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选取湘西土家族老司城遗址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IS技术对老司城遗址的主要地形因子做了定量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生态文化进行了耦合机制研究。研究少数民族地区古城镇城址地形因子与生态文化耦合机制对现今城镇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在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地区更是出现了注重环境与资源保护、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新型旅游形式---生态文化旅游。但是,生态文化旅游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需要借助旅游目的地的载体,在我国建设新农村的新时期,新农村建设是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基础,因此,如何实现生态文化旅游与新农村并轨发展之路成为政府关注重点。文章基于对武当山经济特区的研究,根据当地实际问题,提出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结合自身实际规划新农村,集中优势发展,推动移民建设,统一规划与生态文化旅游相一致,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以促进生态文化旅游与新农村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一定的生产力水平下,云南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客观上严格而有效地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但它并非可以直接拿来应对当前的生态危机。只有树立科学的生态文化观,加强生态文化的制度化建设,探索适合的生产技术方式,才能使其实现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4.
黄骏  邱仁富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11):168-171,193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基石和源泉,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是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是由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决定的,表征为新时期我国新型农民的精神需要和农村传统文化自我价值提升的诉求;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必须正视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全方位推进农村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革,必须在凸显乡村特质的同时重塑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传统,着力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文化的创新,强化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多元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相似文献   

5.
尹正江  李颜 《科技和产业》2009,9(1):12-15,40
乡村旅游的发展,在推动农村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乡村旅游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一种呼声。海南中部民族地区是黎族、苗族主要聚居的区域,长期封闭,经济落后,但黎苗文化及其原生环境却独具特色,在这一地区发展黎苗文化生态乡村旅游十分必要和可行。文章首先提出海南中部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定位——黎苗文化生态,然后进行发展黎苗文化生态乡村旅游的必要性、可行性和SWOT分析。  相似文献   

6.
生态博物馆旅游与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威  余秀忠 《改革与战略》2007,23(9):116-118
生态博物馆是一种全新概念的博物馆,它反映了新博物馆的两大发展趋势:一是博物馆的社区化;二是博物馆从关注物质遗产到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并重.生态博物馆具备传统博物馆的基本功能,同时又丰富了传统博物馆的内涵,扩展了传统博物馆的外延.旅游人类学认为,生态博物馆旅游并非与文化遗产保护相悖,它为现代和传统架起了桥梁,促进民族文化的复兴和创新,也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的本质是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非遗扶贫可以保护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长期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系统、生态系统和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非遗扶贫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为发展资源,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激活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生传承动力。2013年,贵州省启动了"锦绣计划",助力全省妇女脱贫致富、创业就业。截至2018年,贵州省"锦绣计划"已经实施了5年,帮助全省妇女发挥手工优势、传承民族文化,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锦绣计划"成为贵州省传承民族文化的民心工程,贵州省独特的指尖技艺逐渐成为新的指尖经济。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国家、社会、个人等三个的维度之间存在的契合点,意在园地制宜,将二者相结合的内容进行丰富和充实.通过在少数民族地区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建立校内外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基地等途径,并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等多种形式,丰富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使其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工业化加快了社会文明的进步,这种跨越式的发展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巨大破坏,人类深受其害,逐渐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环境史应运而生.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环境史的研究成果显著,但仍缺少针对少数民族生态智慧方面的成果.达斡尔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生态智慧相较于其他民族而言,具有其独特性,对其环境史的研究分析,可以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有利于解决我国少数民族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世居少数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部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流失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通过调研,提出整合资金资源,增加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投入,科学编制《大连市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制定"互联网+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融合发展总体规划,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业,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1.
曾咏辉 《黑河学刊》2011,(2):148-150
乌江流域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屏障区,需要我们从乌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和少数民族环境保护意识水平层面来充分认识加强环境教育的必要性。在环境教育中,要坚持经济理性与环境理性相结合、现代生态文明观与传统风俗习惯相结合的原则,以科学教育为突破口,以环境道德实践为中介,以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为落脚点。  相似文献   

12.
翟长江 《理论观察》2012,(1):142-144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元素,其发展对于构建民族地区高校的和谐校园,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析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文化的特征、功能入手,以民族地区高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民族地区高校文化建设途径做了探索性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概述了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与民族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贵州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博物馆的对策: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民族博物馆与综合类博物馆常态交流机制;通过巡回交流展览培养一批专业人才;积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和民间收藏.  相似文献   

14.
特色小镇是培育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也是建设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传统文化,提供便捷完善设施服务的重要载体。文章以汕头市为例,为整合当地文旅资源,升级游产业业态,澄海区打造国兰康养特色小镇,通过景观和设施的建设提升莲华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并利用小镇建设的契机,按照海绵城市、综合管廊等理念,建设现代化、生态型基础设施,实现小镇生态环境科学治理和高效管理,打造融合潮汕文化与在地生态特色的“兰韵山水康养圣地”,可成为其他地区同类型特色小镇建设的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15.
张艳 《理论观察》2022,(4):134-137
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起着重要作用。在快速发展的今天,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何去何从的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本文在资料梳理与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以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建设为主题,探析敖鲁古雅鄂温克族驯鹿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传承的主要途径、现代化建设等,试图通过对鄂温克驯鹿文化的个案研究,分析和归纳当今时代背景下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探索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变、创新性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地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有利于维护其合法权益与当地的社会稳定,促进政策制定过程的科学化与民主化。但是由于受经济、文化、教育水平和政治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少数民族地区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程度低,影响了我国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文章在阐述少数民族地区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公民参与政策制定过程的因素,探讨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通过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特点与现状的深入研究与分析,针对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从人力资源开发硬件环境建设、人力资源开发软环境的建设、特色专业人才开发等方面研究提出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8.
崇左是全国壮族人口最为密集的地区,其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民俗孕育了深厚而灿烂的壮族文化。作为我国最大的少数民族——壮族的历史文化传承地,中国第一个壮族博物馆——崇左壮族博物馆于2012年10月23日开馆。如何进一步建设经营发展好壮族博物馆,使之能够始终处在一个健康良性的轨道上运行,并实现其应有的价值使命——发掘和保护壮族历史,传承和弘扬壮族文化,通过全面展示民族地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文化建设在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的转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化的概念与特征、政治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以及政治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及路径进行研究,对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民族文化与民族文物的关系,分析了民族文物保护乏力、民族文化趋微消失的危机;同时论述了博物馆在民族文化与民族文物保护中的作用。提出发展民族文化与保护民族文物的对策:提高全社会的文物意识和弘扬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认识;加强民族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继续加强抢救征集民族文物;加大少数民族文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