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998年,中国政府为了抵消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 2004年 5月"中性财政政策"第一次由官方提出,不久之后中国政府又提出要实现积极的财政政策向稳键的财政政策过渡的口号并付诸实施.中性也好,稳健也罢,很大程度上只是措辞的不同而已,但财政政策转型的事实已不可逆转.财政政策的转型既是财政相机抉择机制的体现,又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由于政府与上市公司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往往会对上市公司的经营进行干预.作为弥补市场失灵、扶持特定行业和地区的一种方式,政府补助对财政支出效率的提高、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国家经济资源和国民收入的分配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11年-2016年间获得政府补助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系统分析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之后我国上市公司政府补助的总体现状及其年度、行业、地区分布,并在财政政策、准则法规、审计监督层面提出适当调整与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区域间的经济差距也在逐步加大,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非和谐的社会经济问题.当前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而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文章结合西方发达国家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采研究政府应当采取何种区域干预政策,以促使我国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并提出有关建议:强化增长极与周边环境关联度的政策意识;制定新增长中心建设与原增长极产业转移的宏观政策;实施政策性诱导为主的政府干预政策;构建"特色增长极"的区域经济策略;制定激励性的区域干预政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诚信事件的屡屡发生以及"审计风波 "造成的政府信任危机,政府失败问题再次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引发了我们对政府行为的重新思考.我们不能由于存在政府失败而完全否定政府的作用,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政府失败 ",进而采取措施尽可能地减少、避免、克服政府在干预经济过程中的"政府失灵 "现象的发生,优化政府机构、规范政府行为、提高政府干预和调控经济的有效性.主要分析导致政府干预经济失败的原因 , 并提出治理政府失败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过二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的经济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需求已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原有的财税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问题日益显现 ,税收体制重资源配置功能、轻收入调节功能的格局必须改变。加强中央政府通过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流转税为工具 ,分别执行资源配置功能 ,建立有效的财政政策体系 ,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趋同化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多年的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之一。本文通过构建东、中、西部区域省级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了1998—2012年我国两轮积极财政政策实施以来地方政府投资与税收对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物质资本投资和地方税收加剧了区域产业结构趋同,而地方政府人力资本投资则降低了区域产业结构趋同,并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正向推动作用;地方政府物质资本投资、人力资本投资和税收三大财政政策变量对产业结构趋同的影响均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剥离地方政府的产业经济建设功能、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过二十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经济面貌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需求已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原动力。原有的财税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问题日益显现,税收体制重资源配置功能、轻收入调节功能的格局必须改变。加强中央政府通过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以流转税为工具,分别执行资源配置功能,建立有效的财政政策体系,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政府经济职能存在的问题与健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型等相继进入攻坚阶段,步人体制转型的中后期,市场化改革空前加速,政府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政府必须要下大功夫要转变经济管理职能,适应新情况、缓解新矛盾.而当前中国政府经济职能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法制不健全、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对行业及企业行为规范不清等等.  相似文献   

9.
保险投资的问题是我国保险业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以“放权让利”为主要方针对国有企业体制进行改革之后,股份制这一潮流越来越受到我国企业管理层的青睐。保险投资和企业体制改革的实施,都离不开政府进行经济政策的干预和引导。本文对我国保险企业的股份制形式和保险企业外部环境的政府干预进行分析,旨在弥补我国相关理论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干预经济的主要经济政策之一。当社会总需求不足,价格水平持续下跌时,应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我国自1996年宏观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后,也面临着生产相对过剩、社会需求不旺的矛盾。在货币政策效果不很明显的条件下,1998年下半年政府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本文主要阐述了实施这一财政政策的依据,内容和特点,并对其效果作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中国对农业生产进行了全方位的干预。这主要基于以下因素:一是抗战以来农业生产力衰退的现实,二是共产党对农民与农业生产的认识,三是根据地时期共产党干预经济的路径依赖。干预的途径有:制度创新、国家对生产要素的投入、政策导向和群众运动四种方式。该时期新中国对农业生产的干预有深刻的机理,其绩效是实现了满足国家需要与农民需求的双赢。  相似文献   

