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立荣 《活力》2010,(12):295-295
一、关于我国现行法律有关诉讼时效起算标准 我国《民法通则》及其他法律都规定诉讼时效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笔者认为该规定存在以下问题:1.在一些情况下,侵害事实发生后债权人可能马上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却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无法知道具体的侵害人,  相似文献   

2.
艾基本 《活力》2010,(13):38-38
招标文件的质疑有效期,不是从供应商购买到招标文件时算起,而是从招标文件公开发售时算起。 一、从“知道或应当知道”看质疑有效期 “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侵害说”是我国法律部门一句规范的法律术语,也是一项判定权利人权利和义务的标准。  相似文献   

3.
<正> 所谓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不行使自己的权利持续到法定期限届满,就丧失了要求人民法院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的法律制度。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权利人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义务人履行义务,法院也应受理,但在查明无延长时效的理由后,应以时效届满驳回起诉。也就是说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免除了受法律强制履行义务的责任。但是,义务人自愿履行义务的法律并不限制。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在现实生活中,债权人或者疲于经营,或者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使得债权超过诉讼时效的现象时有发生。债权超过诉讼时效时有什么补救措施呢?通常的做法是重新达成还款协议。那么,超过  相似文献   

4.
为正确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就有关适用法律的问题作如下解释:第一条因生命、健康、身体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财产损失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依法由受害人承担扶养义务的被扶养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本条所称“赔偿义务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权行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相似文献   

5.
“诉讼时效”是罗马法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概念,其客体的界定也经历了一个从诉权到实体权利的发展过程。根据诉讼时效适用范围的理论划分标准可以看出,将请求权作为诉讼时效的适用对象是最为合理的,而且目前也已在学界和立法界达成了共识。但是对于各种请求权的适用问题应当区别对待,具体分析。债权请求权应当纳入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除损害赔偿请求权以外,其他人身权请求权均不宜适用诉讼时效。而且就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物权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也是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6.
法律问答     
潘处长见鉴 :经常看到您在刊物上对国家有关产品质量的法规向读者作解释 ,本人也有一困惑问题 ,请不吝指教 :93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 4 5条规定 :“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 ,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但 1987年施行的《民法通则》则在一般地规定民事责任诉讼时效期为二年后 ,紧接着第 136条规定 :“下列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二 )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三 )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四 )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上述条…  相似文献   

7.
关于无效合同的诉讼时效的适用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即无效合同的确认是否应受诉讼时效的限制、确认合同无效之后的财产返回是否受诉讼时效的限制及返还财产请求权诉讼时效起算点的确定。但我国法律对于上述问题均没有明确的规定,司法解释也未就合同确认是否适用诉讼时效作出说明。笔者认为,应从实体法上的权利和诉讼法上的权利去区分权利性质,从而得出是否适用于诉讼时效。  相似文献   

8.
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劳动者或用人单位用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作为当事人,如果需要选择仲裁来挽回被侵害的权益时,应该注意下列14个问题:一、什么情况下可以要求仲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按部就班,先行调解,调解无效,即申请仲裁;另一种是越过调解程序,直接申请仲裁。二、申请仲裁有无时间限制?当事人申请仲裁,应当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0天内(或说从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  相似文献   

9.
所谓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的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依诉讼程序保护其权利的可能性的民事法律制度。诉讼时效起源于罗马法。依罗马市民法,诉权不因时间之经过而消灭,但审判官所与之的诉权,则原则上必须于一定期限内行使,于是就有了所谓的永久诉权与有期限诉权之分。诉讼时效届满,涉及到诉讼时效的效力。诉讼时效的效力,是指时效期间届满后所发生的法律后果。目前从世界各国民法关于诉讼时效的效力规定来看,可分为三种:一是实体权消灭主义,即将诉讼时效的效力规定为诉讼时效届满后直接消灭实体权。二是诉权消灭主义,即时效届满后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于 2 0 0 2年 4月 1日实行。在《规定》中 ,将举证责任的含义界定为行为意义的举证责任与结果意义的举证责任 ,前者是指谁对待证事实提供证据证明 ,后者是指如不能提供证据证明将承担不利的后果。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的规定采纳了法律要件分类说 :即主张权利存在的当事人对权利发生的法律事实负举证责任 ,而主张权利不存在的当事人对权利消灭或者妨碍或限制权利的法律事实负举证责任。《规定》另规定了 8种情形下举证责任倒置 ,其中 5种情形为民法通则中的特殊侵权行为 ,外加共同危险行为、专利产品侵权行为及医疗侵权行为。《规定》要求证据的提供必须在举证时限之前 ,否则将导致证据失权。通过证据时限达到固定争点和证据 ,提高诉讼效率的目的。《规定》对非法证据予以重新界定 ,并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手段取得的证据界定为非法证据。  相似文献   

