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总的方向和原则。但是应该承认,我们还没有根据十二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方向和原则,设计出一套符合“决定”要求的比较具体的目标模式图像。我们认为,要解决好目标模式和过渡模式问题,应该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追求的经济目标入手。我们沿着目标——目标模  相似文献   

2.
自1996年颁布《国务院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我国以农信社改革为代表的农村金融改革已进行十年。在这十年期间,农村金融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改革的大方向已基本确立。但是,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现有的农村金融体制逐渐暴露出许多与农村的新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难以满足农村经济的需要,农村金融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本文从分析我国农村金融现状、实际供求与制赵因素出发,探索中国农村金融改革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商》2015,(46)
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我国目前必须要做且要做好的一项工作,在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的背景之下,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既是一个突破口,也是一个难点和重点。经济发达镇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相比落后乡镇更加具有迫切性,因此本文选择经济发达镇为对象,探讨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本文对于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具体的探讨,阐述了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典型性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以期为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的提升带来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三、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 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建设好这一“工程”,难度很大。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基础不发达,各地区情形千差万别的大国进行改革,难度就更大。十五年的改革探索,尽管有曲折、有失误,但是,我国政府和人民坚持从自己的实标出发,大胆  相似文献   

5.
税制改革对商业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初探徐荣群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进一步作了具体规定。今年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工商税制改革力度大,涉及到税种的改革、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6.
一、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税制改革以加强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为基本目标税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是确立税制改革模式的出发点。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这一现实,决定了我国的税制改革应以加强税收的经济调节作用为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7.
1978我国正式提出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我国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改革从提出到目标确立历经14年。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明确不是一个早上的事情,而是多年艰苦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结晶。本文试图探析为何新时期仍要讨论改革方向问题?准确把握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又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明确“一放、二分、三加强”的改革重点。2001年棉花年度即将开始,围绕棉花市场和流通体制改革,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加深认识。一、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向1998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逐步建立起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棉花资源合理配置的新体制。”围绕这一改革目标,如何理解依靠市场机制建立棉花流通新体制?当前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改革的重点环节如何确定?这些都是不可回避…  相似文献   

9.
金融体制改革与企业制度创立邓采玉,练镜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问题,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和基本的改革大纲。两项改革的成败事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局,在实践中,仅靠任何一项改革单...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四年不平凡的探索历程。时至今日,改革的目标已经清晰,这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然而,当我们回顾这十四年改革历程,追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渊源时,便会发现,乡镇企业是中国市场经济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1.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在宏观上表现为,国家经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在微观上表现为,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以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而这两方面的重大改革,必然成为我国统计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依据.如果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了我国今后的统计模式,那么也可以说现代企业制度将决定这一模式所应具备的各个特征,它们的有机结合,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需要的统计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人们如何得到收入,这收入由什么来决定,这是经济体制中最带根本性的问题。人们取得收入的规律决定了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人际关系。1993年我在海南的一次国际会议上曾经说过,如果我们每一个人的收入都从要素市场上得到,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就算完成了。现在我国的劳动市场已经颇具规模,大多数工种的工资  相似文献   

13.
"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伟大、空前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各种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完全有可能会葬送整个改革开放的大好前程和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实行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错过了改革时机,革命或动乱就会到来。能否及时有效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将成为了决定中国命运的最大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 本文将就企业理财主体模式的选择、实践途径等问题进行探讨。这些问题都是财务管理的基本问题,如果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含糊的话,就无法对经济体制改革给企业财务带来的变化有个正确的认识。企业理财主体模式的选择经济体制改革以后,企业财务活动中的经济利益关系,将涉  相似文献   

15.
试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财务管理目标是财务管理基本理论问题之一.我国财务理论的发展是伴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而发展起来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不可能脱离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一背景,不可能脱离多种经济成份共存这一客观现实。因此,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应在遵从统一总目标的前提下,允许在不同类型企业中,其具体实现形式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在这个背景下,国务院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10个领域50项年度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重点任务。该文件的出台对于破题结构性改革至关重要。一、改革攻坚年的"四个突出"《意见》总体要求提出,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更加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加突出问题导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7.
商业改革的目标模式 商业改革是从改单一渠道改为“三多一少”开始的,但“三多一少”作为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又具有许多不明确性,后来,人们又将其定为“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商品自由流通”。1992年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下,许多专家学者深入探索“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商品自由流通体制”的实现形式,探索许多具体问题,如卖方市场与买方市场、开拓农村市场、商品交易市场、市场秩序等问题。 (一)从单一渠道到“三多一少” 改革初期就有过个体经济和长途贩运的争论,即姓“资”姓“社”的争论。1981年针对中国商品流通渠道过于单一的特点,有人提出“多条流通渠道势在必行”的观点,“为了改革中国商品流通体制上统得过多、管得过死等缺点,应该实行多种经济成份、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济方式、减少流通环节(后来简称为“三多一少”)的商业体制”。“三多一少”是针对中国传统的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治制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是基本适合的,确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必须反思历史并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出发,抓住当前利益协调的艰巨任务。纵览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已在事实上塑造了民主与法治相融合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模式,这既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又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应然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9.
流通体制作为经济体制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改革的步伐、方向必须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方向相适应。如果说,经济体制改革中有目标模式和过渡措施的区别,那么,流通体制改革必然也应有目标模式和过渡措施的区别。众所周知,目标模式的选择固然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但选择的依据不是一时一地的特殊情况,而是立基于对社会主义客观经  相似文献   

20.
30多年前我国全面经济改革是从流通领域开始的,带来了整个经济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大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制化营商环境。这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流通领域深化改革做出的战略部署。其改革内容和目标与30年前以及后来所有的改革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前的改革都是流通业自身的改革,而这一次提出的改革是整个贸易流通业体制上的改革。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制化营商环境"的深刻涵义,进而有力地推进改革,真正建设好法制化的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