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乡村干部与农民最接近,每一件工作都与广大群众悉悉相关。如何帮助农民尽快致富,走市场化、信息化、科技化、产业化之路,把农民引上市场,为农民寻求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致富之路。乡村干部炼就“近市眼”,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乡村干部所应必备的素质。农业结构调整、特种养殖、绿色农业等等,都要靠市场的支撑和认可。盲目而又不切实际的结构调整和扩大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浦13区星旬镇在农业综合开发连续立项扶持下,坚持走连片规模开发之路,立足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改善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等高效农业产业,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进程,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3.
时下有人这样说,农民不见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不动心。在历次结构调整中,任凭乡村干部喊破嗓子,也很难让大多数农民主动参与结构调整,而往往是看到别人种啥赚了钱,自己才开始效仿。可是,这时市场商机已经逐渐丧失,待到自己的农产品成了规模后却又丰产不增收,于是也就出现了“前面种,后面砍,农民损失成循环”的现象。而在一次次的结构调整中,总有部分农民先知先觉,善于洞察市场需求,抓机遇迎难而上,带头试种新品种,结果是收获多于风险,成了率先致富的“领头雁”。值得注意的是,在历次结构调整中,这些先知先觉的农民既要应对市…  相似文献   

4.
17.乡村干部和农民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如何开拓市场?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从本质上说就是发展市场农业。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生存的根本。实践表明,市场开拓好的产业化组织,其发展就顺利,效益就好,带动和辐射基地农户面就大;否则,生存就遇到困难。因此,乡村干部和农民在发展产业化经营中要十分注意开拓市场。   (1)增强市场意识,开拓大市场。由于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于初步发育阶段,在农村缺乏市场经济的知识、意识和运用能力,因此,对广大乡村干部和农民来说,转变观…  相似文献   

5.
乡村干部是农业结构调整不可缺少的组织者,其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调整步伐快慢、水平高低和效益大小。当前,一些地方农业结构调整中仍存在“不敢调、不会调”现象,乡村干部工作不到位、服务不到户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统一认识,提高能力,宽松环境,落实责任。   一、统一乡村干部工作到户的认识。重点要抓住“三项教育”,提高干部工作到户的自觉性。一是要教育干部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看待工作到户的要求,充分认识到帮助农民解决结构调整中的具体困难,就体现了对人民负责和人民利…  相似文献   

6.
体制转轨和买方市场的全面形成,为我们加快调整和改善经济结构,带来了新的契机,明确了主攻方向。突出农民增收,把农村经济调"强"。要围绕农民致富奔小康,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切实解决农业生产周期长而市场变化快,造成调整滞后和产业趋同的问题,增强结构调整的预见性和自觉性。要以市场为导向,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手段,改变巢南、巢西的双季稻种植模式,不断淘汰低劣品种,生  相似文献   

7.
加快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江苏省建湖县大力整合优势要素,按照"五个一"创建要求,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向产前科技研发、产中规模经营、产后加工流通等全产业链条延伸,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发展与农民致富双赢。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产品入世,为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开拓了更加顺畅广阔的渠道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更多更有利的机遇。因此适应沈阳市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发展外向型农业,发展出口蔬菜产业是更快使农民致富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农业已步入科技时代.农民要致富更离不开科技。但是,农民在走科技致富之路时.应该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去年冬天,某乡在调整种植结构时,令几个村在长着麦子的大片良田里毁田建蔬菜大棚,但因种植技术没掌握,再加上农产品价格下滑,结果村民没赚到钱。今年春,乡里又规划让这几个村长菊花,不少农户因"吃过苦头"而产生低触情绪,于是,乡村干部强令:如不长菊花,其它任何作物都不准种。结果造成部分村民搁田抛荒。乡村干部是农村致富工程的最直接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他们从提高作物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出发,调整粮经作物比例、引种优质高产品种是对的,但是,不考虑天时、地利,不考虑土壤、水质、气候等地理环境差异,看人家种啥养啥赚钱,也跟着种啥养啥,东施效颦,不仅无助于农民增收,反而会坑了农民。市场需要的,效益高的,才是农民愿意种的,让农民尝到结构调整的甜头,农民才会愿意听从调整。农民最怕的、最不  相似文献   

11.
怎样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功能,促进经济较薄弱地区传统农业和农民传统的经济理念与现代化市场经济有效对接,实现农民增收,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结构调整难、致富难的问题,需要针对本地特色、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12.
农业结构调整动力与机制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徽省芜湖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业结构调整一直面临着农民“不敢调”、“不愿调”、“不会调”等难题。从1999年9月起创造性地实施了以农业科技示范能手和农村致富能人为核心的“酵母工程”,选拔培育了一批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能人大户作为“酵母”,通过其示范与辐射作用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破解了农业结构调整原动力不足和运行机制不完善等难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3.
农民是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民在结构调整中的主动性还不强、积极性不高。对此,政府应转变工作职能,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当好引导者、服务者和扶持者的角色。一、宣传示范,引导农民调整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民是主体,政府是主导,政府要通过宣传发动和典型示范等途径,引导农民积极主动地投入农业结构调整的大潮。1、靠舆论引导。政府要充分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等宣传媒介和各种会议,层层发动,大张旗鼓地宣传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农民中营造想调整、议调整、干调整的氛围,使农民形成这样的共识:唯有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才能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变成货币,才能使辛勤的汗水化为致富的甜水,从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江苏省仪征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合理配置丘陵资源,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节约型农业,初步形成了具有丘陵特色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为统筹城乡发展、致富农民发挥了重要作用.2004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3.88亿元、农业增加值7.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分别比"九五"期末增长26%、27.6%、38.9%.  相似文献   

15.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最佳途径,产业化中形成的各种类型龙头企业、重点大户对扶持农民致富具有很强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龙头企业对农产品进行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开展农民创业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河南省依托省属涉农高校和骨干职业院校开展农民创业培训,把农民请进大学接受系统学习,由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给农民进行授课、辅导,积极推进创业农民与农业院校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共建,在创业农民和专家团队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合作,凭借强有力的技术和智力支撑,帮助农民提升创业发展水平。在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帮助农民创业致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支持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钟祥市是全国衣业百强县(市)和全国效益农业试点县(市)。近年来,该市农村金融部门顺应市场经济新形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目标,改进金融服务,增加农业贷款,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靠调整致富。1996年以来,该市农行、信用社优化信贷资金配置,提高农业贷款科技含量,累计发放8.4亿元支农贷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并收到了一定的实效。在农金部门  相似文献   

18.
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实证分析了1999年启动的农业结构调整政策对农民增收的效应。结果表明,近一轮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业市场化进程,提高了农民收入的货币化程度;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农产品市场交易量不断扩大,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收入始终保持增长;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户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现金纯收入增长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为了实现通过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关键在于通过推进农村相关制度创新,改善交易条件,促进农产品市场交易持续、稳定扩大。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全国农村都在进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究竟如何才能把结构调整好,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供有关方面决策参考。一、围绕市场搞调整,结构才能越调越“活”市场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载体,农业产业化的一切经济活动最终都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只有围绕市场搞调整,才能越调越活,具体来说,要从三方面入手,处理好“三性”:1、瞄准市场,发挥三方面积极性。一是充分发挥农民的自主性。要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依法保护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生产经营主体地位,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把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自主权真正交给农民。种植业究竟种什么…  相似文献   

20.
农民是市场的主体。近来各级政府都在强调,农业结构调整要让农民当家。当前,旗帜鲜明地提出“让农民当家”,有助于解决不少基层干部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的“越位”问题。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也要防止出现少数干部产生消极心理而导致的“缺位”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