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下滴灌灌水器堵塞特性田间评估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以运行2年的日光温室番茄地下滴灌系统为对象,通过对灌水器流量进行测试,分析了滴灌带埋深、施肥次数、施肥量和土壤层状结构等对灌水器堵塞程度及灌水均匀性的影响.滴灌系统包括滴灌带埋深为0、15和30cm的33个小区,2年累计施肥次数的变化范围为0~19,累计施尿素量变化范围为0~1 023kg/hm2.结果表明,运行2年后地表和地下滴灌灌水器发生了轻微堵塞,其中流量降低超过25%的灌水器占2.7%,完全堵塞的灌水器占2.1%;施肥次数、施肥量和土壤层状结构对堵塞的发生没有明显影响,地表滴灌比地下滴灌堵塞略为严重;未发现根系入侵造成的灌水器堵塞.对发生堵塞灌水器在系统中的位置进行调查后发现,大部分堵塞灌水器位于毛管的最末端.为了定量评价灌水器堵塞程度对灌水均匀性的影响,建立了灌水器流量变差系数与流量降低百分数之间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灌水器流量均匀系数随堵塞引起的流量降低百分数的增大而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2.
滴灌系统的防堵塞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探讨了滴灌系统堵塞的主要原因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侯鹏  肖洋  吴乃阳  王海军  马永久  李云开 《水利学报》2020,51(11):1372-1382
传统的黄河水沉淀-过滤系统存在沉沙池建设成本高、过滤器频繁反冲洗能耗高等问题,让更多的细颗粒泥沙随水流排出灌水器体外是解决黄河水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的新思路,而摸清泥沙在黄河水滴灌系统内部的淤积特性以及灌水器结构-淤积泥沙特性-堵塞特性参数间的相关关系是探索其排沙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本文在河套灌区开展了黄河水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原位试验,系统分析了6种内镶贴片式灌水器内部细颗粒泥沙含量及粒径分布动态变化特征,探索了三者间的级联关系。结果表明:进入灌水器内部的泥沙99%以上可以排出体外,淤积在灌水器内部的泥沙以粉粒为主、砂粒次之、黏粒最少。随着灌水器堵塞加剧,内部淤积泥沙的黏粒、粉粒比例相对降低,而砂粒比例相对增加,泥沙进入灌水器后存在聚集等行为,使得灌水器内部淤积泥沙粒径明显高于毛管入口。泥沙比表面积淤积量、粉粒比例、砂粒比例、D50、D95对黄河水滴灌系统Dra、克里斯琴森均匀系数CU影响显著(p<0.05),不同灌水器淤积泥沙粒径明显不同,D50与灌水器结构无量纲参数(流道宽深比W/D、面积长度比A1...  相似文献   

4.
烤烟滴灌把灌溉水在输水过程中以及田间渗漏及蒸发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变水浇地为水浇烟。滴灌比不灌增纯效益12510元/hm2,单方水纯效益10.43元。烤烟滴灌在大旱之年达到了节水、增产、增效、省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滴灌灌水器迷宫式流道内部流体流动特性分析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李云开  杨培岭  任树梅  杨玲 《水利学报》2005,36(7):0886-0890
选取目前中国农业灌溉领域中最为典型的六种迷宫式流道滴灌管,利用精密读数显微镜与AutoCAD技术相结合的测量方式测定了流道几何参数,利用自行研制的灌水器水力性能测试平台测量了六种滴灌灌水器在不同压力条件下的自由出流流量,并研究了灌水器流道内部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低压运行对灌水器的水力性能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流道断面统计平均流速在0.08—0.90m/s之间;迷宫式流道内部流体流动的雷诺数R,为105—930,层流和紊流的流态转捩的临界雷诺数比常规尺度流道的值要小,低于255。  相似文献   

6.
齐肖华 《陕西水利》2014,(2):171-172
滴灌系统中,灌水器的选择关系到灌水均匀性和工程造价的问题.灌水器的选择需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本文论述了在灌水器选型时需要考虑的一些主要因素,为滴灌系统设计者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7.
冬春干旱是制约昆明地区苹果产量和苹果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探索苹果生长发育的需水规律和节水灌溉效果,在昆明大板桥园艺场进行了苹果滴灌试验,试验得出了昆明地区成龄苹果年需水量约750mm,开花授粉期日需水量约为3mm,滴灌比地面灌节水45%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室内模拟试验确定河流纵向扩散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几何相似原理,在不同流量、流速条件下,以室内模拟试验求得纵向扩散系数,所得结果与同条件下现场分析计算的结果基本上一致,与国内外相近条件和经验计算值接近。室内模拟试验法不仅克服野外条件下示踪剂投放和测试条件的不便,还能够更好地研究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污染物的扩散运移规律。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低压小流量滴灌和传统滴灌系统在大田种植加工番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低压小流量滴灌系统压力小、省工、能耗低、提高了灌水均匀度等诸多优点,特别适合将要大面积推广的自动化灌溉系统,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12.
彭楼引黄灌区改革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城市彭楼引黄灌区地处鲁、冀、豫3省交界地带的徒骇河、马颊河上游,自河南省范县彭楼引黄闸引水.设计灌溉面积13.33万hm2,引水干渠总长91.9km(其中莘县段78km)。设计引黄入鲁流量30m3/s,设计年引黄水量3.98亿m3。重点解决莘县、冠县干旱缺水问题,是与该灌区中小型蓄水工程联合灌溉的大型灌区。  相似文献   

