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商业银行在办理基本的资产负债业务之外,还要对客户提供支付结算、代理、信息咨询等中间业务,以及从事担保、承诺和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活动,由于这种业务在其发生时并不列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所以被称为表外业务.广义的表外业务既包括无风险的银行传统中间业务,也包括各砷有风险的金融活动,如担保、承诺及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狭义的表外业务则专指有风险的表外业务,这类表外业务一直是金融创新中最富活力的领域.本文所述仅指有风险的表外业务.  相似文献   

2.
上市公司是我国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上市公司的理财环境日益复杂,理财活动受到较大影响.金融衍生工具有着虚拟性、不确定性、复杂性等特点,经济危机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警示,金融衍生工具体现出了比传统金融工具更大的风险,这就对上市公司的管理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以上,本文从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入手,分析了上市公司金融工具的主要风险,并探讨了完善上市公司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审计的对策,旨在为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监管与审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以及科技手段在金融衍生工具领域广泛地运用,使金融衍生工具审计呈现出国际化发展趋势.计算机审计在金融衍生工具的审计过程中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审计手段.传统的事后审计已逐步被计算机审计所代替.金融衍生工具的产生和运用主要是为了规避风险,但金融衍生工具的不确定性、复杂性、虚拟性也为审计工作带来巨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而是发展成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等三种类型在内的业务.如何加强管理以防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风险成为当今金融监管机构面临的新课题.本文以邯郸地区商业银行为例,对表外业务的风险与防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现代金融业存在着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及通货膨胀、汇兑、金融衍生工具、政治等风险。应强化审计监督,服务宏观金融调控;要促进金融机构形成自我约束机制,强化金融内控制度等。  相似文献   

6.
银行表外业务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紧密联系,但又迥然不同,在当前现代商业银行业务中,表外业务的作用日趋重要和显著。本文就农业银行总行外汇表外业务为例,反映银行外汇表外业务的类型、规模,特点,同时提出应对表外业务会计核算不规范、金融衍生交易担保管理缺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巴塞尔协议Ⅲ的框架下,运用我国15家商业银行2005—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④的风险与收益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金融衍生交易类表外业务的风险较高,收益却较低。在传统表外业务中,金融中介服务类表外业务风险较低,收益较高,且不占用经济资本,商业银行应大力拓展金融中介服务类表外业务收入;担保类、承诺类表外业务总体上收益较低,缺乏资本精细化管理,其中部分担保类表外业务可能风险较高,应纳入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  相似文献   

8.
一、信用风险金融市场中客观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是信用风险产生的症结所在。信用交易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进行,银行为客户提供着保证并规避风险,做为投资者暴露于不确定的信用风险中。由于表外业务涉及的客户和交易的金融属性较强,这个过程中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对投资者的利益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我国现行的金融生态环境尚不能有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商业银行尤其应关注来自客户个人或企业的诸多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9.
论信用衍生工具的监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兵 《济南金融》2004,(6):28-30
本认为信用衍生工具风险的特殊性主要在于其重的信用风险和风险传导的特殊性。出于对金融稳定的考虑.必须对其进行监管。由于传统的监管体制不适应,风险管理技术的不适应,以及传统上对银行衍生工具表外业务监管资本银行账簿与交易账簿的划分.信用衍生工具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监管应进行相应的监管模式、监管技术、监管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中外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国家的表外业务,在我国通常被称为中间业务。实际上,我国的这种称谓是有些欠妥的。目前国内对于表外业务与中间业务的认识存在三种观点:其一:中间业务就是表外业务。这是多数学者的观点。其二:中间业务包含表外业务。目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就是持这样一种观点。中国人民银行在2000年11月9日发布了《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将表外业务定义为“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类三种类型的业务。在2001年4月23日发布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非公允关联交易更多地成为了公司粉饰业绩、操纵利润、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以及逃避税收的工具。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以及各式各样的交易手法使得公司的业务更加扑朔迷离,利益相关者对信息披露的真实可靠性要求也就越高,这给作为独立第三方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带来了更高的期望,与之同步的是越来越高的审计风险。本文将从关联关系的界定、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承担依据展开讨论,并分析关联交易与审计风险的深层联系,最终探讨注册会计师如何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12.
金融衍生工具的高风险性不仅体现在交易过程,而且体现在交易后.对交易后风险监管不足会导致风险的产生、积聚和蔓延,甚至可能引发市场的系统性风险.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是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后风险监管不足的结果.及时修正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对金融衍生工具交易进行专门立法,明确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后的新型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保护金融衍生工具投资者的利益,降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后风险.  相似文献   

