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雨 《活力》2009,(11):76-76
中国古典诗歌乃中国文学的瑰宝,它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同时也是文学作品中最精炼的一种形式。而“古诗之妙,专求意象”。(pi.1986:49)意象是诗歌的精髓,诗者所精心构建的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特色。因此,译诗实则译意象。一首诗歌在其译文中能否保留原文的文化韵昧与审美要求,并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主要取决于意象的处理,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过程中,能否传达出汉诗的审美神韵则是摆在译者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自然作为自在已然的存在,其本身具有物的价值,同时也具有情感意志,尤其在中国传统文化观照下,自然不断被斌予道德意识、情感意识、生命意识,自然具有了独立的人格主题,而在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中,自然的审美意境才是审美的至境.  相似文献   

3.
王卫强 《价值工程》2011,30(16):230-232
许多英文诗歌中也有意象的创造性使用,在翻译成汉语时亦应考虑对其中的意向的辨识和阐释,挖掘诗歌的意境,在了解中英诗歌意象使用方式差异的基础上,对意象做到恰到好处的处理。在译诗中的意象构建既要注重原诗形式和内涵,反映原诗的美学创造性,又要根据译入语读者的审美体验和心理需求做出变通和调整,使译诗也能和原诗一样具有和谐的美感。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日益提高,中国特色文化的外宣成为了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本文则是通过举例的方式,重点阐述中国特色词语的英语翻译策略问题,希望对广大翻译工作者有所启迪,从而为中国特色文化的外宣工作尽自己的一点薄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交流内容的日益广泛.在文化引进和交流的过程中,语言的接触是文化接触的先导,语言起着不可替代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翻译与经济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翻译是理解的桥梁.纵观人类文明史,翻译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无论是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还是贸易往来,都离不开翻译.据说,西欧的文明归功于翻译.在中国,翻译的贡献首先是输入了不少国外的文化和思想,使我们开阔了眼界.中国的翻译,从公元67年天竺(印度)僧侣摄摩腾和竺兰到洛阳白马寺讲经与译经以来,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出现过五次翻译高潮.第一次是从东汉到唐宋的佛经翻译,介绍了许多佛教文化.第二次是明末清初的西方科技著作的汉译和中国典籍的西译,引进了不少西方的科学知识,同时中国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意大利和法国传教士的翻译与介绍,流传到了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  相似文献   

7.
唐文丽 《价值工程》2011,30(31):179-180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精华,英译时必然时刻体现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文章从中国古典诗歌中文化特性的传译难点出发,探讨了历史、地域、习俗及宗教信仰等文化特有现象的如实传达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8.
随着旅游业的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到中国来观光旅游,感受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然而当前在旅游标识牌的翻译中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现象,给外国游客了解旅游文化造成困难甚至误解。本文归纳了旅游标识牌翻译中一些常见的不规范现象及其原因,并讨论了解决该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桃花对中国古代文学的贡献颇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桃花这一题材就出现在了文人墨客的字里行间.其中最为大家所熟知的是《诗经》中的桃夭篇: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花是美好的象征,通过描写桃花之美反映出古人对美好品质的孜孜追求.历代文学中,更不乏对桃花的描述和赞美,本文带你领略桃花之美,探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浓厚底蕴.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翻译<红楼梦>就是译介中国的传统文化.目前学术界对<红楼梦>英译本比较认同的有两部,一部是杨宪益夫妇的译本,另一部则是大卫-霍克斯的译本.这两种版本的译者所用的翻译策略不尽相同,故而译本内容对文化信息的传递有很多不同之处.本文主要着眼于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对这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邹嶷 《总裁》2009,(11)
迪斯尼动画电影花木兰足一部饱含文化冲击的热门电影.它的英语原版和中文配音版在文化表达上存在着颇多差异.花木兰的中文版本是对西方理解下的非传统中国女性形象的再次塑造.在电影译者的作用下,洋化了的花木兰形象逐渐回归本源.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际间语言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翻译的要求,而翻译的准确性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内容。在翻译中,文化语境因素便是对翻译的准确情况有着直接影响的因素,对提高翻译的准确性有着直接的影响。文化语境间的意义转换,是翻译的主要环节之一,其思维模式以及价值观念的不同使之受到文化语境的限制,另外文化语境中的宗教信仰、地理文化以及人文历史文化等的不同都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这些差异都会造成翻译的意义的理解与交流传输。本文从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并提供了文化语境下翻译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朱舸漠 《活力》2011,(3):83-83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交流内容的日益广泛。在文化引进和交流的过程中。语言的接触是文化接触的先导,语言起着不可替代的媒介作用。不同文化的交流又必须首先反映在语言的层面上.语言层面上的交融又必然首先体现在语言的词汇上。所以在对外国著作进行翻译的过程中或者把中国的著作翻译成外文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不能墨守成规的逐词逐句刻板地组织语言,要让语言生动起来。但不能因此妄自曲解原文的意思。  相似文献   

14.
中国菜在国际上久负盛名,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如今,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频繁,中国莱更加受到欢迎。中国菜式种类繁多,而菜式的名称更是包涵着浓厚的中国文化,在翻译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文章试图通过举出一些实例并从中国莱式的文化内涵方面来探讨中国莱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农耕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春季.采桑文化是农耕社会悠远而美丽的图景之一.桑林濮上,河塘湖边,山峦原野传来的采桑、采莲、采菊之歌,是一曲曲动人的天籁.采桑,是中国农耕社会最有泥土芬芳和文化力的画面.  相似文献   

16.
中国菜在国际上久负盛名,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如今,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频繁,中国莱更加受到欢迎。中国菜式种类繁多,而菜式的名称更是包涵着浓厚的中国文化,在翻译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文章试图通过举出一些实例并从中国莱式的文化内涵方面来探讨中国莱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译者可以在特定的翻译情境中选择特定的翻译目的,并为实现这一目的而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当前,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大肆实施文化霸权主义。中国译者应以传播和发展中国文化,抵制美国文化霸权,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为翻译目的,在翻译时有必要尽量采用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18.
受到不同文化和语言环境的影响,中国英语翻译特点也各不相同。本文以生态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中国英语的词汇、语法、句型等方面,总结中国英语汉英翻译原则。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及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其中,文化交流作为加强其他交流的纽带,作用日益凸显。传统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的源泉,传统文化对外宣传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在对外译介与传播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海内外学者对传统民间艺术代表之一的户县农民画所进行的研究,从译介学角度出发,通过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和译介受众四个方面探究户县农民画对外译介模式的优化路径,旨在解决户县农民画在外宣翻译过程中遇到的文化传播方面的问题,促进传统民俗文化域外传播,从而推动民俗艺术的不断传承、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中包含许多承载民族特色和文化个性的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因其不可译性而备受人们关注,因此成为《红楼梦》英译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本文以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为基础分析《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期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