13.
针对引黄灌区水沙资源合理利用问题,文章开展了50m3/hm2、900m3/hm2、1050m3/hm2、1200m3/hm2灌水定额下的盐碱地改良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引黄灌水对盐碱土壤进行改良,可有效减少粗粉粒含量占比,增加细砂粒、细分粒以及黏粒的占比;灌水定额越大,对泥沙入渗深度和土层颗粒级配的影响程度越大,改良效果也越好,土壤保水保肥性能越佳,越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建议最佳灌水定额应根据当地农作物生长发育需水情况进行适当调配.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温室番茄膜下滴灌灌水定额和灌溉制度, 开展温室番茄膜下滴灌条件下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通过不同水分条件对番茄生理指标、 耗水量及产量影响试验, 试验表明, 温室番茄土壤水分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番茄生长, 采用膜下滴灌灌溉技术, 番茄田间持水率灌溉下限: 苗期控制在50%~60%, 开发座果期控制在70%~80%, 成熟采摘期控制在60%~70%, 番茄生育期需水量354.3mm, 苗期、 开花座果期、 成熟采摘期日均耗水量分别为1.54mm、 3.31mm、 2.54mm. 试验结果可为温室番茄生产提供灌溉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宁夏引黄灌区水资源利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宁夏引黄灌区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是:①灌溉水有效利用率低;②排水不畅、地下水位偏高,造成土壤盐渍化严重,中低产田面积大;③水价低于供水成本,不利于节约用水;④水资源污染现象严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的水资源高效利用对策是:①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灌区管理体制和农业水价体系;②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和作物布局;③合理开发地下水,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④加快灌区节水工程改造速度;⑤加大灌区水污染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16.
膜下滴灌技术是一种既节约水资源又能适时调控土壤水盐运移的灌溉技术,在新疆已得到普及推广。在田间情况下,研究盐碱地膜下滴灌土壤水盐变化规律,对合理控制盐碱地土壤盐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灌水时间和灌水量的增加,盐碱地上层土壤水盐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待灌水期结束后,盐分又逐步回升。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地区冬小麦微咸水灌溉制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6,(8):140-144
合理开发浅埋区地下微咸水用于灌溉不仅可以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而且可以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减轻土壤次生盐碱化,改善作物生长的水土环境。选择淡水资源紧缺、地下水埋深浅、土壤水盐运动剧烈的黄河三角洲地区,基于FEFLOW软件建立了引黄灌区的水流与溶质运移数值模拟模型,并应用率定和验证后的模型对多种微咸水(矿化度为2~5 g/L)灌溉方案进行模拟,综合考虑地下水位临界深度和冬小麦生育期耐盐极限,确立了较优的微咸水灌溉制度,包括一次性灌足关键微咸水、微咸水与淡水混合灌溉、微咸水与淡水轮流灌溉三种灌溉方式。  相似文献   

18.
从黄河三角洲自然地理条件出发,结合该区黄河来水日趋减少,且近年又多有断流发生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黄河三角洲灌溉水源紧缺的对策:修建平原水库,搞好渠道防渗,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做好计划用水,推行蓄淡压盐、种植旱作物等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黄河流域实行可交易水权制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关技术基础的建立和技术手段的完善。其中包括开发各种适用的引水测量技术,建立引黄灌溉渠网流量自动监测体系等。目前,对干渠和支渠流量的测量主要采取4种方法:①采用流速仪和水尺量水;②利用水位一流量关系曲线量水;③利用现有水工建筑物量水;④利用特设量水设备量水。引黄灌溉渠网流量自动测量技术包括:干渠流量自动测量,支渠流量自动测量和斗渠、农(毛)渠及以下渠道流量自动测量。GSM/GPRS网络功能的不断增强,为引黄灌溉渠网流量自动监测管理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引黄灌区基础信息的特征,按照专业类别、主题、动静态3个分类层次,对引黄灌区基础信息进行分类与组织,把引黄灌区基础信息分为13个专业大类,37个主题,110个动态信息类。引黄灌区基础信息分类方法及分类结果,是引黄灌区信息化工作的基础,对引黄灌区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