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和区域就业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勤  吴利华 《世界经济》2008,31(1):78-89
本文旨在从产业和地区层面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竞争力对区域就业的影响。本文首先采用虚拟就业的方法过滤掉地区因素对就业增长的影响,同时假定就业初始水平相同,模拟各地区各产业的就业演变状况,分析就业初始结构对各地区各产业就业演变的影响;然后通过就业绩效指数分析地区产业竞争力对区域就业水平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就业增长率相同、就业初始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就业初始结构决定了就业演变的路径,地区初始工业化程度不同,就业演变的路径也不同。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所占比例和产业竞争力的差距是造成地区就业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宁波内部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过程各不相同,发展程度也不平衡,总体呈自南向北强度逐步增强的趋势。基于历史的原因,宁波经济一直被分为“北二市、中六区、南三县”三大区域加以研究。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与变差系数、区域发展均衡度等衡量宁波分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得出结论:(1)三大区域的分层基本合理;(2)近几年三大区域发展呈集聚状态,并且相互之间的差异程度有所缩小;(3)三大区块经济发展的差异来自于地缘优势不同和政策影响。并对宁波全市“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空间发展战略布局与区域划分之间关系及未来发展进行了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放弃了均衡布局的区域经济政策,代之以向东部沿海地区有效倾斜的政策。经过十多年的实践,我国的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区域经济差异和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意见分歧。本文在概括、总结对此问题不同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也有所提高,但是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城镇化水平也有所差距。文章利用聚类分析方法,依据城镇化水平和各地经济状况,将全国31个省市划分成5大类,分别对其特点和成因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经济发展水平、距城市群的远近程度都会对各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选取33个经济指标,从经济发展、教育和人力资源、交通及通讯状况及卫生及环保四个子系统综合反映江苏省各市的经济状况,使用SPSS对江苏省区域经济差异作多元统计分析。首先,对各子系统内部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并对各市的单个因子得分及因子综合得分进行排序;然后,提取四个系统中,对各市子系统因子综合得分做聚类分析;最后,对江苏省经济发展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潘义  王骑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9):156-160
文章通过经济、教育和人力资源、交通状况及医疗四个系统,共41个经济指标,使用 社会统计软件包对安徽区域经济差异作多元统计分析.首先对各系统内部指标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公因子,并对各市的单个因子得分及因子综合得分进行排序;然后,提取四个系统中,各市的因子综合得分作为新的指标,进一步作聚类分析;最后,利用聚类分析结果对安徽各省辖市经济状况进行总体评价,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特殊的三角图法、GIS技术分析法以及聚类分析法 ,从三次产业的产值结构和从业人员结构出发着手研究目前中国产业结构的状况、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演变轨迹和产业偏离度等空间差异 ,从而得出中国产业结构空间差异和演变的一些规律。产业结构的空间差异研究 ,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经济区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朱捷 《江苏科技信息》2011,(5):34-36,39
产业结构是产业间的关系结构。江苏省十二五规划提出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是今后5年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江苏省区域产业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地理位置因素、先发优势因素、交通因素、经济发展战略因素以及人文环境因素。文章通过对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产业结构差异及原因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对江苏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优化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智勇 《山东经济》2012,(6):129-137
区域差距问题是当前中国面临且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人力资本说、技术进步说和产业结构说是研究中国区域差异问题的代表性解说。通过把地理单元细化到地级市区域,可以看到中国区域差异细致的一面,从其模式的演变来看,一方面受到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和产业布局的影响,另一方面市场化进程也在不断地重新塑造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基于GLS面板数据回归结果,产业结构是导致地区差异的最主要原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地区差异。而导致产业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动因在于投资,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从促进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最大的区域差异在于东部和西部之间,故而要大力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的空间分布方面应该大力向西部倾斜,特别是在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以便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0.
孙烨 《特区经济》2011,(4):275-276
运用SSA模型对中国2001~2008年期间六大区域的就业增长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出各地的产业结构和区位因素对就业增长的影响程度,以此为依据,分析了中国六大区域在吸纳就业能力方面存在的差异和差异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基本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及库茨涅兹提出的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但表现出严重的结构趋同、效益下降及双二元结构问题。东部产业结构较中、西部发展成熟,但效益较低;中、西部产业结构变动快于东部,具有更强的演变动力;三大区域同时存在第一产业配置效率过低,资源未充分利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对区域产业结构状况的分析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引入刘再新教授的"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新疆的产业结构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78—2009年中部六省相关样本数据,从演变趋势、结构偏离度和回归分析三个方面对我国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目前中部地区处于工业化初级向中级过渡阶段,第二产业不断升级,但是不能有效的吸收劳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相差甚远,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协调性较差,就业结构的转换落后于产业结构的升级。结合中部地区实际情况,提出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艾敏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59-61,78
文章利用PCM模型分析了中国大陆31个省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市场结构与绩效,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总体绩效有所上升;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绩效正在下降,欠发达地区正在上升;地区间大中型工业企业基本处于完全竞争状态。各地区大中型工业企业销售额的增长并没有带来利润率的提高,企业负债结构不合理,国有资产增值水平较低,深层次体现了宏观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区域经济为出发点,制定了相应的指标衡量体系,采用基于时序全局立体表的因素分析方法??全局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新疆十五个经济区域自2003-2007年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比较不同区域间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各经济区域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换的能力;第二主成分则反映了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换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对新疆各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为新疆各区域的平衡发展提供了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形成及其趋同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区域产业结构是在计划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逐步引进了市场机制,同时也强化了地方保护主义和地区利益驱动,从而产生了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区域产业结构趋同会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消极影响,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本文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形成的历史、演变态势、趋同的危害和深刻的复杂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7.
胡峰 《新疆财经》2001,(1):26-28
地区经济增长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呈现出阶段性的演进,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产业结构体系的构成是随着经济增长而发生变化的.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地州区域产业结构转换综合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产业结构优化是促进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之一。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和均方差三种方法的组合评价法对新疆地州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了评价,并建立回归方程对新疆地州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计算了新疆地州产业结构转换速度与转换方向系数,把新疆地州区域产业结构转换方向划分为四种类型。通过多角度的计量分析,得出一些结论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增军  刘琳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2):59-62
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各国或地区之间的产业转移会促进彼此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又会反过来推动它们之间的产业转移.为此,文章从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和产业梯度转移的阶段性特征来考察我国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的现实基础,进而对我国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之间的互动机理及其效应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推动我国产业梯度转移和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