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事审前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审前模式的选择决定了一个国家选择怎样的审前程序。我中审前程序模式构建由审前程序与庭审分离和法官主导模式组成。审前法官模式有三种制度:证据交换制度、会议制度、释明制度。  相似文献   

2.
民事司法改革实践中,审前准备程序作为一个独立的程序逐渐得到重视。但我国目前的民事审前准备程序并非独立、完整的诉讼程序。尽管新修正案对审前准备程序进行了一些修改,但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3.
民事诉讼审前程序在民事诉讼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程序,是保证庭审顺利进行的重要前奏,有助于收集和固定证据、促进合意解决纠纷、整理争点。我国仍未建立起实质意义上的民事诉讼审前程序。目前我国还无法复制和移植以英美国家为代表的民事审前程序,而且即使是移植司法实践中也很难得到实施和推广,因此必须要考虑建构我国特色的民事审前程序。中国特色民事审前程序的构架在强调当事人主体地位的同时,必须要协调当事人权利与法官权利的运行,使其二者成为互助作用、互相制约的程序整体,最终建立起一种理性化的程序秩序。  相似文献   

4.
章薇 《消费导刊》2009,(21):151-152
证据失权制度是民事证据制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通过对证据失权制度在我国司法实务层面运作状况的考察,我们不难发现,证据失权制度在我国只是"看起来很美",立法者立法目的和司法实务中证据失权制度运行的真实图景存在落差。本文拟通过对支撑证据失权制度的价值理念的研究,从根源上探寻实现证据失权制度的功能回归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5.
《商》2015,(12)
审前证据交换制度虽然早已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被使用,但由于《民事诉讼法》中相关法规的缺失,使该制度的实施缺乏依据。新《民事诉讼法》在第133条增加了审前证据交换制度的相关内容,虽然没有就审前证据交换制度的具体规则作出规定,但也可以说是从源头上解决上述问题的一次尝试,只是立法对审前证据交换制度的认识却存在偏颇。  相似文献   

6.
武暾 《商》2014,(16):126+110-126
作为民事诉讼法里面被完善修改过的督促程序相关制度,拥有比较迅速的处理和解决民事以及经济纠纷,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功能。但新修改后的督促程序制度仍然存在着诉讼费用负担原则不合理,缺少对债务人滥用异议权的制裁措施等问题,无论在理论还是司法实践方面都需要不断地完善。通过分析我国现行督促程序的不足,可以采取从督促程序自身制度方面与督促程序生长的社会环境方面来完善我国的督促程序,以期顺应司法改革潮流,符合民事诉讼公平与正义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商》2016,(13)
2012年《民事诉讼法》颁布以前我国关于应诉管辖制度的相关立法采取的是双轨制模式,也就是只在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中承认应诉管辖制度,在国内民事诉讼程序中只存在明示的合意管辖,并没有应诉管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呼吁修改这种双轨制的立法模式,将应诉管辖制度规定于国内民事诉讼程序中。千呼万唤之下,新《民事诉讼法》于第127条规定了应诉管辖制度,可谓是民事诉讼法法的一个不小的进步。但是就像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一样,我国的应诉管辖制度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像美、德、日那样科学、完善,现行的应诉管辖制度依然存在着很多需要完善的部分,笔者在这篇论文中试图指出现行应诉管辖制度的缺陷,并且在参考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代表国家的相关制度后,提出一些完善建议,以期帮助完善应诉管辖制度的相关立法。  相似文献   

