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王辉 《征信》2023,(1):79-85
传统诚信美德是中国传统诚信文化的核心要素,也是中国现代社会诚信体系构建的文化之根。实现传统诚信美德的现代转化,必须坚持特殊诚信与普遍诚信的相互融合、德性诚信与制度诚信的情理结合、目的诚信与工具诚信的价值整合的价值导向,开辟系统有效的实现路径:一是辩证看待传统诚信美德,培养正确诚信认知;二是革新传统诚信教育方法,增进个体诚信行为;三是加强社会诚信制度建设,完善社会诚信体系。  相似文献   

2.
张峰峰  刘伟杰  霍燃 《征信》2022,40(3):66-71
通过对全国范围内抽取的77 367个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样本数据分析发现,青少年诚信行为表现良好,但行为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波动趋势.同时,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且学业表现优异的青少年的诚信行为表现得更好,但寄宿且对生活状态不满意的青少年的诚信行为发展则需要引起重视.除此之外,道德情感(尤其是自尊感、集体责任...  相似文献   

3.
徐晓璐  潘宁  朱博闻 《征信》2021,39(7):65-74
德性诚信是中国传统社会诚信的主要类型,传统社会诚信建设是个体、家庭、社会、国家多维互动的动态过程.随着社会形态的演化,制度诚信逐渐成为中国现代社会诚信的主要类型.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维度推动诚信知识与思维的嵌入,有助于形成对诚信的理性认识,进而在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诚信.  相似文献   

4.
康振宇  付朝渊 《征信》2021,39(5):77-83
从青年群体的诚信理解、满意程度、影响因素、失信应对和家庭教育等方面,对贵州省青年群体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青年对诚信的理解是正确的,但是少数青年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失信,存在理解的变通性和灵活性,而且青年对自身群体诚信的满意度不高,存在较高的期望;青年认为在诚信影响因素中家庭教育最重要,其他因素依次是学校教育、社会氛围、法律法规等;青年遇到不诚信行为时,大多数青年采取隐忍的方式,绝大多数青年认为父母对其有过诚信教育,但仍有少数青年承认父母对其教育缺失;绝大多数青年认为父母对其不诚信行为采取否定的态度,但部分青年认为父母对其不诚信行为持中性和模糊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一、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及危害诚信本应是人们经济活动的基本伦理。但是,在现实经济活动中,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不断发生。在银行与企业、部门之间,一些企业、部门借贷不还,并以各种理由和方式拖欠、赖帐、逃废债务等,使资金运行严重受阻。这些失信行为不仅降低了经济金融活动的  相似文献   

6.
《会计师》2016,(12)
诚信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行为要求,但是会计不诚信现象却在当今社会屡见不鲜,会计不诚信行为给国家、社会、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需要从会计专业学习开始进行诚信教育,构建会计专业诚信教育体系,把诚信教育与会计专业紧密结合,从本质上改变会计人员的不诚信行为。  相似文献   

7.
对诚信纳税行为缺失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纳税是市场经济发展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分析诚信纳税行为缺失的原因,探讨诚信纳税行为缺失的对策,对建立诚信经济与诚信社会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会财会》2003,(4):40-40
2000多年前,孔夫子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60年前,潘序伦先生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是的,会计人一旦遗失了诚信,就会遇到与哈姆雷特一样的问题:生存还是毁灭! 信用投资的初始成本很高,并且还要不断追加投资,就像种树,总是比砍伐见效慢。这或许就是“信用沙漠化”的原因。但无论外部的信用环境有多恶劣,会计人也没有理由抛弃诚信,因为会计职业的生存假设便是诚信。如同医生,不能由于病人的品德不良而做出与救死扶伤相悖的行为,会计人也不能因“信用沙漠化”而放弃维护诚信的积极性。 诚信首先表现为一种伦理关系,即诚实正直的品德和持续稳定的承诺关系。当会计人能够合理地判断失信与守信的终极成本与收益时,自然产生维护信用的动机,因为守信如同没有存折的储蓄,可以收到  相似文献   

