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中国分批次、分地区进行的低碳城市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77个城市2003—2017年面板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对低碳城市建设影响低碳技术创新的效应与机理进行系统经验考察。研究发现:①自上而下指定产生、试点单位以省为主的第一批低碳城市试点并未有效促进低碳技术创新,而自下而上申报遴选、试点单位以城市为主的第二批试点则显著推动了低碳技术进步;②政策效应机理是加大政策性研发补贴支持力度,而增加研发从业人员数量和提高经济集聚程度的传导机制并不明显;③环境规制、城市规模和资源禀赋均具有调节作用,对于环保重点城市、“两控区”城市、碳交易试点城市、规模较大城市和资源丰裕程度较低的城市而言,低碳城市建设对低碳技术创新的促增作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为基础,采用2004-2016年中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双重差分法考察城市低碳治理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相较于非试点城市,低碳试点城市的低碳治理建设显著促进了绿色经济增长.绿色经济增长分解发现,城市低碳治理通过绿色技术变动推动绿色经济增长.区域异质性检验发现,绿色增长效应在东部和西部城市更为显著.从动态效应而言,城市低碳治理的绿色经济增长效应具有滞后的长期政策效应.拓展性检验发现,制定公开减排目标对低碳治理具有显著促进效应,主要体现于环境目标硬约束方面.机制检验发现,城市低碳.治理通过强化环境政策力度、降低城市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等渠道推动绿色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9—2019年中国25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能够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三个批次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呈现递减趋势。机制检验显示,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中介作用,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负向中介作用。分城市区位来看,东部城市的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效应明显高于中西部城市。分城市规模、资源禀赋和环境规制来看,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仅存在于大城市、非资源城市和两控区城市。鉴于此,应根据城市特征实施适合自身发展的低碳政策,充分利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创新补偿效应,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人工智能时代以及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产业智能化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实现低碳转型的有效途径。本文借助网络爬虫、手工搜集数据等方法,围绕智能化条件、智能化创新和智能化应用三个维度构建出中国283个地级市的产业智能化指数,探讨了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转型的影响;将产业结构升级划分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探析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在产业智能化与低碳经济转型之间的作用机理和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较大的低碳转型压力,产业智能化能够显著促进低碳经济转型,在控制了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产业智能化能够通过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和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低碳经济转型。进一步研究表明,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转型存在显著的非线性门槛特征。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位于中等水平时,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转型的推动作用最强;当技术创新跨过门槛值后,产业智能化对低碳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才得以显现。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产业智能化主要作用于低碳试点城市、高碳排放强度城市、东部城市和一线城市的低碳经济转型。本文研究结论为促进我国产业智能化升级,推动低碳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有益...  相似文献   

5.
低碳政策工具是践行“双碳”战略的重要内容,如何以低碳政策工具协同推动经济环境保护双赢。采用中国内地30个省(市、区)(因数据缺失,未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低碳政策工具协同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低碳政策工具协同显著激励了绿色技术创新,通过替代变量测试、倾向得分匹配、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同时低碳政策工具协同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地理分布差异、环境规制差异、环境污染程度差异而存在异质性。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可知,低碳政策工具协同对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调节效应分析可知,以GDP为主导的地方政府竞争在低碳政策工具协同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中存在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创新是城市发展的力量之源,低碳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将创新型城市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2005—2018年全国275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评估创新型城市试点对降低碳强度的政策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能够在降低碳强度的基础上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各类试点政策的推动效果依次为碳排放权交易政策>创新型城市政策>智慧城市政策>低碳城市政策>环境保护重点监控政策;第二,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效应、技术进步效应与结构转型效应3条路径助力低碳经济发展;第三,城市特质会影响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效应发挥,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碳强度的抑制效果呈现由东到西递增的地理空间差序格局、由高到低递减的城市等级差序格局,在人口规模与抑制效果之间呈现倒U型作用,并且资源型城市的抑制效果显著大于非资源型城市。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1—2020年中国28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显著促进了城市技术创新,并且这种促进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显著增强。机制检验表明“宽带中国”试点政策通过推动数字金融和信息通讯技术发展以及增强政府科教支持这三条渠道促进技术创新。异质性检验显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城市、大城市、重点城市和科教资源较好的城市表现更强。进一步发现经济水平、人口密度和人力资本发挥显著正向调节作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相邻城市的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但扩大了城市之间的创新差距。  相似文献   

