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东亚共同体符合全球区域一体化潮流趋势和东亚地区国家的共同利益,是中日两国发展的需要.然而由于日本模糊的历史态度、中日之间对东亚共同体机构的分歧以及美国干预等因素都阻碍了中日合作构建东亚共同体的进程.为促进中日合作,进而早日实现东亚共同体的理想,东亚各国对于日本侵略历史应形成共同的历史记忆,中日两国应该努力摒除分歧,寻找更多的共同利益,共同创新东亚一体化机制问题并努力发挥美国在东亚一体化过程中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2.
3.
日本作为亚洲数一数二的经济强国,一直致力于创造东亚共同体,本文就日本政党提出的东亚共同体的整个来龙去脉是如何做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球化加速发展与东亚区域化深入发展交相呼应,不断推动东盟+中日韩("10+3")机制以及相应区域机制出现新势头。如何从理论上理解东亚区域化、如何在实践中推动东亚一体化发展,成为人们不断深入探讨"东亚共同体"构想的契机和动力。作者立足于全球化、区域化、全球治理以及区域治理的理论思考,改变以往过分强调"大国中心"、"权力利益至上"、"冲突纷争主导"的思维方式,以中日关系为重点,以东亚区域的结构分析为基础,对"东亚共同体"构想进行一次理论与实证的考察。由此得出以东盟为中心的"反向辐射双重结构"的分析结论,阐明了东亚区域化目前的特殊结构特征;通过对中日两国在东亚区域化进程中的地位、作用的实证分析以及如何摆脱当前的困境,推动两国关系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层面真正得到全面改善所提出的建议,使中日两国确立和平对话、友好合作的关系与机制,共同致力于建设性地推进"东亚共同体"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东亚共同体的兴起与消退,暗示了仪靠经济一体化带动东亚共同体建设的方法存在缺陷。东亚究竟有无结成共同体的可能,虽然不能忽视经济等领域合作的推动作用,但最终取决于该地区能否成功形塑东亚身份认同。东亚二元格局的形成加剧了东亚身份认同建构的复杂性。日本身份认同问题成为建构东亚身份认同的最大瓶颈。研究东亚共同体建设,不应仅囿于既有的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有必要参考心理文化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合理有序、切实有效地建构东亚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6.
建立东亚共同体的利弊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洪 《特区经济》2011,(3):89-90
长期以来东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一直落后于其他地区,随着东亚地区合作的深入发展,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构想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东亚共同体概念的产生和发展,指出了目前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有利条件。但迄今为止,东亚共同体还只是一个初步构想,它在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又必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贸易区域一体化浪潮席卷世界的时候,当今全球经济最为活跃的东亚地区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却很落后,尚未建立与欧美相匹配的自由贸易区。始终被排斥在欧美的区域集团之外的日本试图以现有的东盟为基础,建立以日本为中心的东亚共同体,保证日本在世界经济格局中重要一极的地位,同时牵制中国。民主党上台后意欲加速东亚共同体的建设。要达到该目标对日本来说面临巨大挑战。本文将从八个方面对此作深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因东亚地区区情复杂,加上构建东亚共同体也是一个复杂的艰巨工程,有关各方在参与范围、对象等问题上存有分歧,为此东亚共同体建设只能是区域合作的长远目标。从发展趋势看,10+3应该成为共同体的基础,中日韩应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与区域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政策协调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10+3在区域金融安全网络上已取得诸多成果,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中日两国更是加强扩大了金融合作。2012年9月,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导致中日关系急剧恶化。当前,这种恶化已开始阻碍企业之间的商务活动、民间交流以及各个领域中的合作。中日双方的政治领导人不应只着眼于争论钓鱼岛主权,而应该从更高、更广的视野来交流确保东亚和平稳定的大构想,并且说服各自的国民。还需要很多学者从权力政治的角度去研究国际政治,描绘可供选择的理想蓝图。  相似文献   

10.
2012年浙江经济工作的布局重点是什么?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1.
王维 《环球财经》2010,(6):66-66
2010年5月29日,中日韩领导人第三次会议在韩国召开,韩国媒体称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等问题是三国领导人会议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本次会议之前,整个5月份已密集地排满了“中日韩”三国间的政府交流,5月2日“东盟与中日韩(10+3)财长会”、6日“中日韩自贸区联合调研首轮会议”、  相似文献   

12.
2009年9月21日.日本新首相鸠山由纪夫向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按照欧盟横式建立东亚共同体的构想,明确表示了希望把东亚共同体建设成亚洲版的欧盟,井先后在联合国大会演说、就职演说以及其他场合多次谈及东亚共同体。从此东亚共同体这个课题成为了东亚各国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3.
文章基于对西方混合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分析,明确界定了西方混合经济理论的定义,探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教训和现实的不和谐因素,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谐社会经济基础的实现形式是发展混合经济。  相似文献   

14.
2008年6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编辑部共同主办的题为"东亚共同体:制度构建与区域认同"的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政法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中央民族大学、湘潭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的专家及学者应邀与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与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金熙德分别主持了本次会议。与会学者从国际关系理论以及经济与文化的视角对东亚共同体构建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务实的探讨与交流,现以笔谈的方式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高艳 《中国经贸》2015,(6):116-116
“三农”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和政府工作的重点,应该加强其研究。文中对农村金融发展水平衡量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农村经济基础对金融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进一步加强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城乡关系的经济基础与城市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引言对新中国近半个世纪城乡关系的发展与演变应当做出怎样的分析和理论评述,不仅直接关系到对历史上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理解,而且,对今天以至将来的国民经济运行政策的把握也至关重要。新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主线是工业化与城市化。从一般意义上讲,工业化与城市化是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并完成的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应当是在此之后的一个更高层次的生产方式形态。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只能首先发生于欧、美这样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并且要同时发生。但由于当时特定的国际条件和中国国情,使新中国“由…  相似文献   

17.
曹玲 《中国经贸》2014,(3):170-170
本文通过对中日韩“东亚共同体”构想的阐述与比较,得出在建立“东亚共同体”过程中,中日韩三国在成员国的范围、构建模式、主导权以及美国的因素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分歧以及共同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工作即是人的思想工作,它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开展的,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本阶级的利益。虽然它是人们的非物质精神活动,但它是连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纽带。可以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有了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动,有积极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行动。思想政治工作曾经在战争年代及和平时期为我党各项工作取得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天,面对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课题和任务,同样,我们也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农村社区是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出现的新生事物。在"村改居"的推进转变过程中,农村社区建设遇到了诸多新矛盾、新问题。如何奠定农村社区建设的经济基础、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当前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将对当前农村社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性地区主义实践形成潮流,但东亚共同体议程在美国的干涉下受到挫折,地区自主性被否定,维持着美国霸权的"政治东亚"概念即亚太化的东亚。从东亚的政治发展史和地区主义思想史来看,古代帝国权力具有一种自在的文明共同体意义,但近代以后的军事帝国主义、政治霸权主义模式强迫性地造成东亚的战争与分裂,日美同盟主导的冷战体制阻碍着地区主义价值共识和政治认同的形成。东亚地区政治的分裂在近代表现为列强的军事殖民主义战争;在二战后表现为中国、朝鲜半岛的分裂化和中国海洋周边的美国军事基地化;美国根据"中国威胁论"保持围堵性军事基地,从而获得压迫中国、保护台湾地区、驻扎日、韩的霸权利益,日本则作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工具获得了回避战争责任、扩大海洋岛屿控制的次级利益。在被美国亚太化的"东亚"政治格局下,中国是最大的利益受损者,因此应该积极探讨符合中国尊严和利益的东亚地区主义议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