9.
当前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体,资金需求量大,而作为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渠道的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却不高,究其原因,有直接融资市场不成熟、投资机制不完善、破产机制不健全等社会因素,而整个社会的诚信不足、企业的诚信不足,亦成为影响银行对中小企业放贷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完善信用体系、化解信用风险、营造诚信环境,是疏通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企业诚信建设及其伦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海柱 《金卡工程》2009,13(5):154-155
诚信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伦理问题,它既关系到企业自身的发展,又与国家的建设、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当前,企业诚信缺失的问题也已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大问题。本文着重阐述企业诚信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析企业失信行为产生的原因和措施以及加企业强诚信建设的伦理意义,力图全面而深入地论述企业的失信问题和企业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11.
诚信的本质是一种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和趋利性将导致非诚信行为产生,而市场运行的平等性又会促进诚信机制的完善。我国当前经济领域存在较严重的诚信缺失状况,其成因非常复杂,主要有体制不完善、政府职能缺位、信用管理制度和法律不健全、失信惩罚力度小等。必须通过建立有效的博弈规则,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加强公民道德修养,强化法制建设等路径构建起有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机制。  相似文献   

12.
纵观古今,诚信向来是做人和社会文明的基本准则.然而,当前我国社会处于转型的特殊时期,在社会的不同领域,不讲诚信的行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建立以信用信息系统为核心的社会诚信体系,全面记录和高效传递信用信息,全社会形成对失信者的联防惩戒机制,是解决诚信缺失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为我国企业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企业得到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企业诚信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企业之间不正当的竞争愈演愈烈.虚假广告、虚假的企业财务报告、“以假乱真”的产品等企业“失信”行为充斥着国民的生活,“企业诚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重点研究诚信的经济性,通过文献研究、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静态博弈论等方法,来说明诚信对企业经济效益不可或缺的推动意义,让企业和政府更多的关注到诚信这一领域.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前市场交易中的失信(欺诈)问题不是少数人的机会主义行为,而是关于诚信的制度供给呈现短缺状态。诚信就是遵从惯例,兑现承诺,使交易行为合乎稳定预期,诚信供给不足,不仅仅是法律治理机制不健全或产权不明晰的问题,它与市场交易的发育程度有关,也受到社会信息结构的制约。诚信制度的供给需要在市场交易发育的基础上不断演进。  相似文献   

15.
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会计诚信是指会计行为的诚实守信,在现代会计中,坚持会计诚信是企业管理中不可获取缺的一部分,它也是企业得以长足发展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6.
王睿桥 《云南金融》2011,(7X):13-13
诚信,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会计诚信是指会计行为的诚实守信,在现代会计中,坚持会计诚信是企业管理中不可获取缺的一部分,它也是企业得以长足发展的重要媒介。  相似文献   

17.
顾功耘 《深交所》2004,(9):58-61
诚信,顾名思义就是诚实、守信用。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诚信从单纯的道德义务逐步上升为法律的要求。诚实信用原则是民商法中最基本的基本原则,是民事法律的“帝王条款”,是这些法律的“灵魂”。商事主体在自愿的基础上选择实施了某种法律行为,取得了其期望的权利的同时也意味着选择了相应的义务和责任,行为人就必须按照法律或约定的要求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故意不履行或者拒绝履行所承担的义务,就是一种不诚信的表现,行为人自然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上市公司,作为重要的商事主体,在其行为中履行诚信义务是对其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在现阶段,上市公司违背诚信的行为成为众所周知的事情。“诚信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宫涛 《黑龙江金融》2003,(11):51-52
诚信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和继续融资的先决条件,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第一推动力。然而国外的安然事件、施乐公司事件,国内资本市场暴露的银广厦、蓝田股份、东方电子等事件,无疑给人一种社会市场经济信用问题出现了危机的感觉,人们开始关心诚信,特别是会计诚信在社会市场经济中的作  相似文献   

19.
侯晓雪 《时代金融》2013,(36):11+14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计划经济形式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式转变,但在这社会转型的非常时期,由于制度的缺失和人们道德水准的下滑,诚信问题在社会的各个领域越来越突出。在财务管理中也存在着这种诚信失范的问题,财务丑闻时有发生,会计的诚信遭到质疑,本文将着重通过介绍会计诚信的内涵和现代会计行业中存在的诚信问题,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会计诚信在行业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使大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加大对会计行业的监督,提高会计诚信度,为建立诚信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努力。  相似文献   

20.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制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的要求。笔者注意到,国务院将政务诚信置于社会诚信体系之首,这与人们强调政务诚信在整个信用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及导向作用的认知是一致的。强调政务诚信的重要性,首先在于政务自身的特性,"政者,正也。"政府行为、公共权力的行使是代表民意而为,应以公共利益为其追求,不可偏私。要其归"正",当然不容其瞒骗。道理很简单,本应阳光透明的政务,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