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瑾  杨蕙馨   《华东经济管理》2009,23(10):93-97
企业家人力资本表现为企业家的知识、能力、健康,对企业家创新能力形成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对民营高科技企业成长做出很大贡献,文章针对民营高科技企业家创新能力形成问题构建了企业家人力资本视角的企业家创新能力影响因素模型。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对民营高科技企业中企业家创新能力起直接作用的是企业家战略能力、创新自我效能感、管理自我效能感、学习非经济与管理专业、学习能力、思维开放性、公正严谨性、关系能力八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贺莉 《科技和产业》2006,6(12):22-25
我国是一个后进国,作为后进国家的后发企业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或集团进行战略联盟来引进和学习先进技术,发挥后发优势。本文以TCL为例,从其发展历程、技术学习、技术多样化和创新能力演变方面来分析总结后发企业实现技术多样化和创新能力演变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从古典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变的过程中,企业家创新与企业组织结构变迁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企业理论及经济史学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现有文献关于企业成长中的企业家角色变化的讨论为逻辑起点,分析了转型经济体中的企业家组织创新与企业成长之间关系的本质特征.转型国家制度环境所具有的不确定性特征,使企业家难以形成稳定预期,削弱了企业家"制定新的扩张战略、进而引进与新战略相适应的组织结构的"激励.企业家在主观上无意对企业组织结构创新提出要求,最终影响到了企业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4.
企业持续成长是形成动态能力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在企业成长的不同阶段会形成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动态能力。在初成长期,企业的动态能力突出表现为企业家能力和技术能力;在快速成长期,表现为组织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在再成长期,则演化为学习与创新能力、战略能力和变革能力。本文以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企业动态能力的演化过程,并得出研究结论:企业持续成长能力是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特变电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三种能力,并通过关键动态能力的形成和演化支撑企业的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5.
基于成长因素的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波  陶秋燕 《改革与战略》2009,25(8):172-175
文章分析了北京市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并总结了北京市中小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包括企业战略、人才问题、资金瓶颈、成本问题、技术创新能力、品牌创建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北京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提出典型现象和回顾传统学说的前提下,从政府与产业部门良性互动的视角,审视了后进国家成功实施跨越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所在,并对其内在发生机制进行了解释。以此为逻辑基础,结合相关国家的经验,对我国现阶段的加速发展提出了必要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产技术的创新是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机会。经过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技术创新能够帮助企业家建立起竞争能力更强、效率更高的生产经营系统。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一主张正说明技术创新己经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因素,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是如此。文章以苏州常熟支塘镇无纺布企业为例,集中探索支塘镇无纺布企业技术创新前景,分析其技术创新的障碍因素,并试图提供相应的企业能力提升对策。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提出典型现象和回顾传统学说和前提下,从政府与产业部门良性互动的视角,审视了后进国家成功实施跨越发展战略的关键因素所在,并对其内在发生机制进行了解释。以此为逻辑基础,结合相关国家的经验,对我国现阶段的加速发展提出了必要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企业家精神是一种能够影响企业发展的企业家行为,企业是否成长取决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的创新、冒险及以人为本精神是企业成长壮大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家精神对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企业家精神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中的重要作用为论点,探讨当代企业家精神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当前全球化趋势下,如何培育我国的企业家精神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创业者资源禀赋的新创企业战略选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认为新创企业的战略选择是在对外部环境、自身资源和能力的分析和评价基础上的决策过程。创业者作为创业战略的决策主体,其自身资源禀赋,包括企业家精神、对环境的认知能力、战略能力和思维能力直接影响到新创企业战略的形成过程。文章提出了基于创业者资源禀赋的创业战略选择模型。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战略、交通通达程度与全要素生产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遍认为,全要素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决定力量,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又与国家的内外经济发展战略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通达程度有关。现阶段将三者纳入到一个模型框架的研究,且缺乏对经济周期计划的考虑。采用动态面板数据的一阶差分GMM估计方法与面板数据的Driscoll和Kraay(1998)的模型方法分别研究中国2001-2014(长期)、5年计划(中期)与3年计划(短期)的我国内外经济发展战略、交通通达程度与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与交通通达性的提高,有利于外国先进技术的引进与模仿学习,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而对内经济发展战略与支持科技创新的战略由于缺乏持续性与连续性,对技术创新的支撑相对较弱,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效果尚未充分发挥,且缺乏自主知识创新。为此,提出了扩大对外开放与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国内技术创新投资的持续性与连续性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旨在使成渝地区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高校联盟科技创新是其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区域联合基金的设立对于高校开展基础研究,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和经济保障。通过分析成渝高校联盟科技创新的总体战略、产业战略和运行战略3个不同层次的内容,分别从战略协同、组织协同和资源协同3个维度,阐述高校联盟科技协同创新的总体战略和产业战略,以及从环境协同、项目研发、技术转移、成果辐射和一体化集群5个方面对其运行战略进行研究,为成渝高校联盟依托区域联合基金项目开展成渝特色优势产业基础研究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参考,助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实施企业专利战略 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可达 《特区经济》2007,221(6):231-233
技术创新是企业参与激烈市场竞争的根本优势,企业专利战略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文章在分析专利战略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和企业实施专利战略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从提高实施企业专利战略的认识、加强企业专利管理、专利战略的具体实施、优化企业专利战略的环境等方面对企业实施专利战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China has been utilizi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based on the strategy of “trading market access for technology” since 1978. Howev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opinion regarding the performance of China's strategy.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growth of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of Chinese indigenous firms under a revised model of technological learning and catch-up based on research by Kim (1997) and Lee and Lim (2001). The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growth in China by developing the two cases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industry and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analyzes the aforementioned strategy from the viewpoint of technological learning and industrial catch-up. This study finds that knowledge was gained by leveraging China's huge market to “trade market access for technology”, and that indigenous firms must enhance the intensity of their efforts to assimilate acquired technologies so as to improve their 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Through comparison of the two industries, we find that industrial policy regulating private firms’ market access directly affect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ndustrial catch-up.  相似文献   

