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苏柱达 《商》2014,(18):129+115-129
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小额诉讼做了一条原则性适用标准的规定,但对于小额诉讼的救济问题并未提及,而现有审判监督程序与小额诉讼的立法原意相悖,因此,构建我国小额诉讼的救济程序迫在眉睫。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域外的小额诉讼救济制度来构建我国小额诉讼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2.
赵文婧 《商》2014,(6):195-195
在民事诉讼实务中,一方当事人或诉讼外第三人妨碍对方当事人提出证据证明其事实主张的行为时有发生。对此,我们有必要对证明妨碍行为的内涵特征、法理依据、构成要件及法律效果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以便尽快构建和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明妨碍制度。  相似文献   

3.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中的一项重要规则,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刑事诉讼法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不仅体现司法公正,也直接关系刑事案件中对事实的认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保障人权和惩罚犯罪的利益权衡,对于我国法制的完善和民主法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发展做简单的阐述,并分析我国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制度。  相似文献   

4.
仝照静 《现代商业》2014,(23):278-279
从审计证据和诉讼证据的基本概念、种类和取证方法入手,主要对审计证据和诉讼证据的差异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促进与诉讼证据的衔接角度,提出了提高审计证据证明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代表诉讼制度于2005年由《公司法》和《证券法》初次确立,但对于"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我国尚缺完善的法律规定,理论争议较大。法院受理股东代表诉讼案件,应当告知公司参加诉讼,但公司有权自主决定是否加入诉讼中去;若公司加入到股东代表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地位更契合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则且更符合现实需要;公司未参加股东代表诉讼的,现有民事诉讼规则中的"第三人撤销之诉"以及《公司法解释(四)》(征求意见稿)所拟定的法院"应当通知公司参加诉讼"制度和"诉讼调解参与机制"能够较有效地维护公司利益。  相似文献   

6.
刘丹 《致富时代》2010,(12):181-181
再审的补充性规则在域外诸多立法例中均有规定,我国对再审制度进行完善也应对其有益之处加以借鉴,引入再审补充性规则应注意在我国当前二审终审的制度模式下区分程序性事项和非程序性事项予以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周啸帝 《消费导刊》2010,(3):149-150
在刑事庭审中,质证是控辩双方针对案件中所提出的证据进行质疑、辩驳,是认定证据的前提;认证活动则是关乎案件事实认定与案件质量评判。两者是刑事证据制度和审理程序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因此如何完善我国的刑事质证与认证制度,理顺诉讼程序的内部机制,使两者与刑事诉讼其他程序能够有机结合,更好地体现司法公正和和程序公正,进而维护当事人的诉讼利益,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但由于我国现行庭审制度存在着不完善的环节,使得庭审中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通过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我国庭审制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数据领域立法进程明显加快,初步构建了金融数据跨境流动规制基本框架。但现有金融数据跨境流动法律规制尚不完善,表现在立法不够明确、缺乏可操作性、与区域协定不够兼容等方面,难以满足跨境流动的现实需要。域外,欧美等国通过签订双边或区域协定的方式争夺金融数据跨境流动规制主导权。我国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金融数据跨境流动规制措施,提高立法明确性和可操作性,为实现对接国际规则、提高国际话语权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虽然我国现有的立法和"两高"通过的司法解释,明确了非法证据予以排除的指导思想,在刑事诉讼领域某种程度上建立了有限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是实际效果差强人意,侦查机关非法取证问题仍比较严重,存在对非法证据界定不够清晰、完整以及程序保障性规则缺乏等主要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文章从非法证据的概念入手,分析了我国建立非法证据规则需要正视的问题,探讨了我国完善非法证据规则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白璐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5):112-113
我国在诉讼上长期实行一元化的证明标准,即刑事、行政和民事诉讼均采用"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不具科学合理性。我国应根据民事诉讼自身的特点,并结合国外民事诉讼的发展趋势,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明标准,形成以高度盖然性标准为基本原则,并辅以其他标准的多元化证明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11.
"毒树之果"制度最早出现在美国,在美国的诉讼制度中属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重要规则之一。毒树之果是否是有效证据,我国宪法和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学界趋向否定其证据能力。据此,认为在中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下,对于"毒树之果"应采取摒弃的态度。为此,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阐述了摒弃的理由。  相似文献   