8.
准确评估低碳城市建设对城市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于实现绿色与经济增长的双赢、建成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有着重要意义。基于2003—2018年中国272个城市的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全面考察三批低碳城市建设对绿色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1)低碳城市建设对城市绿色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上述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并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显著成立;(2)绿色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是低碳城市建设发挥政策效应的重要渠道;(3)低碳城市建设的绿色促进效应在东中部城市、中心城市、非资源型城市和高排放城市要强于西部城市、外围城市、资源型城市和低排放城市;(4)低碳城市建设不仅促进了试点城市的绿色经济增长,还产生了空间溢出效应,辐射带动了邻近城市的绿色经济增长。未来政策上应扩大低碳城市的覆盖范围、提供财政支持、引进相关人才,并形成区域间绿色协同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旨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低碳生产和低碳消费,低碳下的企业技术创新行为就是在企业技术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保持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论文从地级市企业技术创新层面展开研究,以国家统计局划分的高技术产业(制造业)企业为例进行分析,通过对迄今为止公布的36个低碳试点城市和随机选取的85个对照样本城市进行双重差分法(DID)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有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并且这一结果在稳健性检验、反事实检验之后依然成立;低碳试点城市政策扩大了试点城市和样本城市在企业技术创新值上的差距,低碳试点城市政策对第一批试点城市的影响大于对第二批试点城市的影响;低碳试点城市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故低碳试点城市政策的实施不仅能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能缩小不同等级城市间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差距,为未来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张喆  汪浩瀚 《生产力研究》2022,(12):106-111
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一环,作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举措之一,低碳试点政策能否有效提高工业绿色生产效率?文章以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9年中国28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影响。研究发现: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显著提高了试点城市的工业GTFP,该结论在平行趋势检验、PSM-DID、安慰剂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旧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是低碳试点政策提升城市工业GTFP的影响机制。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中西部城市和资源型城市工业GTFP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结论为低碳转型过程中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集群对低碳工业化自主创新的创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的全球化问题促使低碳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走低碳工业化道路,而实现低碳工业化的突破口在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低碳工业化自主创新程度直接影响低碳产业竞争力和碳减排目标的实现程度,但是我国低碳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成为制约低碳工业化进程的重要瓶颈。文章阐述了低碳工业化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分析了集群对低碳工业化自主创新的创导作用及交互作用机理,构建了集群与低碳工业化自主创新的耦合螺旋模型,通过探讨制约集群导向进行低碳工业化自主创新的各种因素,进而得出结论,以集群为导向构建低碳工业化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机制是实现低碳工业化的重要途径,建议应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结构向低碳产业结构转型、促进低碳产业链或低碳产业集群的形成、宣传低碳观念,营造低碳技术创新文化环境,构建低碳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2.
低碳技术创新是现阶段我国技术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识别绿色低碳视角下技术创新影响因素对于促进我国绿色低碳技术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扎根质化研究,综合提出了低碳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然后基于投影寻踪法和多因变量对多自变量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得出低碳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低碳技术创新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研发人员对于低碳技术创新产出影响较大;环境治理对低碳技术创新具有正向影响但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3.
当前,加强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大发展战略,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也逐渐成为科技创新趋势,而技术创新具有研发周期长、投入集中、过程复杂等特点,使得构建创新主体间的深层次合作很有必要。采用扎根理论对技术创新联盟建设影响因素进行挖掘,提炼相应范畴,进而构建技术创新联盟的“动机—过程—行为”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模型。结果表明,联盟建设影响因素中,资源投入是开展创新合作的重要前提条件,协作动机是促进技术创新联盟构建的内在驱动,组织环境是实施创新合作的基础性条件,技术创新协同过程则是联盟运行的重要支撑条件。在联盟构建过程中,协同过程起部分中介桥梁作用,资源投入因素与组织环境因素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区域创新步入创新生态系统的多元层面,政府与经济主体交互共生对促进区域创新具有重要作用。以2008年首个国家创新试点城市深圳为例,借助合成控制法,基于2000-2019年中国226个地级市数据,构造与深圳尽可能相似的“合成深圳”。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真实深圳”与“合成深圳”的创新效率。研究发现,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则呈倒U型;政策实施前期,政策效应逐渐释放,创新效率显著提高,随着时间演化,由于政策时效、技术变革和需求转移等原因,政策红利逐渐减少,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也降低,但尚未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8—2018年中国21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影响效应,并对城市异质性进行拓展分析。结果显示,智慧城市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且城市科技创新基础越好,政策效应越突出。据此提出智慧城市建设应从优化科技创新投入结构、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完善成果转化机制、优化创新空间布局等多个维度协力打造科技创新生态,整体提升科技创新实力。  相似文献   

16.
创新资源全球性流动在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拉大了不同城市间的创新差距。以美国专利商标局中专利权人所在城市为上海但专利发明者位于境外的专利为样本,分析上海吸收和转化全球知识的空间格局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外资跨国公司在上海建立区域总部或区域研发中心,为上海输入全球知识,但本地企业因技术能力不足和企业规模不大,影响有限。基于此,提出上海应通过鼓励外资企业在沪持续投入研发,引导在沪民企进行海外技术并购,建立多样离岸创业创新平台等建议,以助力上海成长为全球卓越创新中心。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08—2018年中国21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政策影响效应,并对城市异质性进行拓展分析。结果显示,智慧城市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且城市科技创新基础越好,政策效应越突出。据此提出智慧城市建设应从优化科技创新投入结构、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完善成果转化机制、优化创新空间布局等多个维度协力打造科技创新生态,整体提升科技创新实力。  相似文献   

18.
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综合考虑创新的经济产出、科技产出和社会环境效益,构建CCR和BCC模型,测算了2013- 2014年53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的综合效率及其分解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益,对非DEA有效城市的投入冗余进行了对比和原因分析,并根据创新型试点城市创新效率测算结果,提出了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