与产业活动等信息,为企业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做出一般的综合指导,另一方面,对于战后兴起的若干主要产业,都…  相似文献   

19.
经济发展过程与竞争政策评价--日本竞争政策演变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反垄断法这一产生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制度引入像日本这种后发展国家的经济体制内后,传统的反垄断思想和理念与后发展国家中主导经济发展的政府权力发生矛盾和冲突,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关系成为主要的磨合点。由于后发展国家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与发达国家不同,竞争政策的价值取向以及与其他制度和政策的互补关系也不同,所以政策评价的标准也应该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0.
<正> 改革开放十余年来,经济迅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由1980年的4470亿元(人民币)上升到1992年突破2万亿元,基本上是按10%左右的年均增长率高速增长。如果与日本1.956~1971年间所取得的高经济增长率相比较,两国在两个不同时期所取得的相同成果——即在较短的时期内使国民经济产生了质的飞跃。两国的经济起飞有很多相似之处,就其经济增长特点来说,可以说各有所长。但总的来说,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从质量上看要稍逊一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