12.
原苏联的各加盟共和国现有大约2 500万俄罗斯人,这种情况是与沙皇俄国和苏联推行的政策分不开的。苏联解体以后,这些俄罗斯族人在各加盟共和国由“特权阶层”变为“二等公民”,处境艰难。面对这种情况,俄罗斯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13.
减少非正规就业是提升国民就业质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基础。利用世界银行2005年中国企业调查数据,着眼于从企业用工"双轨制"的视角考察政治关联对企业雇佣行为的影响。在使用合同工比例刻画企业用工"双轨制"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政治关联有助于减少企业劳动用工"双轨制",且这一影响在政府管制水平较高的地区更显著。同时,政治关联对企业用工"双轨制"的影响与企业要素密集度和产权性质密切相关。政府关联有助于减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用工"双轨制",而对资本密集型企业、外资企业的用工"双轨制"无显著影响。上述发现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政治关联产生的经济效应的理解,也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有益政策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从实施范围和政府作用的角度对产业政策的这两种实施机制及效果进行分析,认为两种机制下政府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在自由市场型产业政策实施机制下政府主要对市场秩序进行干预,起到规范性作用;而在政府适度引导型产业政策实施机制下,政府需要对特定目标产业进行干预,起到引导型作用。但无论是哪种机制下,政府对市场秩序或特定产业进行干预时,都必须保持短期适度干预的原则,只有既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又发挥政府适度引导的作用,才可以促进产业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资本理论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当年提出的资本“文明化趋势”及其内在逻辑矛盾的命题,仍然可以有效地解释当代发展的逻辑和现实。既要充分发挥资本创造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力量,也必须采取措施,克服资本的内在逻辑和矛盾。这一命题是理解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其最大的启示就在于要通过法律制度安排、政府政策干预等方式,妥善处理好当代发展中的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努力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缩小地区经济差异的财政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很大,而且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从财政方面讲,就是要提高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通过财政对落后地区的"搏动",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经济开放新格局背景下,中国为应对新的世界经济政治形势和"走出去"目标制定了"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战略也被印度、俄罗斯等国家理解成为中国版"重返亚太",对此中央政府提出了"五通"以表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友善态度。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十分复杂,作为政策共识的重要手段,政策沟通尤为重要。文章分析整理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基本情况,根据语言、文化、制度等政策沟通工具分析,认为粤港澳湾区联动对推动沿线国家政策沟通具有显著优势,进而提出了五方面具有实践基础的助推方式和六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效率思想源于经济学。效率思想也经历了四个主要的演变阶段: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自由竞争效率论,即专业化分工带来生产效率、自由竞争促进市场效率、国际贸易提高国际效率;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均衡效率论,包括马歇尔的均衡理论、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帕累托效率论;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效率论,即国家干预经济运行,才能熨平经济波动,保证经济持续增长,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新自由主义的“三化”效率论,即“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  相似文献   

19.
摘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在这一理论框架中,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至关重要。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不完全是替代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不只是以社会权威机构的身份对社会成员经济活动的失衡进行调控,而且它自身也是以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一员参与经济活动,其活动成为市场经济体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相辅相承。政府行为导向金融作用于金融宏观调控,服务于货币政策目标;政府政策导向金融作用于政府社会经济发展偏好,服务于公共产品的建设和供给以增进社会福利。市场导向型金融是以权利作为交易对象的金融和受供求关系影响的金融。  相似文献   

20.
农村金融改革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金融中介机构,提高资金融通效率,而不是政府全面干预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市场的缺陷使得政府的干预大多归于失败。农村金融改革必须注意政府的角色和作用,政府的金融干预政策应当注重从长期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促进市场环境的建设,以便市场参与者能根据价格和利润信号,有效分配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