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票据作为重要的非现金支付工具之一,不仅是经济行为人安全、高效地转移资金的载体,也是货币市场中主要的金融产品之一,在资金配置、流动性管理、风险分散、货币政策传导以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票据市场在规范中进一步平稳发展,由于风险低、流动性高、收益稳定,票据业务成为各商业银行大力开发的业务种类,  相似文献   

2.
刘微 《时代金融》2008,(10):51-52
央行票据的产生,使得我国的货币政策变得更加灵活,并且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主要工具。央行票据作为替代国债的操作工具,对我国金融创新和宏观金融的稳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央行票据本身也存在着很多局限性。本文主要通过对央行票据的产生及现状的解释来讲述央行票据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融通短期资金,传导货币政策等诸多功能,同时也是企业重要的信用工具和融资手段。从1999年开始,我国的票据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票据承兑、贴现量和贴现余额每年增长速度都在50%以上。票据市场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完  相似文献   

4.
再贴现是中央银行的传统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可用于调节和控制货币供给总量和信用总量,是中央银行引导票据市场健康发展,为企业开辟融资渠道的重要手段。但是,自2003年以来,丹东地区已经连续4年没有开展再贴现业务。再贴现这个中央银行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难以在基层央行发挥作用,影响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  相似文献   

5.
2004年以来,流动性过剩逐渐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此央行运用了提高存款准备金、加息、发行定向央行票据等货币政策工具来应对流动性过剩,防止经济过热。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了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中产生的经济效用,并对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和走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2004年以来,流动性过剩逐渐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对此央行运用了提高存款准备金、加息、发行定向央行票据等货币政策工具来应对流动性过剩,防止经济过热.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析了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运用中产生的经济效用,并对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和走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浙江金融》2003,(6):1-1
票据是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我国对票据的功能开发已更加重视.2003年4月22日,央行在继去年9月将未到期正回购转作央行票据以后,正式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最近,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戴根有发表文章,对中央银行票据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戴根有表示,随着央行票据成为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一项重要工具,将对提高未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推动金融市场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余宁时 《上海金融》2002,(6):53-53,50
重视把握票据业务规范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及时疏导和完善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在区域经济中的传导效果,是当前基层央行贯彻实施稳健货币政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22日,央行在继去年9月将未到期正回购转作央行票据以后,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首次贴现发行中央银行票据。这是央行今年在货币政策操作中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它标志着中央银行票据正式成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工具之一。本刊记者就出台中央银行票据的背景、中央银行票据的特点及其政策效应等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戴根有。记者:人民银行自1998年恢复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以来,一直以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为主要操作工具,并且保持了货币供应量的稳步增长,成功实现了稳健货币政策目标。当前为什么要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作为公开…  相似文献   

10.
再贷款、再贴现等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是解决小微企业、农村、农民贷款难的重要手段。贯彻落实央行货币政策,督导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合理使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对地方法人机构运用央行资金的管理是省会中支的重要职责。合理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用,能进一步推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政策工具是货币政策体系的重要因素之一。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选用体现出显著的特点。研究这些特点对于解决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选用问题是极其必要的 ,货币政策工具的选用不但受到经济体制、经济金融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而且与一国的经济传统是分不开的。当前经济金融运行的特点决定了我国货币政策工具选用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2019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为提高银行永续债的流动性,创设了一项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该工具的创设有利于提高银行永续债的流动性和吸引力,鼓励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本文提出央行票据互换工具的创设主要是为了解决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的需要和银行永续债流动性不足的问题,并分析了该工具的操作情况及其分别对银行永续债投资人和发行人以及央行货币政策的影响,最后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适当扩大操作规模和对象范围,以及配合其他工具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票据市场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婷 《中国金融》2004,(24):38-39
近年来的实践表明,稳步发展票据市场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票据融资已成为中小企业重要的短期直接融资渠道,实现了以市场方式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商业银行通过持有票据,可以调整资产结构,改善流动性管理。而票据作为货币市场中惟一直接作用于实体经济的市场工具,能较灵敏地反映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央行通过协调运用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4.
倪素芳 《西安金融》2003,(10):47-49
票据市场是金融市场的重要部分。发展票据市场对于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优化金融机构资产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发挥央行宏观调控职能,加大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都具有深刻的意义。近年来,在市场推动和人民银行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的引导下,新疆票据市场发展迅速,商业承兑  相似文献   

15.
再贴现业务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内生性货币政策的理性工具。在经济和金融体系正常运转与利率政策趋强的环境中,再贴现业务明显扩大规模,发挥其“预防和微调”的政策效应。今后,为更有效发挥再贴现业务的效应,我们需要解决票据市场发展、贴现利率市场以及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密切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实体经济是我国票据融资业务发展的原动力,企业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和批发零售业。金融机构票据承兑和贴现业务对实体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直接支持作用;同时还通过完善货币政策传导和深化金融市场功能,对实体经济发展发挥着间接支持作用。票据融资支持实体经济及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货币政策调整中票据业务发展波动性明显削弱了票据业务支持经济发展的作用;票据承兑业务和贴现业务发展的非均衡对货币政策传导产生不利影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所需的中小企业票据业务发展相对不足;商业承兑汇票发展严重滞后妨碍了票据融资支持实体经济作用的发挥。本文认为,应从完善票据业务加快发展的法规政策框架、加快推进全国性票据市场建设进程、培育商业信用、加大企业商业承兑汇票业务发展等方面改进票据业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变化评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受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影响,金融机构面临短期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以中国、韩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则出现流动性过剩的状况。为应对经济金融领域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发达国家在充分运用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同时,适时引入了新的投放流动性的工具;新兴市场国家则不断拓展收回流动性的工具组合。本文简要分析了近来各国央行调整货币政策工具的背景情况,全面总结了发达国家及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政策工具变化的基本特点,并提出了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调整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瑾 《新金融》2007,(9):24-27
在目前我国外汇占款数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人民银行主要采取两大政策手段:发行央行票据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而西方发达国家多采用短期国债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本文分析了短期国债和央行票据在执行货币政策时的优缺点,认为短期国债是更为适宜的操作工具,并进一步分析了制约国债成为我国货币市场重要操作工具的因素。最后得出结论,央行票据因其不可持续性的特点,退出历史舞台是大势所趋,我国应更加注重短期国债市场的发展,为未来以短期国债作为主要的操作工具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我国外汇占款数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人民银行主要采取两大政策手段:发行央行票据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而西方发达国家多采用短期国债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工具。本文分析了短期国债和央行票据在执行货币政策时的优缺点,认为短期国债是更为适宜的操作工具,并进一步分析了制约国债成为我国货币市场重要操作工具的因素。最后得出结论,央行票据因其不可持续性的特点,退出历史舞台是大势所趋,我国应更加注重短期国债市场的发展,为未来以短期国债作为主要的操作工具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票据市场规模快速发展,但票据业务仍主要局限于银行业范围内,服务金融做大做强的能力有待提高。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通过加快票据业务跨市场创新,以助推经济金融发展,成为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文章在分析票据业务所具有的信贷、资金这两项重要业务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票据业务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瓶颈,结合自贸区深化改革的契机,提出在自贸区内积极推动票据业务跨市场合作创新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