12.
标准必要专利具有私权属性和公共属性,当私权性被过分放大时则表现为对市场的垄断,如搭售、拒绝许可、歧视性定价等。对标准必要专利进行反垄断规制的困境,在于对违法性标准认识的模糊和FRAND原则的失效。本文通过对域外标准必要专利的现状分析,并结合域外经验,提出完善我国标准必要专利反垄断规制的思路建议。  相似文献   

13.
《商》2015,(7)
缺陷产品致人损害责任是一种特殊侵权责任,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其侵权诉讼的复杂性、长期性、差距性都决定了它是一场不公平的战役,其中有关举证责任的分配更是缺陷产品侵权诉讼利益衡平的关键点。通过对我国现行规定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现行举证责任分配的不足在于未能充分平衡双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和举证能力,而且在证明标准方面仍然很不完善。因此为了更好地平衡利益与正义,笔者提出了通过完善有关缺陷及因果关系的证明标准以及实行限制性举证责任倒置来衡平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吕晓莉 《致富时代》2010,(2):102-102
经济公益诉讼的产生是经济法律对现实社会需求作出的回应,也是完善经济法律制度,切实保障国家、社会经济利益的要求。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公益诉讼制度自身的缺陷,构建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有许多问题需要决。  相似文献   

15.
周丹 《商》2012,(10):128-128
反垄断法域外制度对于国家利益、公平有序竞争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反垄断法只对其作出规范性规定缺乏可操作性,本文通过对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制度的界定、对欧美域外适用制度发展的回顾,从中借鉴有利于我国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制度合理建构、发展和完善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王慧生  葛文伟 《商》2013,(12):260-260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2010年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定》,标志着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真正建立。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以法律形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使我国的在该规则方面的各项法律法规更上了一个台阶,体现了我国对保障人权、惩罚犯罪的重视,但另一方面也暴露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亟需完善的问题。本文通过举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实际中运用的案例,列举关于该规则2012年新出台的各项法律规定,以此来探寻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与举措。  相似文献   

17.
赵志浩 《商》2014,(2):271-271
本文对德国的知识产权诉讼制度从专利案件审理法院和著作权案件、商标案件审理法院设置,到专利法院的法官组成和合议庭的组成到专利无效审理程序做了考察,为我国建立知识产权法院寻找参照样本与启示。我国可效仿德国的知识产权诉讼制度,建立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专门法院,并从现行的审理模式里思考我国现有的知识产权法院建立构想,并给出在我国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土地征收关系农民的生存利益,已成为建设和谐农村的根本性问题。而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违法征地曾出不穷,严重侵犯了农民的合法利益。通过对我国当前征地纠纷现状的检讨与反思,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域外经验,建立与完善征地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9.
季烨  霍俊先 《国际贸易》2023,(12):84-92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物理空间之外的无边界网络空间,其对传统法律管辖造成较大的挑战,是数据治理的核心议题。我国作为数字经济贸易大国,数据立法虽初具规模,但其域外效力规则却仅呈点状零星存在,尚未形成应有体系且存在规则相互冲突等问题,故有必要建构我国数据保护法域外效力规则体系,以适应我国数字大国地位。在规则建构上,我国应以RCEP包容性合作共治原则作为重要方法论,借鉴欧美经验,以适用全球为范围,合理确定域外效力适用连接点和判断标准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统筹数据域外保护机制,以形成国际广泛认可的中国模式数据保护法域外效力规则。  相似文献   

20.
2002年7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行政诉讼证据规定》),对证据取得规则、证据提供规则、举证责任分配规则、举证时限规则、证据排除规则、补强证据规则、最佳证据规则、自认规则、推定规则、质证规则等作了具体解释。该规定对于构建实质平等的行政诉讼程序,维护当事人的正当诉讼权利,支持和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履行WTO规则规定的司法审查职责均有重大意义。为使广大工商行政执法人员了解该规定,并在工商行政执法实践中具体运用,我们特约请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