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危险驾驶行为有巨大的社会危险性,刑法修正案(八)将飙车、醉酒驾驶等危险驾驶行为纳入刑法打击的范围,迎合了社会公众要求打击此类行为的舆论。但是,单独设立危险驾驶罪有悖刑法谦抑性,会造成刑法规范之间的不协调和实践操作上的困难。通过解释和完善现有刑法规范,完全可以满足对高危驾驶行为进行刑事处罚的需要。因此,在刑法中单设危险驾驶罪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刑法修正案八》第22条将危险驾驶入刑,其中醉酒驾驶是危险驾驶的表现形式之一。这说明,立法者已采取了刑罚预防的方式来规范醉酒驾驶行为。然而,醉酒驾驶犯罪自身的行为特征决定了情境预防在预防此类犯罪中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司法实践中,只有借鉴情境预防的相关理论,引入情境预防的相关措施,才能更好地预防醉酒驾驶犯罪。  相似文献   

3.
张宇 《商》2014,(14):116-116
刑法的谦抑性是一种原则和精神,体现了“慎刑”的思想,要求刑法对社会生活的介入必须谨慎。近年来,醉驾行为泛滥,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交通事故,对公众的生命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刑法修正案(八)》将醉驾行为纳入刑法的规制范围,社会各界对醉驾行为是否一律入罪问题一直存有争议。本文将从刑法谦抑性原则出发,认为醉驾行为不应该一律入罪。  相似文献   

4.
宗朋  尚绪芝 《商》2013,(19):262-262
“扒窃”是盗窃犯罪中的一种普遍的作案方式,发案率较高而且破案难度大,为了有效地打击日益猖撅的“扒窃”,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私财产安全,因此,《刑法修正案(八)》第三十九条中有关“扒窃”的规定在此背景下产生,《刑法修正案(八)》首次将“扒窃”行为写入刑法,其目的是保护公民财产不受侵犯,更是保护社会善良风俗。“扒窃”直接入刑,虽然符合刑事政策,但在司法适用中出现了的如何认定“扒窃”行为的困境。本文通过对“扒窃”行为的分析,认为解决此困境的关键是对“扒窃”行为中的构成要件进行严格的司法认定。  相似文献   

5.
张盟 《消费导刊》2013,(7):181-181
文章在《刑法修正案(八)》回应民生要求的基础上,简要阐述民生的概念及民生与刑法的关系,梳理修正案中体现民生理念的内容,分析其理论意义和发展趋势,同时针对规制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也提出了对刑法发展的新期待。  相似文献   

6.
方槿霖 《商》2014,(14):129-129,10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盗窃罪的行为方式逐渐多样化,使很多盗窃行为在司法实践中造成认定困难、争议严重的窘况。随着《刑法修正案(八)》的颁布,我国盗窃罪的行为方式已趋向多样化。首先公开窃取财物的行为定性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舆论的关注,关于将公开窃取财物的行为定性为盗窃罪的行为方式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本论文赞成将公开窃取财物的行为定性为盗窃罪。其次,针对《刑法修正案(八)》增加的扒窃、入户盗窃和携带凶器盗窃,本文在尊重现有立法的基础上同时提出建议,完善盗窃罪的行为模式,以更加符合司法实践情况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我国盗窃罪的完善探索道路。  相似文献   

7.
事件/政策     
醉驾入刑醉酒驾车是一个时期以来常见多发的严重违法行为,给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自今年5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醉酒驾车将被追究刑事责任。随着著名音乐人高晓松于5月17日下午被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以危险驾驶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交通肇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危险驾驶罪的三个实践案例,全面剖析三罪在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的正式实行后的争议焦点,我们应当深刻理解三罪的主观方面理论,并正确运用于司法实践。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严刑峻法面前,司法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笔者试做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9.
霍伟龙 《新晋商》2020,(6):0194-0196
随着交通方式多样化的发展和机动车数量的逐年增长,因危险驾驶而造成的交通事故也随之增多。为了更好地保护 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把危险驾驶行为纳入到刑法的规制范围,有力的助推了交通秩序合法性的发展。论文通过对危险驾 驶进行分析,探讨危险驾驶行为刑法规制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刑法修正案(八)》2011年5月1日正式施行,危险驾驶罪作为一个全新的罪名首次被列入我国刑事立法并应用于司法实践。"醉驾入刑"后,大大提高了违法者的违法成本,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严刑峻法面前,司法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笔者试做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1.
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这次刑法修正案对原刑法201条的偷税罪进行了修改,“偷税”一词被“逃避缴纳税款’’所取代,体现了立法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回应,是法制化、人性化的又一大进程。必将对税务机关的执法理念和执法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从修正案七的进步性、相关问题之完善等方面来对偷税罪进行探讨,以期对《刑法修正案七》有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赵梅 《商》2014,(44):222-222
《刑法修正案(八)》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修正,确定了污染环境罪。在经济高速发展,却各种环境问题不断凸显,当民法与行政法无力全面保障环境及生态的情况下,力求在刑法领域探求更好的环境保护措施,充分发挥刑法的后盾机能,以更好地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3.
《商》2015,(39)
近些年来,欠薪行为频繁发生,该行为不仅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且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秩序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为此,2011年出台的《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刑八")将恶意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这种恶劣行为纳入到了刑法调整的范围,予以刑法上的规制。本文主要从该罪的司法认定着手进行阐述,以求我们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有个清晰地认识。  相似文献   

14.
赵伟莅 《消费导刊》2012,(1):129-130
《刑法修正案(八)》关于行窃之规定引起了学术和实践上的争议。通过对扒窃的概念界定,作者展开分析刑法第264条的表述,进而讨论第264条与第13条的关系,探讨扒窃的既遂标准。  相似文献   

15.
魏伟 《消费导刊》2013,(7):183-183
在刑法修正案(八)颁布之后,社区矫正作为一种人性化的行刑措施首饮写入刑法,体现我国刑法谦抑性,但是在适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就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些原因,以期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能够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16.
夏丽娜  李晓君 《中国市场》2014,(39):164-165
刑法作为防卫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在食品安全保护方面积极应对,及时严密刑事法网,弥补漏洞,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虽然《刑法修正案八》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做了重大修订,但现行《刑法》在对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规制上还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工商行政管理》2011,(9):19-19
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检察机关认真贯彻于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进一步加大力度,严肃查办危害食品安全的渎职犯罪。  相似文献   

18.
杜梅 《商》2014,(48):219-219
我国现行刑法对虐待罪的规定学者们对犯罪主体、诉讼方式等方面一直存在争议,2014年的《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对虐待罪作出了补充和修改,把虐待罪的主体从家庭成员之间扩大到了负有监护和看护义务的人,诉讼方式不仅有自诉还有公诉的方式,与此同时规定虐待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行为时也以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刑法修正案(九)草案》对虐待罪的修改不仅能平息学者们的争议。也能弥补法律漏洞维护更多公民的权益。  相似文献   

19.
孟融 《光彩》2012,(1):42-42
通过对《刑法》的修改,加重了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惩处力度,改变了以前违法成本相对较低的问题近年来,"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染色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的接连发生,一次又一次触动着百姓敏感的神经。在今年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八》)中,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20.
《三联竞争力》2008,79(10):22-22
2008年8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决定捕鼠,首次在刑法修正案(七)草案中对金融从业人员的“老鼠仓”行为进行刑事处罚,当事人最高可判1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