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正在农业方面,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现代农业和资本进入农业的规模经营看作是农业发展的唯一途径,而基于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小农农业仍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方式,且为农民家庭生活提供了生计保障。在现实中,由行政手段和资本主导下的"去小农化"过程将小农生产方式视为"落后生产方式的残余"予以清除,而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农业资本化动力正在加剧农村社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将人类历史上的农业生产方式分为小农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农业生产方式三种形式。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不易实现社会化大生产,小农生产方式并未像经典作家所预言的那样,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农业生产方式。基于"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分析框架,本文提出:"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形态,改变了农业生产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不仅有助于解决农业企业化经营模式中资本监督劳动的问题,也有助于提高农业家庭经营模式中的规模经济效应,还可以通过产品创新和社会分工广化来弥补农业生产过程难以实现流程专业化和纵向分工的缺陷。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在技术上超越小农生产方式,同时在生产方式和土地所有制上有别于资本主义农业的新型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改革开放以来历年省级农业资本存量进行估计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该时期农业资本深化与人地比例变化的特征,将其与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整合进一个统一的生产函数框架进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在劳动力深度转移和人地比例没有发生根和}生变化的情况下,资本深化及其对劳动、土地要素的替代是农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源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方式正在经历转变,越来越倾向于劳动节约和"资本化";普遍的大规模的资本深化进程主要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不同省份资本深化的进程差异较大。同时,资本深化兼具生产率效应和要素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4.
李良 《农业经济》2012,(9):113-115
提到风险投资,人们首先会将其与高新技术行业的权益性资本联系到一起,甚少人会想将他和农业联系起来。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外国的风险投资机构将目光锁定在了中国,必定将会使得大量的资金涌入中国,更让人意外的是很多风险资本的投入方向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农业投资。本文就进一步分析国外风险投资方向会锁定在农业的原因和风险投资管理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突破要素制约,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研究要素禀赋与农业转型升级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这有助于从本质层面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使得农业发展具有高质量、高效率以及高效益,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方法]从投入产出的视角,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方法,用2001—2016年的全国数据,研究要素禀赋变量组与农业转型升级变量组的相关性。[结果]要素禀赋升级能够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要素禀赋中的劳动力、中间投入、科技投入、环境及土地都在促进农业转型升级中占重要地位,而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相对较小。目前,农业的规模效益凸显,资源利用率仍有上升空间,农业发展处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过渡阶段。[结论]农业转型升级依靠要素禀赋升级,要推动自然要素向高级要素发展,培育劳动力的内生优势,提高科技转化率;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采用绿色生产方式;进一步发挥资本的粘合剂效应,提高农业资本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6.
一、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市场化的突破口1.加快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农业市场化是指农业资源配置方式由以政府配置为主向以市场配置为主转化的同时,让价值规律在农业的产供销等环节中发挥基础作用的过程。它不仅意味着农业生产要素的市场化和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而且还意味着农业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7.
农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两种方式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总的来说有两种方式,一是将成果作为产品进行销售,二是将成果作为资本进行产业化。将成果作为产品的一次性转让,科研单位可以不承担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风险,这种转化方式能够同时转让给多个使用者,因而能比较迅速地将成果应用铺开。但是,这种转化方式要求成果具有相当的成熟性。由于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农业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都不高,科技成果的买方市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会是潜在的。同时,农业科技成果的公共产品的性质,也限制了成果直接作为商品的销售。相比较而言,…  相似文献   

8.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战略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产业转型及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依赖于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基于规模报酬分析模型,研究了农业产业规模经营所带来的产出效应,并依据模型分析找出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优平衡点;农业产业的规模经营需要坚持适度的原则,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并采用法律约束的方式,将农业规模经营控制在合适的范围之内;法律约束框架体系下的适度规模经营会对当前农业转型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完善法律制度体系构建、推动农业机制创新、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及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等四个不同视角,详尽阐述了这种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经济的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长远来看,中国农村无论是生产方式,还是生活方式,都将可能发生巨大的变化,农村将呈现出更多的功能性。一是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逆转,从"半截子"产业化向全产业化转变。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常有发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存在缺陷,"公司+农户"这种产业化模式成为小生产大市场的生产方式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土地流转向大规模的工商资本和家庭农场的模式将使得普通农户从农业经营获得收入的空间不断被挤压,农业收入较高的地区土地流转率一般也比较高,但土地经营规模过大的农业生产方式并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目前,农民从土地获得的农业经营收入在农民整体收入里重要性不断下降。据统计,农民收入结构中第一产业即农业的收入约占四分之一,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增加最大一项。要乡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离不开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即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是我国西部农业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李培文 《农业经济》2001,(11):18-19
农民身份转化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农民改变以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农业小生产为基础的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实现向现代化、产业化、商品化生产方式和城市化生活方式的转变。与社会现代化的进程相伴随,必然发生大量农民身份转化的现象。在农业文明社会中,农民过的是“田园诗般”的生活。随着人类工业文明时代的到来,他们的生产方式受到了挑战。一方面,大工业的发展破坏了农业与家庭手工业或畜牧业的结合,使农业小生产失去存在的基础。另一方面,在这个时代里,不单是科学的农业,而且还有那新发明的农业机械,日益使小规模的经…  相似文献   