11.
知识产权间接侵权是指行为人没有直接实施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但是却对知识产权的直接侵权行为起到了诱导或者帮助的作用,或者由于行为人的行为,扩大了直接侵权的损害后果,法律规定应当承担责任的行为。共同侵权行为是指加害人为2人或者2人以上共同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共同加害人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的侵权行为。知识产权间接侵权与共同侵权以不同的调整方法实现了知识产权与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鉴于我国在知识产权间接侵权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空白,知识产权间接侵权制度的建立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提起诉讼的期间内不行使其权利,即丧失了请求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三条就产品质量案件的诉讼时效作出了专门规定。与《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一百三十七条相比较,《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三  相似文献   

13.
王光荣 《企业导报》2010,(1):201-202
诉讼时效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权,即依法丧失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的法律制度。对于诉讼时效中止或延长的发生事由在理论上有不同的观点,从一个真实的案例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实践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由于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个人保护知识产权的方式几乎不可能实现,因为一项发明、创造的传播和使用所需的成本几乎为零,权利人根本无法知道自己的权利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被侵犯,而权利使用者有时也无法找到相应的权利人并支付费用.知识产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出现为权利人和使用者之间架构了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诉讼时效制度对权利人有利有弊,本文结合其中的具体条款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对当前理论界的一些观点进行适当评析,例如诉讼时效中的"胜诉权消灭说"等,同时还对"请求适用权"、"普通及特殊诉讼时效"的利弊作了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3D打印技术在给使用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知识产权人带来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著作权法》中的图形作品保护规则可适用于专利产品的CAD文档,同时鉴于其特殊的数字化属性,可适用"通知-删除"规则。同时,"为个人目的"打印专利产品的行为应当属于合理使用,而非侵权行为;利用数字模型"为个人目的"打印的物品上含有他人注册商标的,不应认定为商标侵权行为。3D打印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主要有:分类管理,有效控制侵权行为、追踪违法犯罪行为;技术防范,事先审查打印产品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7.
追款四法     
确保外欠账款不过诉讼时效对于欠款回收很重要。《民法通则》规定,一般民事法律关系普遍适用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所以债权单位要在清欠工作中牢牢地把握和有效地利用这一期间。收集还款计划法有些外欠款在诉讼时效内清收到位并不现实,但是如果让债务人根据自身的资金情况制定还款计划,则往往容易被其接受。由于还款计划上已经有了债务人签章,所以便延续债权人行使追讨欠款权利的时间。签订还款协议法与还款计划不同的是,签订还款协议法使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地位和关系拉近了。为使双方顺利达成还款协议,债权方经办人员应当放下架…  相似文献   

18.
作为债权人,发现诉讼时效期限即将届满,却未做好任何行使权利的准备,比如诉讼时效期间较短,尚未收集到充分有力的证据;也许由于是否打官司拿不定主意,意见不一致,从而耽搁了时间;或者因债务人难以确定或自认投诉无门而延误了时间;也可能因债务人采取“骗”“赖”“拖”等缓兵之计,未能及时行使权利。遇到这些情形,你也许会想,时效将过,没救了,债是收不回来了。但是,《民法通则》第140条有这样的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有鉴于此,你可以…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物权请求权性质着手结合各国及地区的立法观点,对物权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进行探讨,笔者认为对于物权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应当区别对待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0.
网络人格权侵权行为违反公序良俗、侵害个人隐私甚至构成犯罪.本文试以"人肉搜索引擎"为例分析网络人格权侵权行为的性质以及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