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义的雇佣关系包括劳动关系,狭义上的雇佣关系不包括劳动关系。从现行立法现状看,我国民法和劳动法分属于不同部门法,雇佣关系归民法调整,劳动关系由劳动法调整。但在适用法律方面,我国的民法和劳动法构成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关系,法院在审理雇主责任案件时,只能适用我国民法规定,而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则应首先考虑劳动法。  相似文献   

2.
现有劳动立法的缺陷,一是没有形成劳动法的基础体系。较完整的劳动法体系应该包括劳动基本法、劳动就业法、劳动合同法、职业培训法、工资法、社会保障法、劳动安全卫生法、劳动行政法、劳动监察法等等。这其中虽然有个别单项法规已经制定出来或正在制定,但距离建立劳动法体系的基本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二是劳动立法带有片面性。过去,我国的劳动立法主要侧重于国有企业,改革开放以来虽有一定的改善,但仍偏重于前者。需要说明的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公平原则(这里指广义的市场)必须充分体现在我们的经济立法和劳动立  相似文献   

3.
梳理我国现行关于独立学院的法律和法规,指出教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者。独立学院教师的劳动关系不受国家《劳动法》或《劳动合同法》调整,他们的劳动关系应该是一种聘任关系,而不是劳动法所规定的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新劳动法解析 作为我国第一部在法律层面上独立调整劳动合同关系的法律,新法的“诞生”引发了一系列强烈的连锁反应,其中以从事对外加工贸易的企业最为强烈。因而,对新劳动法的解析便有了其特定的现实意义。新劳动法的总体原则是“向劳动者倾斜,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主要体现在以下诸多方面:1.立法开宗明确提出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不是保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依据就是用人单位本身就强势,劳动者本身就是弱势,一开始双方地位就不平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取得劳资双方关系的相对平衡;如果你是一个守法的企业,这部法律不增加企业的劳动成本;如果是一个违法侵犯工人权利的企业,那么劳动成本将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5.
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亚平 《经济师》2007,(12):93-94
我国《劳动法》对劳动法基本原则并未加以规定,实为缺憾。文章从基本原则的概念入手,进而讨论其功能和特征,以作为确立基本原则的标准,并在对国内外诸说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做出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了劳动法基本原则应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龙头,辅之以三方性原则和社会化原则。  相似文献   

6.
王叶 《时代经贸》2011,(16):71-71
劳动法的发展是劳动者、用人单位、政府三方博弈的过程。《劳动合同法》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制度的设计强化了立法进行解雇保护的决心,其初衷是保障劳动者的生存权,稳定劳动关系,实践中却引发了用人单位的种种规避行为。鉴于我国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面临的制度困境,在劳动关系的调整中,政府应当重新进行角色定位,适当放松管制,尊重劳资自治。  相似文献   

7.
我国劳动法的主要功能在于通过保障弱者的基本生存利益以维护社会公正,通过国家强制性立法保障劳工的人身健康与安全。尽管在立法层面我国劳动安全基准法已经比较完善,然而执法却面临巨大的困境。以煤矿安全基准法的立法体系与执法为视角,我们可以发现政府、资方与劳动者各自的法律处境与行为动因复杂,政府职能的改进是提高劳动法执法效力的重要前提。短期来看,可以通过加强劳动监察的独立性、平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力量等途径改善劳动法的执法状况。  相似文献   

