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今中亚大国政治:出自中国视角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中亚:地缘政治的角逐场中亚曾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最著名也最经久的大国竞争、对抗和间接冲突的舞台,并且由此成为将“西方”和“东方”两个现代国际政治体系连接起来的最前沿枢纽。拥有跨洲利益的两大世界级侧翼大国——不列颠和俄罗斯——将它们彼此在中亚的“大角逐”(The Great Game)视为头等重要的帝国战略组成部分。在此,地理位置是个极为明显和不可更改的决定性要素。作为英印的屏障、波斯的东邻以及广袤的俄罗斯南部“自然”延伸,中亚既构成了帝国安全所系的战略边疆和缓冲地带,也构成了侵入对方势力范围的战略通道和占领“权…  相似文献   

2.
从里海石油之争看俄罗斯的新能源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11”事件之后 ,作为可以取代中东石油供应地的中亚里海备受关注。随着美国把对阿富汗的反恐战争变成了在里海和中亚建立以能源为重点的地缘政治战略契机 ,该地区在今天国际环境和能源安全战略中的地位也就日显突出。俄罗斯一直视中亚为自己的传统势力范围 ,但美国却始终将俄罗斯视为重要遏制对象 ,极力反对它作为垄断力量参与中亚的能源开发。在这种情况下 ,前苏联中亚地区的传统安全观念受到了挑战 ,地缘政治也正逐渐成为经济的集中体现 ,而作为世界超级能源大国俄罗斯的表现 ,格外地引人注目。虽然伊拉克战争中的石油风险溢价并不明显 ,战争结束后 ,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也开始逐步回落 ,但各地缘政治势力对里海能源的争夺仍将继续 ,这使中亚地区出现了多极化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3.
胡键 《世界经济研究》2004,(2):80-84,88
苏联解体后,肆虐中亚地区的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以及其他跨国犯罪活动,一方面是苏联时期在中亚地区推行的各种极端政策所产生的消极影响的延续;另一方面也是苏联帝国崩溃尚存的余波。这就是所谓的“帝国后遗症”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直接的原因则是国际社会、俄罗斯和新独立的中亚国家都缺乏相应的准备。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一种多边合作的新机制,承担着在后苏联的一部分空间内治理“帝国后遗症”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对其征服地传统文化的容纳和吸收,无疑是伊斯兰陶工艺得以产生的前提;而中国陶瓷的传入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伊斯兰陶工艺的发展,尽管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中国陶瓷器的影响,然而,由于阿拉伯民族的求异心理和文化传统,很快他们就完全演化成自己独特的伊斯兰风格。  相似文献   

5.
任敏 《发展》2006,(4):28-28
人们常常问:为什么美国这样一个只有200年历史的文化资源小国,却能在文化生产和传播上有那么大的能量和影响,成为一个文化输出大国,而我们这个有着5000年以上历史、曾经引领过先进文化的文明古国,在今天却难以占据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维吾尔墓碑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兼容并蓄的文化,它吸收和融合了多种民族和宗教的成分,具有丰富的内涵,“现今的维吾尔文化并非是单质的伊斯兰文化,而是以伊斯兰文化为主导的多元文化的结合体”.两种文化自然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说明了维吾尔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和包容性.  相似文献   

7.
中亚五国政治社会形势哈萨克斯坦2011年4月,哈萨克斯坦举行新一轮总统大选,纳扎尔巴耶夫以95.5%的高票再次当选。在对外关系方面,哈萨克斯坦将加强与俄罗斯、中国、美国和欧盟的合作,巩固同其他中亚国家和伊斯兰国家的传统关系。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一年来俄美在中亚的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地区的地理位置特殊 ,能源资源丰富 ,历史上一直是群雄争夺的重点地区 ,“冷战”后更吸引了各种势力竞相进入。“9·11”事件之后 ,美国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 ,借此实现了在中亚的军事介入 ,并不断谋求在中亚的进一步发展 ;俄罗斯在中亚的传统地缘政治优势受到严重削弱 ,但它并没有一味退让 ,而是积极地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以增强自己在中亚的影响 ;处在两大国夹缝中的中亚各国也积极谋求自身的利益 ,奉行“大国平衡”的外交政策 ;周边地区的一些大国不同程度地介入了在该地区的竞争。中亚地区新一轮复杂的实力较量已经拉开序幕。虽然俄美两国在中亚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但考虑到双方相互间的战略利益 ,各自都会有所克制 ,谋求合作将是它们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9.
教会法与伊斯兰法作为历史上最富盛名,并且影响最大的宗教法,对西欧社会和阿拉伯国家发展,尤其是西欧法律体系及伊斯兰国家法律体系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与之相比较,中华文明古国的宗教也曾盛极一时,但却没有给我们的中华法系带来多少教会法的因素,这其中的原因是本文着重要探究的.  相似文献   