8.
刘相玲 《商》2014,(1):256-256
我国民事诉讼中审前程序具有一定的纠纷解决功能,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问题是调解的独霸地位难以动摇、欠缺开发审前程序的纠纷解决功能的思维以及现实中没有相应的制度。制度具有引导性,缺少相应的规范是制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民事抗诉制度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尝试和新中国建立后的曲折发展,具有国家性、专门性等特征。但这一制度在内容规定上还存在过于概括,有的内容甚至缺失,给实际操作带来了困难,同时在理论上也有争议。在理论界主要是围绕民事抗诉制度是否违背诉讼法理等四个方面进行争论,并形成了废除论、现时保留论等四种不同观点;在实践中,检法两家对抗诉范围的认识存在分歧,抗诉程序复杂,抗诉再审程序不完善,同级检察机关没有抗诉权以及检察抗诉权缺少措施保障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既有立法上原因,也有法院对检察监督权的非理性限制和检察机关对民事抗诉制度认识不到位,这些都影响了民事抗诉制度在维护法律统一实施方面的作用的发挥。笔者认为,尽管我国民事抗诉制度存在理论上争议,在实践中还有困难,但民事抗诉制度建立以来,在维护司法公正,推进司法进步,维护司法权威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民事抗诉制度并不违背诉讼法理,与法院审判独立等也并不冲突。随着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民事抗诉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笔者结合制约机制,对我国民事抗诉制度的完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吴晓明  李佳怡 《中国市场》2013,(45):217-218
诉权是公民的程序基本权,是第一制度性权利。2013年1月1日起我国新《民事诉讼法》开始实行,新《民事诉讼法》对民事诉讼管辖制度作出了修订,但管辖制度仍与诉权割裂,从而极易侵害当事人的诉权。将当事人于管辖制度享有的权利归属于诉权,以此将诉权保障与管辖制度的建构有机衔接起来,对于加强当事人的诉权保障与完善民事诉讼管辖制度具有重大价值。本文以诉权保障为视角,分析我国民事诉讼管辖制度中关于诉权保障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时武略 《电子商务》2012,(11):84+86
本文提出了在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过程中,按"做中学"模式授课并将学生进行分组答辩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表达能力,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律师介入审前辩护是审前程序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律师介入审前程序有什么重要价值?目前在司法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在制度上保障律师介入审前辩护?这便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民事再审程序由于立法规定的种种弊端与不完善,影响了司法独立和程序公正。本文分析了我国民事再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立法建议和完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易继松 《消费导刊》2009,(15):155-156
尽管民事抗诉问题在我国历来争论激烈,但我国的现实国情与现行司法环境决定了民事抗诉不宜弱化或取消,而应进一步强化和完善。2007年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民事抗诉程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但仍然存在抗诉范围、期限及次数规定模糊,检察院抗诉程序不够规范,以及抗诉权的行使缺乏保障等问题,还应当从明确规定抗诉的对象与范围、明确规定抗诉的期限与次数、规范检察院抗诉程序以及完善抗诉保障措施等方面加以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谢颖 《商》2014,(26):197-197
2012年我国在修改民事诉讼法时确立了小额诉讼制度。但是,当前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小额诉讼程序的规定较为简单,只是规定了案件范围及采用一审终审制,其他并未涉及,而且小额诉讼制度的实施也需要许多配套制度和衔接措施,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为构建和完善我国小额诉讼程序提供立法参考。  相似文献   

16.
审前羁押是各国普泛存在的刑事诉讼活动之一,如果适用不当,审前羁押可能会严重侵害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利.因此,世界各国的刑事诉讼立法均对审前羁押的适用予以了严格的限制.我国审前羁押从制度设计到实践运行都存在着诸多弊端,难以实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刑事诉讼目的.本文试图对审前羁押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并提出完善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高山  徐晶晶 《消费导刊》2012,(4):155-155
证人特免权制度是法治国家普遍建立的一项制度,我国古代也对其有所规定。但我国现行立法由于受国家本位主义的影响,除律师法对证人作证特免权有零星规定外,民事诉讼法未规定证人作证特免权。  相似文献   

18.
许言午  汪伟韬  吴瑞喆 《商》2013,(13):254-254
民事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讼法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的法制建设有重大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现行民事再审程序也在不断进步。文章从民事再审程序的理论依据入手,较为详尽地分析了我国民事再审程序,深入的剖析了我国民事再审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完善我国民事再审程序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19.
刘乐 《商》2014,(29):198-198
发回重审是民事二审程序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但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法律对发回重审的情形规定的含糊不清,导致司法实践中存在着乱发回、滥发回等现象。2012年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对该制度进行了修改,使其更能适应实践发展的需求。但总的来说。此次修改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该制度存在的问题,只是在一些小的方面进行了重新规定。本文拟结合此次民事诉讼法的新规定对我国的发回重审制度进行简单分析,并从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优化审级制度以及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何育妍  ;钟小飞 《商》2014,(11):237-238
法官行使阐明权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从该过程中得出最优求解进而构建我国的法官阐明权制度,能够有助于我国民事司法在当前当事人诉讼能力差、专业法律帮助制度不足的现状下保障当事人权益、节约诉讼成本、实现诉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