13.
一、农民身份转化问题的由来  农民身份转化是指在现代化进程中 ,农民改变以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的农业小生产方式、思想观念等 ,实现向现代化、产业化、商品化生产方式和城市化生活的转变。大量农民身份的转化是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新中国建立之初 ,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频繁 ,国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此后不久 ,为了让农业支持工业 ,实现“重工业”优先发展 ,先后推出了人民公社、户籍制度。农民身份成了一种制度安排 ,具有了不可转换性 ,农民是不允许向城市流动 ,只能在所在的村庄从事农业生产。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路资本跨界"务农"已成为一种潮流,原先以房地产为主业的恒大集团进军粮油产业应属于其中最新的一例,同时也是最为高调的一例。按照恒大集团宣布的计划,其对粮油、乳业和畜牧这三大产业的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恒大的举动尽管引起了不少争议,但有资本愿意进入农业,总体上显然是一件好事。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导致资本短缺、生产方式落后,与资本和技术密集的国际农业巨头相比严重缺乏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可持续生计为理论框架,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采用专家打分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测算了农户的生计资本综合指数,并以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为标准将农户的生计策略划分为纯粹农业型、外出务工型、农工兼顾型和当地非农型四类,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生计资本组合下的农户生计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的生计资本整体偏低,在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本方面存在明显的内部分化;耕地面积缺乏但人力资本丰富的农户偏向于选择外出务工型生计策略;家庭人力资本不足且耕地严重缺乏的农户偏向于选择当地非农型生计策略;家庭人力资本充足的农户多选择农工兼顾型生计策略。在农户生计资本类型中,人力资本及其配置是影响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决定性因素;自然资本对农户农业生产策略的黏性作用主要体现在耕地面积方面,且其黏性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物质资本对农户农业生策略产的黏性作用较强,主要通过家庭物质资料和社区公共设施指标发挥作用;虽然农业贷款从政策导向层面扶持农户从事农业生产,但农户的自发存款多用于非农生产,农业生产的自发投资效应还未形成。  相似文献   

16.
将数字普惠金融、农业资本深化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放入一个统一框架中,通过选取我国2011—2020年30个省份(不含港澳台、西藏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三者之间的影响效果和作用路径。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三个子维度均可有效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并且数字金融覆盖广度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农业资本深化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全要素增长率的提升效果更显著。因此,为全面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应大力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建设,满足数字农业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7.
<正>在中国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进程中,在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工商资本或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的产前领域(提供农业投入品),产中领域(提供农业技术服务)以及产后的流通及加工领域一直受到鼓励和提倡,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公司(企业)+农户、""公司(企业)+基地+农户"、"订单农业"等模式就反映了这方面的实践探索。长期以来,在农业现代化道路与经营模式的选择上,争论焦点是如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304家农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把成长阶段作为调节变量,对不同维度社会责任与社会资本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社会责任对新创期和成熟期农业企业的社会资本均有积极影响;成长阶段的差异,会对社会责任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产生显著影响;经济责任在企业不同成长阶段所发挥的作用比非经济责任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农业资本配置效率与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Jeffrey Wurgler的资本配置效率模型,利用1998—2012年我国31个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对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农业资本配置整体处于无效状态,且表现出显著波动性;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呈中、东、西部梯度递减特征,农业经营条件好且农业投资机会成本较低的地区,农业资本配置效率较高;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存在显著省际差异,农业发展基础好、增长潜力大、特色农业发达的省际,农业资本配置效率高;市场化进程、二元结构、农业人力资本积累对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具有正向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农业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户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对农业资本配置效率具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苏皖两省4市713名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调查数据,从代际传承视角切入,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多元线性回归(OLS)和分位数回归(QS)等方法分析了农业转移人口经济、社会和文化资本传承对金融市民化程度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新生代农业转移人口认知的父代城市融入程度与老一代农民工的自我认知非常接近,但认知结构具有一定差异;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代际传承对农业转移人口金融市民化程度均有显著影响;随着农业转移人口金融市民化程度的提升,资本积累对金融市民化程度的影响作用会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