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必不可少的生命线和向心力.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职工的活动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新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是我们亟需认真研究和努力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分层取样法,使用《毕业生就业焦虑问卷》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对辽宁省内13所院校2013届未就业大学生分阶段进行追踪研究,秋冬季就业阶段共实名制调查1637名学生,春季就业阶段对其中1008名未就业的学生进行了二次调查,对各个阶段的特点和两个阶段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秋冬季就业阶段,院校层次、专业、生源地、社会实践、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归因方式、形势认知差异对就业焦虑有显著影响;2春季就业阶段各影响因素逐步弱化,就业焦虑程度逐渐趋同,就业焦虑回归方程显示,生源地、应对方式、形势认知和社会支持是春季就业阶段就业焦虑程度的主要影响因素;3两阶段对比研究发现,大学生就业焦虑状况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规律基本符合,大学生对就业情境的认识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安定稳定.自疫情爆发以来,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的考验,随着全球疫情的不断变化,国内疫情防控成为常态化要求,疫情对高校就业工作的影响也将持续.本文从高校就业工作者的角度,主张提高就业工作的精准精细化标准,创新工作方式,主动适应"云就业"工作要求,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整合各方面"...  相似文献   

4.
刘晓朋 《商》2013,(1):180-181
2001年底,在国际劳工组织召开的"全球就业论坛"会议上通过了《全球就业议程》,该议程认为,"工作是人们生活的核心,是社会和政治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也提到:"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把扩大就业作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因而如何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就业压力,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非全日制用工作为一种在国外被广泛采用的灵活就业方式,对于促进多种就业方式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企业工会组织是党联系企业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在企业中,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式以及职工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直接影响着职工的思维观念和思维方式,职工思想的变化也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企业的兴衰。工会工作就是以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为主线,以维护职工权益为根本,而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下企业工会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学校就业服务工作开展关系到学生就业问题,如何去开展和推动学校就业服务工作是新时期学校教育面对新的问题;学校就业服务工作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就业服务工作要跟进社会发展的趋势来开展,结合社会需求开设相对应职业指导体系.  相似文献   

7.
对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当前,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化时代,独立学院就业指导工作离不开网络平台的建设.广西独立学院虽然建设了就业工作体系、就业指导课程、就业工作保障制度等.但是,就业工作现在存在目的单一、信息沟通不良等现象.利用校园网络,建立自己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是解决当前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式,也是广西独立学院就业工作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9.
李素英 《消费导刊》2009,(19):256-25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和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之间矛盾的凸现,以及社会再分配过程中不公平现象的进一步拉大,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带来了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方式以及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而且,这"四个多样化"也给当前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困难和挑战,提出了新课题。因而,需要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直面新  相似文献   

10.
企业养老保险体制的发展问题与创新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和城镇化、就业方式多样化推进,我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范围、内容、对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同时经办机构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专业水平、人员素质等都面临着新的挑战.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养老保险是经济发展工业化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社会政策.探讨企业养老保险体制的创新和建设,进一步搞好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论城市化与劳动就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长城 《财贸经济》2002,(9):79-79,F003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城乡隔离的条件下进行的,农民被严格的户籍制度束缚在有限的土地上,进行低效甚至无效的劳作.政府考虑就业问题时,主要是将就业视为城市的福利分配和社会贫困救济,从社会政治安定和社会伦理道德角度去考虑.因此,所选择的工业化、城市化方式对就业结构转换作用力不强,就业结构极具低级化、刚性化的特征.本文认为,必须重新认识城市化方式,选择城市化道路,在城市化过程中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当前就业危机的严峻形势下,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目前,武汉在校大学生人数位列全国第一,经管类专业本科学生也较多,其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武汉地区六所高校经管类本科生的就业观进行调查研究,意在了解武汉高校经管类本科生就业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新经济浪潮发展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时,给就业市场环境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挑战。全国高校开展扩招工作以来,高等教育日渐趋于大众化,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长,毕业生就业环境也将面临愈加严峻的情况。面对这样的发展形势,高校应当基于社会发展变化不断强化就业指导工作,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择业和创业观念,以及全面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通过对邱捷编著,中国工人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灵活就业:数字经济浪潮下的人与社会》一书的深入阅读与分析,进一步探索新经济浪潮视角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调节与创新,为大学生就业发展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竞争无处不在,其中,就业问题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大学生提高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减少就业压力、防止社会矛盾激化的有力保障.文章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大学生带来的重要影响展开铺垫,阐述了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大学生加强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构建和谐企业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出现了多样化,劳动关系也随之日趋复杂.作为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工会组织如何从长期战略的角度出发,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如何有效发挥工会组织独特作用,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是工会组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实践方式,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品牌》2012,(7)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我国就业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促进就业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品牌》2015,(2)
大学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建设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研究毕业生的就业特点,总结就业指导工作的经验教训,是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就业人数、招聘行情、就业区域选择和就业专业情况几人的角度简单阐述当前广东地区大学毕业生就业特点,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良好开展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品牌》2014,(4)
近年来,随着大学的年年扩招,毕业生数量也在迅速增加,现代社会中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社会需求已经不能满足再扩招人数的需求,加之招聘单位的要求越来越苛刻,大多希望招聘的员工都需要是有几年工作经验的"老手",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就越来越大。尤其是艺术类的毕业生,就业人数和岗位不能成正比,正所谓"多个萝卜一个坑",如何在有限的工作岗位上找到合适的工作是不容易的。面对这种形势,选择自主就业的人越来越多,自主就业,灵活就业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又为社会减轻就业压力。虽然当前想要开始自主创业的人并不少,但是有这方面的意识思想的人却是越来越明显,大学生们不再依赖家长、学校,而是主动发现、寻找机遇,查找途径进行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9.
民生问题不仅影响我国改革发展全局,更关系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破解民生与发展难题,必须通过就业和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各项制度的改革创新,城乡一体化设计,实现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创新来完成.  相似文献   

20.
基于“北京市第三期妇女地位调查”数据,从就业稳定性、就业环境、工资收入和社会保护四个维度,分析了本地妇女和流动妇女的就业质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本地妇女的就业质量远远好于流动妇女;只有在工作场所的安全性方面两个妇女群体没有显著差异.户籍制度仍是影响劳动者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流动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和健康状况对其就业质量都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