13.
双磊 《理财》2002,(9):7-7
加入WTO给我国经济和各项事业提供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使审计工作更好地与国际接轨,笔者认为,应大胆进行审计创新工作。一、审计业务的创新加入WTO将使我国审计有机会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促使审计业务范围向更深层次拓展。一是WTO的许多规则将会对我国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经济形式的兴起以及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表外融资方式得到广泛应用.一方面表外融资方式可以改善优化企业内财务状况,另一方面表外融资又给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带来不可控的经济风险.基于此,本文对表外融资的相关概念进行简要分析,并且对于表外融资对企业造成的两方面影响进行分析,针对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企业进出口货物不同于国内购销活动的特点,带来了进出口业务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具体目的的特殊性.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量的增加和跨国经营方式的普遍化,进出口货物价格瞒骗和跨国公司关联交易转移定价逐渐成为进出口业务审计的主要风险形式.对进出口货物审计在技术方法上应把握货物流和资金流两个基本思路,综合分析企业经济利益动机,开展全过程审计.  相似文献   

16.
杨悦 《财会学习》2016,(23):159-160
作为经济监督工具,审计向人们提供了审慎对待企业经济业务、独立思想以及严谨处事的方法;作为监督财政的工具,税务审计能够给纳税人带来一定的威慑力,也是企业税收风险自查的规范性要求.本文从税务审计视角分析企业的税收风险及其管理研究.  相似文献   

17.
《会计师》2016,(24)
二十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给金融行业带来了一场巨大变革。在为金融投资者谋求高额收益的同时,互联网金融也隐含着巨大的风险,给金融审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特征的基础上,针对互联网金融对金融审计的挑战,提出完善互联网金融审计的具体措施,以期进一步完善互联网金融审计。  相似文献   

18.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建平  吴华 《浙江金融》2004,(10):32-33
国际清算银行(BIS)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义:"金融衍生工具是一种金融合约,其价值取决于基础资产价格.它并不需要对基础标的资产支付全部本金.它是交易双方根据基础资产的价格或收入进行偿付的合同,但并不一定要进行现金交割和变更基础资产的所有权."金融衍生工具,作为重要的风险管理手段,随着金融自由化与金融创新的发展而日益引人注目.金融衍生工具业务已成为整个金融市场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然而,金融衍生工具在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同时,也给国际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冯晓 《浙江金融》2006,(7):35-36,31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但能改变损益的业务,表外业务因其具有形式灵活、交易集中、知识含量高、对资本要求低、盈利大、透明度低等特点.从而成为了解决商业银行盈余闲境的一条重要途径,表外业务兴起的同时,由于其不影响资产负债表项目金额的变动.而是利用自身较高的信用将企业的风险转嫁给自己.从中赚取回报.所以这些业务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对银行的经营管理.特别是风险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基于管理工作的基础性要求.表外业务信息披露也就自然成为了银行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以来,金融衍生工具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期权、期货、互换等业务的活跃,对银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型金融工具的出现,使资本流动在数量和速度上都有了空前提高,市场逐渐规范、更严格的金融监管、定价方法透明度增强以及日益熟练的风险管理技术等,使市场上的衍生金融工具由数量型增长逐渐转向质量型增长,防范衍生产品交易带来的新型风险重要性日益增加。西方商业银行在多年的金融衍生交易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完善的防范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风险管理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