10.
<正> 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等中亚5国总人口约5100万,绝大多数信奉伊斯兰教,教徒约4000万人以上,仅次于印度、伊朗,在穆斯林世界居第三位。苏联解体后,中亚5国宗教势力开始复苏,加之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等外部势力的渗透,同属伊斯兰教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与泛突厥主义势力日趋活跃,宗教影响在中亚蔓延已势不可挡,如处理不当,有可能成为该地区局势动荡的重要因素。一、伊斯兰教在中亚地区的历史形成与兴衰  相似文献   

11.
欧亚经济联盟(EEU)作为俄罗斯重返世界一极的重要平台,对俄罗斯有着重大战略意义;中亚一直是俄罗斯的战略后院,欧亚经济联盟的成员国虽然只有哈斯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但对该地区其他国家亦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试图从国别的角度,浅析欧亚经济联盟对哈斯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音乐文献学的角度,以俄罗斯音乐家群体音乐作品为实例线索,诠释俄罗斯艺术家对世界音乐文化所做出的贡献。更加证实俄罗斯文化、俄罗斯音乐家在世界的地位和影响,从而对俄罗斯音乐文化有一个整体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中亚地区是世界上宗教问题最为复杂的地区之一。自伊斯兰教传入以来,宗教就成为该地区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因素。前苏联解体后,其加盟共和国相继独立,中亚再次成为各种政治力量角逐的焦点。在各种势力的争夺中,伊斯兰教势力的影响尤为突出。它凭借与中亚国家天然的宗教联系,积极渗透自己的势力,深刻地影响着中亚各国的意识形态与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4.
冷雯霞 《魅力中国》2014,(13):21-21
群众文化是一个包含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工作、文化事业和文化队伍建设在内的具体概念。在科学飞速发展的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有新的要求。以社区和乡村为主要两大阵地的群众文化发展中,社区与乡村文化互动成为群众文化发展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正>一、从贸易方式方面谈,两国贸易方式不规范中国和俄罗斯的贸易最早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最初是易货贸易,使用的是非现金交易方式,地区主要是在我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地区。后来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在逐渐升温,特别是在2008年,当年的贸易额创了新的历史记录,达到560亿美元。后来,也逐渐开始改变两国的贸易结算方式。虽然在2002年签订了有关贸易结算的文件,但是当时中国与西欧国  相似文献   

16.
艾民 《中亚信息》2009,(8):38-41
今年,记者有幸赴我国西部近邻塔吉克斯坦采访。此行只有5天时间,虽然行色匆匆,但这个中亚小国雄奇的山川、瑰丽的文化、淳朴的民风和对中国的友好情谊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茶文化,是与中国茶文化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俄罗斯茶文化引在自于中国,虽然时间不长,但也成为俄罗斯文化的一部分,深受人们的喜爱。以下,本文将对俄罗斯茶文化的源来进行分析,并对俄罗斯特有的饮茶习惯进行研究,把茶文化与俄罗斯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希望能对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俄罗斯文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电影《西伯利亚理发师》 作为苏联解体后第一部, 也是目前唯一一部在克林姆林宫举行首映礼的电影, 虽然上映后受到了国内媒体的一致诟病, 但却不能抹灭其在俄罗斯电影界抑或是世界影坛上的重要地位, 本文通过此影片来探究俄罗斯民族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历史分析法考察从独联体到关税同盟的演变过程中俄罗斯核心利益的体现以及它对中亚区域经贸合作博弈中的潜在作用。探讨在俄白哈关税同盟框架下,俄罗斯对中亚各国经贸合作政策取向和中亚区域经贸合作进程的影响程度,提出俄罗斯为主导的关税同盟及未来的经济一体化对我国在中亚区域经贸合作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相继发生了政权更迭,虽然彼此情况相似,但是背景和过程各不相同。吉尔吉斯斯坦在20世纪90年代初曾被西方国家视为民主的样板,但是后来其政治形势的发展又令西方国家大失所望。吉尔吉斯斯坦在中亚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国内政治发展无法摆脱美国和俄罗斯的影响。在政权的更迭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暴力犯罪,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各派政治力量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确保国家的和平与稳定。西方国家对独联体内部的政权更迭进行了干涉。在地缘政治的博弈中,俄罗斯仍然是无法忽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