15.
傅东平 《南方经济》2010,28(3):34-45
本文利用1990—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在测算我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FDI和进口渠道的国际技术溢出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口的技术溢出均显著地促进了我国生产率的增长,但随着FDI和进口额的增加,其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是递减的。人力资本对提高生产率,加快生产率增长速度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日本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及其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来看,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对其化工产业及其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据1985~2008年的日本相关数据,制度性量化指标量化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以及估计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对人力资本吸收程度、技术吸收程度以及日本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发现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越高,人力资本吸收速度越快,技术吸收速度增加对经济增长产生正效应。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保护、FDI技术转移与自主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建立一个南北技术转移模型,作者探讨了知识产权保护、FDI技术转移和东道国自主创新的关系。文章的研究表明:(1)FDI技术转移对南方国家相对知识资本存量的影响取决于其模仿能力,只有南方国家的模仿能力超过一定的门槛值后,FDI技术转移才能有效地促进南方国家相对知识资本存量的增加。(2)南方国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将导致国际生产格局发生变动。(3)当南方国家模仿能力较弱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不利于南方国家自主创新;只有南方国家的模仿能力达到一定的门槛值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才能有效地促进南方国家的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8.
China' s economy has witnessed serious excessive investment over the past 5 years, mainly in the infrastructure and real estate. Excessive investment has adverse impacts on both economic growth and macroeconomic stability. The main causes of this excessive investment are inappropriate growth strategies, low interest rates and weak constraints on government investment expenditure. To effectively control excessive investment, China needs to adjust its growth strategy,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and reform the existing public expenditure system.  相似文献   

19.
By various performance indicators, the Indonesian services sector ranks below those of its main ASEAN neighbours. This is concerning for Indonesia, given the the increased attention worldwide on the services sector as a likely source of growth,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services sector to the competitiveness of other sectors, and the opportunities available for capturing the gains from innovation and change in services. There is scope, we argue, to increase the number of formal jobs in the sector and to dispel its reputation as the employer of last resort. We find that a restrictive policy regime contributes to the sector’s poor performance, leading to an argument for reform. We discuss a potential strategy for such reform, focusing on four factors: increasing transparency and policy information; capturing the opportunities from international commitments; and exploring the potential of, one, new technology, and, two, urbanisation.  相似文献   

20.
对海西创新体系建设及实施海西区域创新带动战略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海西区域创新带动战略的路径选择,认为实施海西区域创新带动战略应紧密围绕"加快产业升级"、"满足就业需求"和"提高海西区域竞争力"为出发点,优先发展原创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类现代服务业,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以实现海西区资源要素驱动型经济向自主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