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公司大股东控制权私人收益理论的起源、发展和当代学者关于其收益理论的新观点。早期企业理论认为分散的股权结构导致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高管人员掌握实际控制权而可以违背股东意志,获取私人收益。现代企业理论通过驳斥"剩余索取权"理论,提出控制权私人收益,即控股股东能够单独享有某些收益,该收益并不在所有股东之间按照出资比例分享,是通过对控制权的行使而占有的全部价值之和。此后,本文介绍了控制权收益理论的合理性受到当代学者理论支持,提出了"超控制权收益"概念。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控制权私人收益和大股东侵害的理论做了修正,得出控制权私人收益=合理控制权私人收益+超控制权私人收益,其中超额控制权私人收益表现为大股东对小股东利益的侵占。发现,大股东通过控制权共享收益和控制权私人收益,实现了"公司有业绩、大股东有超额回报"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3.
企业控制权收益的激励效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企业剩余控制权是企业的重要决策权。在现代股份制条件下,企业剩余控制权发生了从股东向经理手中的转移,经理由此获得了相应的控制权收益。控制权收益对于企业经理也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相对于剩余索取权来说,其激励效果并不持久和可靠。为此,我国国有企业应重新建立起剩余控制权与索取权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企业剩余控制权是企业的重要决策权。在现代股份制条件下,企业剩余控制权发生了从股东向经理手中的转移,经理由此获得了相应的控制权收益。控制权收益对于企业经理也具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相对于剩余索取权来说,其激励效果并不持久和可靠。为此,我国国有企业应重新建立起剩余控制权与索取权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郭鹰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4,(6):50-53
控股股东攫取控制权收益是有成本的。本文通过模型分析发现,控股股东在自身效用最大化目标下达到均衡时,单位控制权收益所产生的控制权收益成本与该单位控制权收益本应与其他股东分享的部分相等。当控股股东的股份比例上升时,控制权收益下降,公司价值上升;反之,当控股股东的股份比例下降时,控制权收益上升,公司价值下降。当外部制衡力度上升时,控制权收益下降,公司价值上升。因此,各种加强外部制衡力度的措施,将有效制约控制权收益,从而达到保护小股东权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周荃 《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1):15-18
本文认为不确定性导致产权中的控制权及其重要 ,控制权是企业产权的主要权益 ,而所有权是控制权之和。本文在分解企业产权权能的基础上 ,对经理层次控制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丽端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股权结构影响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获取,合理的股权结构应该为:在适度集中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内部股东、外部法人或机构股东和社会公众股三足鼎立、相互制衡的局面,从而限制大股东为了谋取控制权私人收益而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9.
合理配置公司控制权并促进控制权的流动,以提升公司绩效的方式,正在成为理论界和公司实践中关注的中心问题.高科技上市公司的高风险、高投入、高收益等特性及其发展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因此,针对高科技行业控 制权问题进行理论剖析,对控制权和高科技上市公司控制权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改进高科技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徐德信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本文命题的提出,直接缘于张维迎与周其仁关于控制权回报的积极与消极之歧见。所给出的解释是,经理在相应控制企业中投入较多自有人力资本,就形成积极激励,反之则带来消极激励。这一假说的背景是公有企业控制权,它最初由强权安排,后来由交易界定。由交易界定的控制权安排,处于各有关当事人的博弈状态,其中存在着控制权的公共领域,能否控制企业取决于这个公共领域利用上的比较优势,占优者一般为企业自有资本的较大投入者,他因此获得的担保为他成功地实现公共领域的利用。所以,投入较多人力资本的企业经理获得企业控制权,并形成激励的自增强机制;反之,由政府投入而获任命或者较少投入人力资本于企业的经理,则把控制权当作谋取在职利益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股份公司上市,股份公司的上市行为势必对公司产生许多的影响.本文从股份公司上市行为对控制权收益影响的角度出发,利用改进的控制权收益模型,通过影响控制权收益的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以我国2004-2005年新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和研究由于股票上市行为对于控制权收益产生的影响,进而对控制权收益做出客观、正确的衡量和评价. 相似文献
12.
作为公司治理研究主题之一的控制权私有收益对企业的双元创新平衡有着重要影响。利用深圳证券交易所2008-2014年民营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数据,探讨了控制权私有收益对企业双元创新平衡的影响以及公司治理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控制权私有收益越大,企业的双元创新平衡越差;公司治理将弱化控制权私有收益与双元创新平衡之间的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舒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23(2):45-50
通过2003—2007年沪深两市812起非流通股转让事件估计我国控制权私有收益。研究发现,我国证券市场整体控制权私有收益水平达17.87%;ST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高达31.38%,远大于正常经营公司的15.06%;关联交易控制权私有收益达20.03%,高于非关联交易的15.98%。41宗配对样本控制权私有收益平均水平达9.20%,正值比例为41.46%。独立样本2003—2006年控制权私有收益水平呈逐年递增趋势,2007年略有下降;正常经营公司和非关联交易公司变化趋势与其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15.
高山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7,(2):45-47
财务控制权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通过财务控制权的最优安排,应该达到既能最大限度地激励经理人员的积极性,又能防止出现经理人员侵蚀股东利益的现象。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企业剩余的模型,并对该模型求解,得出企业最优财务控制权分配比例的表达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企业财务控制权分配的各因素及其影响作用和程度。 相似文献
16.
运用变化模型,选用总资产收益率(ROA)作为企业绩效衡量指标,选取2000年至2008年间发生控制权转移的242家我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控制权转移、资产重组以及首席执行官(CEO)更替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控制权转移后公司绩效不仅没有得到改善,而且还有恶化的倾向;资产重组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而CEO变更对企业绩效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单纯的控制权转移及随后的CEO更换并不能改善企业的绩效,而只有通过资产重组改变资产质量和发挥资产的协同效应,才能改善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17.
控制权是影响公司资本结构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影响尤其重大。综述评论资本结构理论中的三大分支,即代理成本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控制权理论,着重评述控制权理论中不同控制权的分配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影响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是处于控制权地位的管理者。由于管理者的利益来源不同于其他国家,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征明显区别于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18.
控制权私人收益问题伴随公司法人制度的产生而出现,并日益成为公司治理上的一个难题.国外有关控制权私人收益的探讨和立法规则很少针对国有公司,因而国外的理论和经验用于分析中国的国有公司往往难以获得令人信服的结论.围绕着中国国有公司控制权私人收益问题,出现了高度集中的股权结构却产生了内部人控制、激励机制加剧控制权私人收益、否认控制权私人收益将不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这三个逻辑上的悖论,从而在理念和现实两个方面都导致中国国有公司的治理困局.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必须正视中国国有公司在价值目标和市场地位等方面的独特秉性,立法上对因内部人控制而产生的控制权私人收益问题则不能有丝毫的迁就.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的控制权状态下,监督者、被监督对象以及监督成本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在实施监督行为时,应在付出的监督成本与可能引起的收益之间进行权衡。 相似文献
20.
齐明亮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2,(2)
现代企业理论把企业当作以权威方式来配置资源的特殊装置 ,却没有真正解释权威的来源问题。企业所有权观点认为企业所用不等于企业所有 ,企业的权威来源于其所拥有的资产 ,企业的控制权相应的由权益的所有者享有。在此基础上 ,我们探讨了控制权的本质与内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