8.
余文婷 《经贸实践》2016,(18):193-194
我国劳动法实施已20余年,在不断的摸索和完善中,基本达到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立、维护和发展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但毕竟实施时间尚短,实行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原致力于维护的"弱势群体"其权益得不到有效维护的情况.本文对那些不属于劳动法保护范畴,以及属于劳动法保护范畴而未能得到保护的弱势劳动者进行梳理,并提出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9.
浦艳 《现代经济信息》2013,(13):315+327
新劳动法作为我国协调劳动关系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一部重要法律,为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明确而具体的法律依据。新劳动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纳入了依法规范、依法调整的法制轨道,同时,也为工会依法维权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因此本文主要探讨新劳动法为企业工会维护员工权益提供的保障和新劳动法下工会企业员工权益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用以确立劳动关系,以及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文中简称《劳动法》)自2008年1月1日开始施行以来,在极大程度上保护了劳动工作者的权益,但无法规避的问题则是在劳动合同中存在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相比,以更深层次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立法宗旨,以实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从而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中俄两国劳动法若干问题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滕悦 《经济师》2007,(7):76-77
同为经济转型国家的中国和俄罗斯,都在近十年里颁布实施了各自的劳动法,但两国的劳动法又有所不同。了解和分析两国劳动法的区别,借鉴俄罗斯劳动法中的若干方面,对于完善我国劳动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介绍中俄两国劳动法的产生背景、中俄两国劳动法的体系,以及中俄两国劳动法中雇主违反工资支付期限和离职补偿金支付期限所应承担的责任问题、带薪休假问题、罢工问题等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俄罗斯劳动法中我国劳动法应当学习借鉴之处。文章的基本论点是:作为社会法的劳动法,其侧重点在于保护劳动者利益,因而从立法角度便要体现这一宗旨。我们应借鉴俄罗斯劳动法典中的成功经验,加快推动我国劳动法的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与劳动关系之间互相影响,劳动关系作为现代社会中的基本社会关系受到普遍关注。中国劳动关系尚处于调整与完善之中,确定中国劳动关系改善的目标和深入研究中国的劳动关系,并深刻分析劳动关系的难点以及今后劳动关系的模式,是当前及今后需要共同关注的重要内容。总体看来,复杂多变而又富有挑战的中国式劳动关系模式的确立需要一个长期过程,社会、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均须为此而努力。  相似文献   

14.
谈谈《劳动法》的贯彻与执行刘艾我国第一部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目的,全面规范劳动关系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于1994年7月颁布,并于199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至今已经3年。《劳动法》的颁布和实施,使劳动者应享有的权益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  相似文献   

15.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是民法债权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的提出使缔约阶段也纳入法律调整的范畴,进一步完善了债法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对缔约失责制度作了较全面的规定,但这些规定却不适用于劳动合同,从而造成我国劳动立法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为了弥补劳动权利救济的缺陷,确立劳动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是必要和可行的.但劳动合同属于兼具有公私法性质的社会法调整,劳动缔约过失责任制度与民法中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相比在适用主体、归责原则、适用范围和赔偿范围等方面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劳动关系模式对集体谈判立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谈判制度是三大劳权之一的集体劳权的重要基石,也是我国立法的一项空白,在劳动关系的转型中,以目前的冲突和纠纷解决模式(调解、仲裁、诉讼)已经难以应对中国劳动关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加之原来解决纠纷的机制僵化,已无法满足当前的需要,制度创新需求越来越紧迫,必须认真研究集体谈判立法与劳动关系调整的关系,并根据中国国情,建构中国化的集体谈判立法模式。文章通过比较劳动关系的统合模式和协约自治模式提出建构中国的集体谈判立法必须探讨一种混合的劳动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企业在实行员工持股计划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侵犯员工劳动权益的现象,由此引发了大量的劳动争议.其产生有认识上的、立法的、传统的种种主客观原因.为了防范和弥补在实行员工持股计划中企业对员工劳动权益的侵害,充分发挥员工持股计划的积极效应,进一步改善劳动关系,增加员工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针对性地提出若干保障措施很有必要.企业应转变观念,尊重员工的劳动权利,工会应加强自身职能,更重要的是,《劳动法》和《工会法》等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员工持股计划实施过程中对员工劳动权益的保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关于企业内部劳动规则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具有充分的人事管理自主权,通过制定企业内部劳动规则,调整企业内部劳动关系,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内部劳动规则应当如何依法制定,才能达到稳定、协调劳动关系的目的,是我国劳动法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西试就企业应当如何依法制定内部劳动规则以及企业内部劳动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关系作一探讨,以达到规范企业内部劳动规则制定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罗欢欢 《时代经贸》2011,(16):69-69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我国《劳动合同法》中颇具争议的一项制度。劳动法作为社会法,兼有公法与私法的特征,因此在劳动关系的调整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政府管制和企业自治这两种力量的较量。然而,政府管制和企业自治既是相互冲突,又是相互融合的。如何平衡这种管制与自治的关系,是我们处理劳动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20.
李静 《现代财经》2008,28(2):71-75
狭义的平等就业权是指公民不受歧视地获得劳动机会的权利.平等就业权从本质上说属于私权利,因而应该具有权利救济程序.<就业促进法>实现了平等就业权由虚置的宪法权利向具体权利的转变.但<劳动法>以及现行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制度与该原则不匹配,形成对该救济权的限制.因此应该通过扩大劳动法和行政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同时改革我国传统诉权理论,确立利益主义诉权原则,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以实现对平等就业权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